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降准并不是要“大水漫灌”

降息降准并不是要“大水漫灌”
2016年08月05日 11:24 盘古智库

文丨盘古智库研究员 罗宁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十三五”良好起步。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结构调整,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4%,投资贡献率37%,净出口则是-10.4%。

从目前看,内需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一方面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与消费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成果。在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的层次、品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城乡居民更加重视生活质量。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最大的红利。

在过去,投资和净出口都是“三驾马车”的顶梁柱。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净出口下降难以避免。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下滑,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最新发布报告,虽然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等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制造业多数行业投资增速普遍回落,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6.4个百分点。

从投资主体结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创近6年以来新高,民间投资则加速放缓,在全部投资中占比61.5%,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民间资本的市场嗅觉高度敏感,在“三期叠加”的客观形势下,投资意愿不强,也是情理之中。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主要大类行业分类中,每个行业民间投资增速都无一例外下降。其中,最明显的是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10.7%下降至2.5%。

倘若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而是更多依靠政府投资,则意味着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市场经济下的政策调控,应顺势而为,定向引导,精准发力。从当前来看,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提振市场信心、盘活市场流动性是关键。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无须对降准降息持过度抵触的态度。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印度、韩国、印尼等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降息刺激经济增长。对中国而言,根据市场走势及流动性状况,择机进一步推出降准降息,并非是“大水漫灌”,而是旨在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提振信心,扩大有效投资,进而通过其关联效应、乘数效应和结构效应,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除降息降准之外,央行还有一系列流动性管理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逆回购、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结构便利)等。充分发挥好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帮助企业走出“流动性陷阱”,增强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保证短期调控手段与改革目标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实现政策定向发力,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近年来,受货币政策传导、产能过剩投资、资产过度炒作等影响,实体经济融资难与局部过剩、甚至局部泡沫并存的现象值得关注。通过高效率的传导机制、精准的定向引导,管理好市场流动性,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是实现经济健康运行、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