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凯:低油价利于改善能源战略布局

戚凯:低油价利于改善能源战略布局
2016年12月05日 20:45 盘古智库

天地人和     经世致用

Harmony      Knowledge     Solutions   

引子

美国在页岩油气领域所做出的巨大成就表明,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动荡、能源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要想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最根本的举措仍在于技术和能力上要实现自主开发,在生产与消费上要实现自给自足。

戚凯

盘古智库研究员

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油气市场长期“求大于供”。中国的高城市化与现代化速度对进口能源需求旺盛,这就使得以沙特、俄罗斯为典型代表的能源出口大国在市场议价过程中占据了主动地位。国际油气价格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油气出口大国针对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甚至恶意加价,制造所谓的“亚洲升水”,高昂的油气价格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转的成本。

  时过境迁,如今生产重心西移、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014年下半期开始的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表现出强烈的持续性与长期性。直至今日,市场观察者与产业界仍未看到太多油气价格得以回涨的积极因素,未来国际油气市场很有可能继续维持低价位,这对中国而言是难得的战略机遇。笔者认为,我国应牢牢把握机遇,在能源战略布局上做好两项基本工作:进一步实现外部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提升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发展中国自己的页岩油气产业。

  以往,中国的海外油气进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劣势:在地理方位上主要依赖中东与非洲,能源供应地过于集中,受中东政局不稳影响很大;在市场博弈过程中缺乏发言权,对于卖方的报价几乎没有否决能力;在长期供应规划中往往受制于人,达成稳定的战略性供需合同比较困难。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际油气市场“求大于供”的格局。当前,这种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对于诸多油气出口大国而言,油气出口收入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财源支柱,一旦油气滞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乃至政局稳定程度都会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能源市场中出口国与进口国的依赖是相互的,当前油气出口国急于保持市场份额、弥补财政亏空,中国应顺势而为利用此良机,改善能源战略布局。

  近期以来,俄罗斯、沙特等传统对华能源输出大国都因为油价巨跌而遭受了严重的财政损失,为挽回经济损失,确保国际市场份额,这些国家在过去一年里都对中国做出了更多的商业让步。俄罗斯最终同意与中国签署了搁置达数年之久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并且希望取代沙特作为中国出口原油最大国的地位,沙特也在不断下调对中国出口原油的额外加价;而同作为传统对华出口天然气大国,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也不断下调天然气价格,正如国际能源署研究所指,如何消化过度的供应已经成为亚洲天然气市场的主要问题,而这是以往不可想象的。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抓住此机遇,进一步利用优势市场地位巩固成果:其一,不能简单满足于一些短期的降价合同项目,而是要尽力要求沙特、俄罗斯等油气出口大国基于当前的市场价格水平与中国友好协商,签订长期的战略性合同;其二,特别是针对俄罗斯,要进一步巩固东北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作成果,以往俄罗斯在对华天然气管道项目上多方推诿,目前俄罗斯经济受创极为严重,急需中国支持,其博弈能力已经大大受损,中国应该趁势而上,彻底落实这条战略性能源输入管道的建设工作;其三,进一步拓展与澳大利亚、非洲、中东等中小型能源出口国的关系,在其困难时期施以援手有助于增强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与能源合作互信;其四,进一步扩充中国的战略石油与天然气储备。

  讨论国际油气低价位所带来的机遇,不仅要讨论低价本身所带来的积极收益,还要进一步看到其背后的成因对中国能源战略有何启发。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大国,在能源保障这样的生命线问题上,不能百分百依赖进口能源,否则会有严重的战略性风险,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实现进口能源的多元化,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还要继续坚持自力更生原则。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其中关键之一就是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国际油气市场这一波低价走势,与美国独立自主开发国内页岩油气资源、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有直接联系,这给中国带来了重要启示:一方面要独立自主掌握能源开发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利用油气低价机遇,加大页岩油气产业研发的投入。

能源一直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具有特殊的战略生存与发展意义。本质上仍然属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至今对于能源这样的战略物资供应抱有高度警惕。过去几年间,美国在页岩油气领域所做出的巨大成就表明,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动荡、能源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要想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最根本举措仍在于技术和能力上要实现自主开发,在生产与消费上要实现自给自足。提升科技水平与本土能源开发能力,既能实现能源供给的多样化,加强能源安全,又能减小国际能源高价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在拥有巨大页岩气储藏资源的前提之下,需尽快开展必要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工作,这是应对未来长期内国际能源供应格局发生大变动的应有策略。

  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低价位的现实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自主发展页岩油气产业。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既是科技难题,也是资金难题。当前,国际油气市场趋于持续的低价稳定状态,中国海外进口能源的后顾之忧已经大大减少,中国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有条件在页岩油气领域展开更多科技攻关,力争有重大突破;同时低油价大大减少了进口能源的成本,节省出了相当一部分财政资源,中央政府有能力在国家层面对页岩油气领域的研发活动予以关键性的资助,帮助企业分担风险。

  从供应角度看,国际市场油气长期低价位的状况对中国极为利好。其使得中国拥有了难得的选择余地,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财政实力和庞大市场需求与更多能源出口国进行更大程度的博弈,进而调整海外能源进口的合作对象布局,分散风险,同时可以进一步充盈中国的战略性能源储备。另一方面,要从美国页岩气繁荣的成就中进一步认识到能源开发独立自主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性,要大力支持科技攻关,推动中国自己的页岩能源产业发展。■

首发于《中国能源报》相关阅读

熊园:冻产协议能否“解冻”油价?

程实|油价之变确定通胀拐点:全球正从全面通缩转向局部通胀阶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