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度使馆刘劲松公使|“一带一路”:分享机遇

中国驻印度使馆刘劲松公使|“一带一路”:分享机遇
2017年04月23日 20:45 盘古智库

天地人和 经世致用

Harmony Knowledge Solutions

导读

本文内容为中国驻印度使馆刘劲松公使在观察家基金会(孟买)“一带一路”研讨会上的演讲,经作者本人授权刊发。本微信公众号今日推送的第二篇内容为其演讲内容的英文版。

尊敬的库尔卡尼主席,

  各位大使、各位学者、各位朋友:

  首先,我代表罗照辉大使和郑曦原总领事,感谢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孟买)的邀请,热烈祝贺会议的召开。我要向会议的组织者库尔卡尼先生表达敬意,没有您的勇气、远见、威望和组织协调力,不可能有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

  下个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主席将在北京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8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将与会,还有110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及61个国际组织参会。论坛以“合作”和“共赢”为主题词,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实现早期收获,这标志“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新阶段,将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

  我注意到这段时间,印度媒体、学者和智库对“一带一路”日益关注,出现了一些争鸣,核心是印度该不该参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对印度是利是弊?

  在此背景下,我很高兴与大家就“一带一路”深入交换意见,围绕大家的关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我讲的第一点是,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印度始终就在“带丝绸之路之上。

  前些天我去了比哈尔邦的王舍城,参访了位于王舍城的古代那烂陀大学遗址和玄奘纪念堂。玄奘是印中两国共同的名人,他曾从中国长安出发,经中国新疆、中亚、阿富汗、克什米尔直至那烂陀大学,在印度学习和参访长达17年,走遍了印度的东西南北,之后又沿丝绸之路返回。

  他写了本书《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述当时印度次大陆几十个王国的风土人情和宗教环境,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今天印度历史的重建和对古代丝路的研究,玄奘做出了巨大大贡献。

  在玄奘之前100年,南印度的智者菩提达摩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开创了中国禅宗,对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起了重要作用。他任住持的少林寺,也因中国功夫而为印度朋友熟知。

  600多年前,中国明朝的使者郑和七下西洋,六次驻泊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距此不远的科钦,至今还保存着郑和船队教当地人搭建和使用的渔网。这些中国渔网,是当地人的生计所在,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

  来自印度的水牛、棉花、菠菜、佛教、犍陀罗艺术、印度天文和医药科学传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丝路沿途各国。同样,中国的丝绸、瓷器、桃子、梨子、茶叶、印刷术、火药、纸张,极大丰富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改变了印度的经济社会史。

  在西方殖民者侵入印度和中国之前,十多个世纪里,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商船密集航行于印度洋与南海、东海之间,利用季风形成巨大的人流、信息流和贸易流。这是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开端,中印是全球化的先行者。

  今天的“一带一路”包括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大致与古代丝路的网络相仿,既是对古代丝路的传承和提升,更代表着古代丝路和亚洲的复兴。印中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奠基者和贡献者,共同缔造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理应为丝路的复兴再接再厉,再续前缘。

  第二点,从现实角度看,印度已经与“一带一路”建立了密切关联。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印等国就共建孟中经济走廊达成共识,建立了政府间合作机制,开了一系列会议,形成了诸多共识。这条走廊被列为“一带一路”的六大陆上走廊之一,新一轮专家组会议将于本月在加尔各答举行。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同时,还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重在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印度给予积极响应,2015年印方在孟买承办了第二次谈判工作组会议。印度出资80多亿美元成为亚投行第二大股东。

  上个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决议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此前,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中方正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同上合组织及各成员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印度即将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将履行以往各项文件和条约的义务,并为组织未来发展做贡献,中国欢迎并祝贺印度的加入。去年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联合公报指出,“成员国重申支持中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将继续就落实这一倡议开展工作,将其作为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手段之一。”

  第三点,“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带”或一条“路”,而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合作网络,是系统工程。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底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

  对这项宏伟的国际合作倡议的简介,可用数字“1”到数字“8”加以概括:

  “1”就是共建共同体,包括利益、发展、责任乃至命运共同体,这不是欧盟那样以主权让渡和高度机制化为特征的共同体,而是基于和尊重各国主权,坚持开放、平等、循序渐进和照顾各方舒适度,实现区域整合、永久和平与持续繁荣。

  “2”是以欧亚大陆及其附近海洋为重点,以陆、海为两翼,为亚洲这支“金翅鸟”插上两翼。

  “3”恪守“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中国倡导但并非中国一家说了算,也不是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这与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有本质不同。

  “4”是直接影响到欧亚大陆40多亿人口,已有4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5月高峰论坛期间还会有4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与中国商签合作文件。迄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一带一路”,既有蒙古、尼泊尔、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有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5”是主要内容是政策、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和人文交流“五通”。

  “6”是基本骨架是中俄蒙、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六大经济走廊。此外还有一批海上合作支点。

  “7”是主要涉及七大地理版块,即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地区。“一带一路”向所有志同道合者开放,以欧亚大陆为重点,但不局限于古代丝绸之路或亚欧大陆上的国家。最近习近平主席向特朗普总统表示,欢迎美方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中国和远在南太的新西兰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8”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业化、能源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文化交流、生态保护以及海洋合作为八大优先领域。

  第四点,“一带一路”不是突然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基于长年积累和深思熟虑的百年大计,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沿线国家。

  “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国家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过去几十年里,联合国系统、土耳其、美国、日本曾提出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区域合作倡议,但都有其局限。很多沿线国家和有识之士希望振兴古代丝绸之路,希望将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擦亮做大。中国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主体地段,“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是德国人李希霍芬在考察中国之后提出的。中国今天以丝绸之路为新型区域合作的名片,名至实归,顺理成章。

  冷战后,亚洲区域合作及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中日韩、东亚合作、上合组织等新机制。这些机制各尽所能,交相辉映,但存在局域化、碎片化的问题,地区各国一直有将各类区域合作串接起来,进而实现亚欧非大范围、深层次合作的呼声,“一带一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长期以来,欧亚大陆东西两翼比较富裕,各国的沿海地区比较富裕,这与西方殖民统治和经济规律都有关系,客观上造成了欧亚腹地以及各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塌陷”,形成并加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发挥内陆地区的优势,促进经济要素更为合理的分配,从根本上解决亚洲的贫困和极端主义问题?“一带一路”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亚洲有着充沛的储蓄和旺盛的投资需求,同时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每年高达1.7万亿美元,而各国政府可投入的财政资金及多边金融机构能出的钱不足实际所需的15%。“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伴生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加速基建,将储蓄尽更可能转化为有效投资,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要想富,先修路”。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搞了几十年,但仍存在不少“断头路”和影响跨境交通的制度性障碍。例如,各有13亿人口的中印之间迄今没有铁路相通,二战时修筑的史迪威公路未发挥效用,南亚和东南亚、中亚之间也没有铁路客运班列。中印之间每周只有40几班的直航,远不及中韩之间的1000多班。新德里至伊斯兰堡并不远,但陆上集装箱运输的费用要比孟买至伦敦的海运还要贵,时间也差不多。“一带一路”优先的优先是互联互通,希望加速亚欧大陆内部以及与其他区域间的海(水)陆空交通以及管道、电力、电信、卫星、互联网的联通,大幅降低交易和人员交流的成本,让内陆老百姓的产品能买出个好价线,让农村的孩子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医疗以及互联网准入。

  就中国而言,过去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先富区在东部沿海,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重点是发达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招商引资。而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充分发挥中西部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实现地区经济的平衡与联动发展,需要更多与发展中国家做生意,需要双向推进引资和对外投资,需要通过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倒逼国内改革。“一带一路”统筹了内外多重需要,有助于建构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以及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还有一点,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随着自身发展,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为推进“一带一路”,中国不是只说不练,而是重承诺、重行动。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启动了许多标志性工程,例如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老铁路、中缅油气管线、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不久前,首趟从英国伦敦至中国浙江义乌至伦敦的铁路货运班列成功启运,只需18天时间。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商品贸易额接近1万亿美元,超过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中国企业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创造了18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为亚投行出资近300亿美元,为丝路基金出资400亿美元,为金砖新开发银行出资410亿美元,投入的是真金白银,为有关国家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第五点,“中巴经济走廊”并不影响印度的领土主权诉求,从长远看对印度和南亚各国都是有利的。

  印度朋友经常讲,他们不反对“一带一路”,也支持互联互通,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巴经济走廊经过了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对此印方有领土主权方面的严重关切。

  我的理解是,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影响到印度朋友参与“一带一路”的意愿,那么这种关切是可以化解的。

  (一)中巴经济走廊以交通为基础,而中巴之间的交通不可避免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没法绕道印度和阿富汗。

  (二)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即开始建设,八十年代建成通车。因此中巴之间途径克什米尔地区的交通联系及相关合作,对印度不是什么新鲜事。

  (三)中国无意介入印度与其他邻国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都旨在促进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不涉及也不影响主权争议问题,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也没有变化。

  我希望印度朋友认真研究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议》,这个协议的名称和内容充分照顾了印方的关切。

  协定第六条规定:“双方同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关于克什米尔的争议获得解决以后,有关的主权当局将就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的边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新进行谈判,以签订一个正式的边界条约来代替本协定……”

  (四)中巴经济走廊是经济项目,侧重发展,重点和优先是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这是巴基斯坦人民的急需。目前走廊框架下的18个早期收获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已为当地民众创造了1.3万个就业机会。巴民众摆脱缺电与贫困,过上更加开放和富足的生活,标本兼治抑制恐怖和极端主义,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难道不也是印度希望看到的吗?

  (五)中巴经济走廊是开放的,按经济规律和法律程序操作,很透明、很市场化也很国际化。已经有一些朋友提出,未来中巴经济走廊可以考虑向印度延伸,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印度的北南经济走廊连接起来。

  第六点,中印完全可以实现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对接合作,共建“亚洲世纪”。

  中国和印度正在构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更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印度合理的关切和利益。印度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极,中国乐见印度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更多建设性的作用。亚洲的天空和海洋很宽广,足以容下龙象共舞,龙象共舞将带来一个真正的“亚洲世纪”。

  “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致力世界多极化和民主化,坚持多边主义和区域主义,坚持不结盟、不搞势力范围,这与印度的外交理念是一致的。

  在反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盛行的今天,“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和自由贸易的生力军,是“共享经济”的典型,可以为印度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助力。

  印方正在推进“向东行动”、“向西关心”、“海洋之环”、“钻石四边高铁网”以及“北南经济走廊”,这些战略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如果与“一带一路”实现对接,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加法乃至乘法效应。

  印度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旅游资源,许多与佛教及古代陆海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不少学者和投资家认为,如果中印等国能够联手开发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好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并加强促销,来印中国游客绝不会是当前的20万,200万都可能打不住,因为去年中国出境人次超过1.2亿人次。目前一个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平均消费是2300美元,你可以计算出丝路旅游可能给印度人民带来的巨大收益。

  中国和印度都在积极参与新一轮全球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能合作,包括相之配套的金融支持措施。最近中国与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仅与哈萨克斯坦的产能合作就涉及51个项目、总投资额268多亿美元。中国与中亚、西亚一些国家组建了多个投资基金,中国相关银行在一些国家成功发行“一带一路”债券,为其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中国企业支持和投入“印度制造”,迄今累计投资额接近50亿美元,但这与其他一些国家及双方投资合作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如印参与“一带一路”,中印产能投资以及金融合作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印方关注的贸易逆差问题也会拥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式。

  印度有自己的“季风工程”和“香料之路”,这与“丝绸之路”可以互补共进,中国乐意研究和参与,也希望“一带一路”与之对接,共同促进中印乃至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

  三年来“一带一路”受到的欢迎、取得的成果超出预期,它已经不是中国一家的倡议,而是一项国际性议程和多边行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或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合作平台、模式、规则与项目,早参与自然可以早受益,同时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关切。

  举一个例子,去年中国开通了从兰州到尼泊尔加德满都的铁路-公路国际货运联运,全程仅为10天,成本已与海运相近。如果未来能联通印度,那么经济和社会效益会更加明显。中国已经提出建设中尼印经济走廊以及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设想,希望得到印方积极回应。

  “一带一路”作为新生事物,肯定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各国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风险,大型项目的融资方式与投资回报,不同合作平台的竞合关系,未来的机制化建设等等。中国和沿线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会在高峰论坛上深入讨论,运用亚洲人的智慧协商解决。信心一定会战胜疑心,方法总比问题多。“一带一路”只会前进不会停顿和后退。“带”将越建越广,路会越走越宽。

  当年亚投行的概念刚提出时,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和质疑,不少西方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组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和高标准的多边金融机构,但后来怎么样呢?这些西方国家争先恐后参加了,目前等待参加的还有25个国家。

  印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与中方重要合作伙伴,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我曾是中国外交部主管“一带一路”的官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及发表《愿景与行动》之前,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向印方做了详细通报。通过高层对话、外交磋商和学术交流,中方向印方介绍了“一带一路”的缘起、内容和影响。许多与“一带一路”有关的会议,包括即将于下月举行的高峰论坛,中方都在第一时间诚挚邀请印方参加。

  印度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主权国家,中国一向尊重印度独立自主的外交选择,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印度讨论各种相关问题和各种合作可能性。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向来访的莫迪总理说,双方可以就“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合作倡议以及莫迪总理提出的“向东行动”政策加强沟通,找准利益契合点,实现对接,探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共同发展。两国要更加紧密地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两大经济体在更高水平上的互补互助,继续成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双引擎”,携手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莫迪总理也表示,印中两国都向南亚有关国家提供着帮助和支持。中方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印方同样重视南亚地区互联互通建设,认为这将促进本地区的发展繁荣。印方愿加强同中方在这一领域合作。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莫迪总理在瑞希纳对话会上发表讲话,他们对全球化的观点惊人地相似。他们都认为,全球化不会停止,各国只能适应全球化,缩进笼子和筑起高墙不是出路。

  “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不仅是领导人和智者的事业,许多普通人早已参与其中。我看到媒体报道,印度锡金邦的邮递员塔基25年来风雨无阻,每日穿梭于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交换邮包。他是中印友好的民间使者。

  所有这些,给我们今天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希望我们今天和今后的讨论,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谢谢大家!■

主编邮箱:xinshuping@pangoal.c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