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立: 大数据应用需要怎样的敏捷云数据中心?

张礼立: 大数据应用需要怎样的敏捷云数据中心?
2017年08月10日 18:15 盘古智库

引子

今天如果在百度上搜索“敏捷”二字,找到约 26,500,000 条结果。比起“云计算”(17,000,000条记录)多出了一半多的搜索结果来。虽然这样的对比并不十分科学,但至少说明“敏捷”的确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词条。从敏捷软件的开发到企业敏捷战略,“敏捷”一词如雷贯耳,比比皆是。敏捷性的管理促进了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制和发展。作为承载着颠覆传统IT的云计算与云数据中心,敏捷值得您了解。

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比如,当我们走进一家熟悉的快餐店,在点自己熟知的食品前,无意间会看看餐单上的新品。如果一家快餐店永远推不出适合食客胃口的新品,恐怕只会落得被淘汰的份,最终沦落成只有少数铁杆食客才会光顾的没落老店或者濒临倒闭苦苦挣扎的街边小铺。

敏捷,不仅能使企业充满活力,而且使它们的服务能够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无法做到敏捷这点,他们的客户将会流失,最终走向灭亡。

企业需要保持敏捷性,IT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程序必须具有良好的敏捷的运行能力。一家企业想要实现业务上的敏捷性,IT敏捷性是必须具备的。

当企业想要抓住机遇或规避风险时,IT团队必须快捷地给出有效的系统方案。敏捷性非常符合概率定律的观点,概率律也叫“概率定律”,英文为“The laws of probability”,即指没有规律的过程从大体上却呈现出规律性。根据概率定律,企业必须迎合世界高速变化的节奏,其成功的概率才会越来越大。显然,如果你确定了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但是你的IT工作滞后的话,业务的敏捷性就无从谈起。尼可拉斯•卡尔所说的“IT无足轻重”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那些首席信息官(CIO)无法给出CEO一个满意的IT系统建设方案时。还没出招竞争就在运筹帷幄上比对手慢上一拍,可谓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当然,没有一个CIO希望企业业务方面借口IT系统不给力来解释其业务的失败。怎样最好地达到敏捷性显然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Keep it Simple,尽量简单” 是人们经常讲的一句话。IT研究的人员,需要快速地对当前复杂的市场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企业由此对IT商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些商务人士必须快速以最简单的方式,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战略转变。

按西方管理理论,我们需要把复杂问题细分成一步一步的简单问题来加以解决。毋庸置疑的是,分解速度和解决速度都必须足够快速才好。云计算服务以其高效和自动的处理特性可使企业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其采取的是一种类似杠杆作用的高效方式。可以预料,云计算这根杠杆的威力,足以撬动地球。

随着业务的增长,企业需要的IT基础设施不仅是量和质的保证,更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来保障其业务的高效运营,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导致了现在许多企业得不到充沛的投资,从而促使现有的基础架构更富有灵活性和弹性。

数据中心对于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就是互联网的另外一端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工厂,就像IT业的发电厂。数据中心通过过去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形成了当今市场中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面向互联网提供服务;另一种是企业私有的,不对外开放。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理成本不仅太高并且复杂。初略估计,企业IT的70%的成本是用在运维和管理, 30%用于硬件投资。负责管理企业的IT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运维成本的比例仍在不断增长。就目前的分析表明,数据中心的总成本中,有16%来自电耗,24%来自硬件成本,另外60%来自于管理。企业一般会把IT部门作为一个后台部门,因为它是不直接创造利润的,降低管理成本即成为各企业CIO考虑的核心问题。

数据中心的能耗有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存储本身的电力供应,空调的电力消耗和通风散热的电力消耗等。自1996年以来,数据中心的电耗上升了8倍。根据上述篇章中所提到的摩尔定律,由于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虽然计算机硬件本身的价格在下降,但是计算机耗电量却显著增加,相应的通风和制冷需求也成倍增加。市面上的计算机硬件的价格的确越来越低,然而其在电力消耗上的花费却越来越高。有人预测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量在5年之内将翻倍,并且超过在硬件上的成本。

用户需求迅猛增加是所面临的又一问题。用户需求量的增长既有数量上的增加,也有质量上的更高要求。这样的情况完全符合目前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即是数量多源化,质量高层化,内容多样化以及个性化。在目前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中,用户追求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更完善的统计分析和更紧凑的流程整合等。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数据中心的服务必须能随机应变,做到对用户有求必应。

IT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无疑是第三个显著的问题。目前数据中心的设备的平均资源使用率不到20%,即大部分资源都处于待用中,并没形成真正的生产力,而相应的电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却依旧不减。

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显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但需要有大智慧,更需要有创新。云计算除了技术创新,还要业务创新,业务是对象,创新是方向,云计算的本质是一种手段。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资源提供商将转变公共资源的提供内容,通过提供像邮件服务、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以及一系列的特定商业应用来满足整个行业链的发展需求。这里的重点要放在业务创新上,即必须在理解业务现状和明确预期结果后,才能考虑云计算的技术实现手段。云计算是实现特定业务目标的中介手段。在未来几年里,这些服务提供商将凭借发展规模经济和专业化服务来降低服务成本,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客户来使用其所提供的更优质服务。

云计算除了具备启动资金少、汇聚计算资源迅速及按需付费的优势以外,其还具备管理模式简单、系统分配资源弹性化、设备与具体位置的关联性不大等优势。所有的这些优势不仅为IT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更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跨跃式提升竞争能力的方法和平台。但这需要变革者不仅能适应这种没有地域性差别的工作方式,还需注重合作共赢的理念。云计算为企业的合作与创新提供了平台,使企业工作能从过去遥遥无期的工程周期、老套的工程设施模式及大量的工程评估中得以解脱,云计算能充分体现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是一种服务模式,它是通过外包的方式为支持企业运营而提供计算机基础架构。通常IaaS提供硬件、存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空间或是网络组件,有时也包括软件。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有时也称作硬件即服务(HaaS)。

一个SaaS供应商提供了基于策略的服务,它负责为客户提供安置设备的房间、运营、维护。用户通常是采用按计算用户数或效用的方式来付费的。IaaS的特性包括:自动化任务管理、动态缩放、平台虚拟化、互联网连接。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被称作云计算服务的三大类别。

基础架构即服务是一种配置模型,企业可以把用以支持运营的设备外包出去,包括存储、硬件、服务器及网络组件。服务供应商拥有设备,他们负责为设备提供房间、运营和维护。客户通常基于用户数付费。

基于需求的数据中心,也称作基础架构即服务,通常根据资源消耗情况,按小时计费的方式提供计算机动力、记忆、存储服务。你仅需为你所使用的服务付费,而你所用的服务是根据你的需求定制的,当然,你需要负责监控、管理、修理你的基于需求的基础架构。IaaS最大的管理优势是它提供了一个云端的数据中心,你无需安装新的设备或花时间在等待硬件采购的环节上,这等同于获得了额外的IT资源。

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具有标准的、高自动化的特点,其中涵盖了计算资源、存储及联网能力,通过一个服务提供商来主管,是根据需求情况提供给客户的。用户可采用基于网页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类似一个IT运营的整体环境控制平台,来自助配置基础架构。API访问的基础架构也可作为一个选项来提供。

跟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一季度末的报告,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已有104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将建设智慧城市。在所有57个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中,会综合考虑不同城市的行政级别、所属区域、发达程度等因素,采用“一城一策”的方针。其中绿色GDP和互联网高科技智慧GDP占了非常高的比例。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产生的基础核心是数据中心,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对相应技术和运营因素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全人类经历了一场创新革命。这个创新更是观念上的创新,模式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创新。从云的总体框架来看,云的不同层面的实现一定是承上启下的,上面是面向每个不同行业服务的,面向智慧城市需求的,而下面是面对各个不同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服务,中间层是云提供商的多种服务产品和管理解决方案的集合。

高性能的计算中心能帮助我们规划并实施好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有一个可扩展的、灵活的框架,既提高了服务质量,还降低了成本。我们目前最热门的一些技术,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社区网络全都诞生于我们的互联网,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IT服务,改变了我们的数据中心。弹性/可扩展性是从提供按需分配和业务的高敏捷性这两个方面来提高现代数据中心的能力的,有个完美的方法可优化数据中心和基础架构技术,并且具有配套的业务流程和工具。我们通过掌握的数据中心技术和运营能力可直接影响到业务成果的获取。通过减少所需的试点项目的时间来加速产品的市场推广,降低基础设施、能源、维护的成本,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供应能力,降低运输成本,甚至让交货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分钟。最终,利用市场领先的技术和流程,使IT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从而掌握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运营数据中心的能力。■

首发于“观察立”微信公众号。

主编邮箱:xinshuping@pangoal.cn

相关阅读

张礼立:企业急需云化弹性业务流程管理(上)

【前沿】张礼立| “云”服务与服务“云” (下)

张礼立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管理学博士,201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国IT治理与管理年度人物。玖道科技首席战略官。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秘书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浦东新区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信息化中心专家成员、中国人民大学CIO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IT服务管理新论-中国式智慧和西方文化整合的研究》、《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敏捷红利》、《软件定义世界:云计算中心与智能运维的软件定义解析》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