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炯:特朗普会抛弃中美之间双赢局面吗?

查道炯:特朗普会抛弃中美之间双赢局面吗?
2017年02月21日 00:15 盘古智库

天地人和     经世致用

Harmony      Knowledge     Solutions  

导读

近日,针对“特朗普新政”给世界造成的冲击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评社专访了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

查道炯教授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持相对乐观态度,并对特朗普及其团队在外交问题上的自我修正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接下来对于中国来说,除了需要继续观察美国领导人和部门主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去塑造一个长久的、从未来着想的中美关系”。 

查道炯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特朗普会抛弃中美之间的双赢局面吗?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查道炯

  近日,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东盟各国以及欧盟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及专家们聚集新加坡。在这个高度开放的、对国际经济、政治风云变化极为敏感的“地图上的红色小点”,各国专家各持己见,激烈讨论美国的特朗普新政,特别是特朗普正式签署文件推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之举对太平地区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的影响。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的观点引起记者的关注。他认为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推翻TPP决定的悲观态度,是源于之前对TPP过于乐观的认识。作为一个贸易协定,TPP实际上具有两个明显的重大缺陷。

  首先,是其自身条款的设计存在缺陷,概括来说,TPP过于强调保障投资者一方的利益,以及对银行、电讯业、知识产权所有者利益的保护,而没有对受到跨国兼幷冲击的既有企业和它们的员工以及消费者的利益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是为什么TPP长期以来在美国国内很难获得完全支持的原因之一;其次,TPP被赋予了超出它作为一个多边贸易协定本身能够承受的地缘政治任务,即“不能让中国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这种防范中国的政治目的被过分强调与渲染,甚至远超出贸易协定制定的基本功能——根据各国经济情况,必须设计出既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又能够促进国家间贸易增长的协定。应当说,这是TPP的硬伤,特朗普推翻它不是没有理由的。

  会后,记者就“特朗普新政”给世界造成的冲击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专门对查道炯教授进行了采访。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查教授您好!特朗普上台短短十几天,就旋风般签发了一系列总统令,迅速地否定或推翻了奥巴马苦心经营的多项战略与政策工程。特朗普在美国总统百天蜜月期刚刚开始,国内的反对呼声就已经此起彼伏,在国际社会也引发了乱局。这个不正常的开局会怎样发展下去?

  查道炯:特朗普的总统百天蜜月期的确非常特殊,充满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国内,甚至国际社会都对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和他的内阁班子充满了质疑,甚至有一些敌意。但是,如果现在就想对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和外交政策做出判断和定义的话,我认为确实为期尚早,起码应该给他半年的时间吧?让他熟悉一下业务,熟悉白宫内部以及华盛顿的整个政治运作模式和过程嘛。对于一个刚走进白宫的、彻头彻尾的政治新手来说,如何领导自己的核心团队,如何推动并运用联邦政府庞大而复杂的行政机制,这是一个绝对不会轻松的工作。更别说新旧总统的更替,导致了超过数千个的联邦政府部门高级职员的职务变化!因此,可以料想,在新总统上任的头半年,华盛顿内部会呈现出相当混乱的局面。各联邦政府部门也需要学习如何与新总统相处,如何适应这一个不同往常的总统?如何适应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领导作风和沟通方式?就举一个例子:特朗普热衷运用推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敢于得罪主流媒体,这对于未来将在他手下工作数年的政府官员来说,就是新鲜事,就得去认真面对。

记者:特朗普的胜选给美国国内政治精英以及全世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如今虽说他已执政近一个月,可大家还是没有完全缓过劲来,不明白特朗普究竟怎么就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对此您有怎样的解释?

  查道炯:现在人们还是在惊叹于特朗普各种“出位”的言行,接下来,人们冷静了将不得不思考,特朗普只是“个人现象”呢,还是代表了美国甚至是西方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料想,对新总统和他的新班子,无论是华盛顿的行政机构还是国会山,除了需要以相当一段时间去相互了解和适应之外,更要进行深刻的反思:特朗普胜选这个“意外”,不止是美国有,欧洲一些国家也有,“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美国的当权者(establishment)和他们的精英一直深以为傲的政治正确、普世价值观会受到如此沉重的冲击?会遭到自己国家的选民抛弃?美国社会为什么会遭遇空前的严重撕裂?这是值得我们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记者:我们注意到了特朗普及其核心圈子中有关针对中国的种种强硬言辞。特朗普在多次讲话中表示要对中国进行“贸易战”,甚至公开说可以对“一个中国问题”提出怀疑,这无疑是对中国的挑衅,甚至是挑战。未来的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时代是否会充满波折?出现令人不安的变数?

  查道炯:我不这样看。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我是持相对乐观态度。据我个人的观察和分析,在外交问题上,特朗普的新政府还是表现出了学习能力强和上手快的积极一面。以台湾问题为例:去年12月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通话,无疑挑战了“一个中国”的底线,这对中国、对美国外交和政治界的大多数,都是不可思议的行动。这其间,他还故意暗示会将“一个中国”政策与美中贸易逆差联系起来,借此表达向中国施压的意图。也许他希望出现像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迫使日本让步,最终被迫接受广场协定的形势。但是,与蔡通电话以后,面对中国政府毫不退让的坚定立场,面对来自国内及其盟友的善意纠偏建议,特朗普及其团队在涉台议题上的锋芒不再那么明显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特朗普和他的班子的确是在思考和学习美国对外关系的状况,吸取教训是积攒经验的一部分。这种结果与他上任前的表态不一致,但是,这绝对不是他在对谁“示弱”,更不是什么“纸老虎”行为,而是他和他的团队确实有值得高度评价的自我修正的能力,从善如流。 

  记者:我很认同您的这个观点,观察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立场,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您认为接下来我们应当将特朗普研究的重点放在哪里?

  查道炯:接下来对于中国来说,除了需要继续观察美国领导人和部门主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去塑造一个长久的、从未来着想的中美关系。大国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而且,竞争的结果也不都是负面的。中方必须有“美国好则中国也好”的基本认知。一个和谐、繁荣、强大且负责任的美国,是中国所期望看到的有利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在政府机构、专业团体和人士、普罗大众这三个层面,中美这两个有活力的国家的互动是多元的,因一时一事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的几率越来越小。所以,中方应该多渠道与美方的朝野各界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扩大、加深美国各界与中国各界之间的接触和沟通,以求找到更多的共同点,减少各自的误判空间。 

  在记者采访的两天之后,即华盛顿时间2月9日,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正式宣布美国政府承诺将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首发于中国评论新闻网,记者|周舟相关阅读

查道炯|中国与特朗普:新的宏大叙事

王栋、孙冰岩:特朗普对华外交会如何出招?

查道炯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问题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中国能源外交、中外经济关系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经常性参与中国政府职能部门、大型能源企业的能源外交研讨,活跃于学术界的中外能源对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