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斯小阿:从一个南印度小镇看乡镇的未来

【人文】斯小阿:从一个南印度小镇看乡镇的未来
2017年10月19日 19:45 盘古智库

本文大概2500字,读完约8分钟

本期人文栏目讲印度乡镇,所以小编臭表脸地继续显摆男神阿米尔汗电影作品《PK》中以印度乡镇为背景的剧照\(//∇//)\

前言|印杜君是谁?

大家好,我是印杜君。^_^ 

在连载了若干期盘古智库印度中心动态及观点后,终于轮到我们隆重推出接下来的印度人文解读栏目。在这里,印杜君会为大家定期撰写或选取视角有趣而又与众不同的文章,解读印度人文现象。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印杜君刚刚从印度再次归来,深感中印两国民众对彼此理解之偏差。很多中印学者提出增加两国民间交流是建设健康稳定中印关系的基础,那么就让我们离开研讨桌从我做起吧,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印度文化,重新解读印度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家,Fighting(握拳)!

PS.也欢迎各位小伙伴投稿或授权转载哦:印杜君 duwenrui@pangoal.cn 

导语

本期小编给大家请到了斯小阿,她是德国哥廷根大学(也就是季羡林老师年轻时留学的地方,一脸羡慕.JPG)印度研究中心硕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法学硕士,现为德国驻中国律所法律顾问,公众号“南亚胡同”创始人之一。文中她摘录了牛津大学国际发展中心 Barbara Harriss White 所主编书《Middle India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中对于乡镇发展的观点,以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小镇Arni为切入点,了解印度乡镇的未来。

“一个政策要么是关注城市要么是乡村,我们缺乏对于中间状态的研究”

 ——Barbara Harriss White

本期文章虽略偏学术,但却是一个很棒的了解印度乡镇发展的入口,因此印杜君特为小伙伴们选择此文。印度的乡镇到底长什么样子?其发展历程与中国有何异同?敬请期待本文的讲述 ^_^

注:原文参见⬇️

Barbara Harriss-White (ed.), Middle India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Four Decades of Change in South Asia, DOI 10.1007/978-81-322-2431-0_11, SpringerIndia 2016.

Barbara以一个泰米尔纳德邦的小镇Arni为样本,呈现了这个地区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和政策导向。她很强烈地表达出:放眼世界,从华盛顿到巴黎,伦敦到德里,都有一个共识,即并非只有智能都市、知识中心和大型工业中心具有经济活力,小城镇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马达。

小城镇潜力的发掘需要城市规划和政策调整。城镇规划中很明显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的供应、排污设施、垃圾处理、下水道、道路、交通、路灯、基本医疗和教育、供电。对于印度乡镇来说,需要完成的基础设施还可以继续罗列下去。政策调整则需要民主、分权、当地居民的参与。城镇中占比很大的非正式经济应当是印度城市规划的重点。

关于非正式经济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在这里大致给它一个描述:没有在政府注册登记的商贩,包括街上的摊贩、自营小商品的贫民、季节性进城贸易的农民、自由市场经营者,这些主体构成了印度城市的主要日常生活的部分,也是印度的主要城市景观。他们在印度经济中的占比是绝大多数。非正式经济形成的城市秩序是印度城市的真正底色。但是他们也往往是城市清理的主要对象。他们的身份和价值常常被政府或市民忽略。认可和接纳非正式经济的存在和存在方式,并且基础设施的规划也应该符合非正式经济存在的规律,这些是Barbara和很多印度学者关注的视角。

印度街头的市场和小贩

(图片来自小阿,摄于浦那2016)

七十年代时,印度有过一场农业的“绿色革命”,主要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实现农民的自给自足,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扩大农业用地、双耕、使用基因更优的种子。“绿色革命”在当时使得印度粮食产量增加,但是关于这场农业改革的批判声也很多,比如印度自己自足的长期目标是否实现就值得质疑,再比如农民根本没钱购买推荐的种子,而优良种子的类别也并非包含了所有符合当地需要的作物。并且,引入双耕的后果之一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底层农民的生存更加艰难。

作者注:关于双耕和农民的生活,耶鲁大学的Scott,J.C.在其著作《Weapons of the Weak》(弱者的武器)中有很多精彩的分析。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七十年代印度的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当时的城市政策规划关注城市的不平等、交通压力、环境污染、贫穷、被忽视群体、犯罪等等,但是对于占有人们生活和经济总量都有很大比重的非正式经济在政策规划中被忽视了。

印度街头的摊贩和日常生活

(图片来自小阿,摄于2015)

进入九十年代,像Arni这样的城镇得到了财政扶持。在对Arni的城建计划中,被明确指出的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缺少高速公路和铁路,缺少停车场造成对道路的挤占,供水不足,糟糕的卫生和垃圾处理管理,缺少雨水排水管道,缺少公园(民众健身场所),糟糕的墓地。唯一不在需要被改善之列的是各种类型的污染。但是,这个改造计划本身还存在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比如电力和高速公路,的确是问题并且是地区发展所必须的,但是这些都不是地方市政当局能够控制的。再者,这项计划严重低估了Arni镇的人口、贫民区数量,而且以及自营商贩在经济中的比重也被严重低估了。对于Arni镇经济基础的评估只局限在了丝绸、农业、养蜂、家禽养殖和占很小比重的大米生产。然而,实际上当地78%的非正式经济产业都不在这些类别中。在城市规划中,唯一被确定的具有销售价值的产业是丝绸。可事实上,除丝绸之外,当地还有大米、黄金、教育也具有“销售”功能。鉴于Arni镇的行政资源非常匮乏、行政能力也很欠缺,城建计划所要求的依托地方财政就很难实现。关于行政能力的改善计划就需要提高财政收入、电子化的政府治理,这就要求Arni镇建立会计制度、数据库、电子记录、电子地图等等,还需要提高公共意识。

印度小镇街景

(图片来自小阿,摄于2015)

Barbara在分析过政策细节和Arni镇的实际情况后总结说基础设施建设的确是重要的和必须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商贩的政治需求的关系不可以本末倒置。在Arni镇真实存在的状况是:非正式经济关系到贫民窟、公共空间的占用、私有土地、卫生等等方面。但是城建计划只是武断地或者理想主义地将非正式经济体下的穷人和劳工的家和工作清除出城市,没有任何补偿。Barbara写道:“The plan shows no understandingof the relationships that generate the informal activity that constitutes thereal economy and dynamism of Arni.(该项计划没能理解到非正式经济活动才是Arni镇真正的经济主体和活力之源)。” 对非正式经济的认可牵动着城镇发展的未来。■

竞答环节

印度和中国时差两个半小时,所以上期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吧。本期问题是:印度城市规划的非正式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答案可以在原文里找哦,印杜君栏目累计答对的小伙伴将在未来获得意外惊喜,欢迎在后台留言 *\(^o^)/*

PS. 刚刚破壳不久的公号还没有评论功能,但是大家可以在微信后台直接回复印杜君哦,我会每一条都看哒。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请大家多多提意见,印杜君都会虚心听取的。爱你萌!

原文载于作者公众号“南亚胡同”

责任编辑:陈轲

主编邮箱:wangyue@pangoal.c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