调控如此严厉,开发商为什么还能乐呵?

调控如此严厉,开发商为什么还能乐呵?
2017年04月23日 13:08 融360房贷

说几个身边的小故事。

一位在某中介做后台运营的同事告诉我,近一个月来,他们公司二手房的成交额下跌了8成以上。由于这个中介在北京的市场份额相当高,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整个北京存量房市场接近冻结。

还有个朋友最近因为买房的事特别闹心,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他于3月初买了一套商住房,已经网签完成,但贷款还没下来,开发商告诉他贷款下来没有问题(新政前网签的),只是时间可能比较长,但由于商住房市场现在这种状况,他打算退房,不过从几次与开发商的交涉结果来看,他几乎不可能实现目标——全身而退。

此外,还有个更奇葩的,有个哥们在周边某开发商处参加了排卡,本来是要等着开盘了,等了半个月,结果等来了置业顾问的一纸通知,之前的排卡全部作废,新的排卡方式要求购房者增加验资门槛,原先是50万,现在则要求是200万,而且还必须承诺在购房合同之外,另签一份合同,可以二选一,要么选择精装修合同,要么选择车位合同。

开发商却很高兴

都说大调整给楼市降温了,二手房业主和开发商都不能涨了,但副作用的确有点过了。二手房的确不怎么涨,但新房市场,开发商并没有被吓破胆啊,以前对付大调整的那套路子又出现了,购房合同之外捆绑其他的一些合同,以弥补房子卖不上价的问题。而且这次底气更足。之所以底气更足,原因倒是很意外,一位开发商曾表示,3月份的大调整实际上对高端客户影响不大,该买的还会买,而且以往不好卖的车位,反而更加好卖了。

其逻辑是这样的,大调整替他们完成了“去粗存精”的筛选过程,留下的都是实力派购房者,他们买房不差钱,顺带买个车位或者加个精装修对购房意愿影响不大。以往刚需买房,开发商为了快速卖房子,不得不帮助他们在房贷上做一些虚的材料,比如收入证明。筛选后的客户都比较有钱,这些麻烦事统统省去了。

现在是刚需买房的好机会,但买不买得到合适的房子是个问题

还是那句话,现在房子的确不怎么疯狂了,但手里有钱,却不一定能买得到房子,

新房真的不好买。开发商在去年到今年3月份,房子卖的特别多,上市房企发布的一季度销售额数据相当惊人。据统计,36家房企一季度销售额达9596.1亿元,同比放大78.6%。从个体来看,龙头房企增长更是惊人,碧桂园销售额同比大增2.5倍,万科为2.07倍。靓丽的数据背后是房子销售加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二季度的供应,热门城市新房普遍比较稀缺。

二手房方面,受3月份大调整影响,很多业主都心有余悸,现在观望情绪十分浓厚,数据显示,换房的不能卖房,纯粹卖房的觉得这个时候不是个好时机。搞得刚需找房源比原来困难多了。文章开头说的那家中介成交额下滑8成以上反映了市场的冷淡,现在只有刚需还能进场,但显然能进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只“稳”不解决根本问题

众所周知,3月份的大调整,直接目标是“稳”,根本目标是回归“住”的功能,但目前这些措施,特别是拿证两年后才能卖房,给出的明确信号是未来中期房地产税很难出来,政府仍然希望借助短期手段来“稳”,然后通过一些货币手段来拉升居民收入,然后让收入和房价在高位拉近距离,实现再平衡。

但这条路很艰难,因为之前欠的太多了,收入是否能赶得上来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收入赶不上来看,楼市又丧失了流动性,很尴尬。

而且这种“稳”只停留在数据层面,购房者不能通过数据看到真实的市场氛围,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楼市走向。

楼市丧失了流动性,短期内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不过一旦流动性起来了,没有后续措施跟上,两年后,大量卖房者出现也不是不可能,而这只会给楼市增压,恐怕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局面。

总的来说,目前主要的两大手段分别是金融和行政,都是短期调整的“特效药”,但综合目前所有措施,并未看到真正长远的解决方案。这对刚需不是件好事,买不买房没有足够的长远预期支撑;对楼市也不是件好事,虽然调整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却越来越淤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