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盘古智库学者解读十九大报告集锦

【聚焦】盘古智库学者解读十九大报告集锦
2017年10月20日 19:45 盘古智库

导语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本次大会开幕式报告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针对十九大报告内容,盘古智库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分为六部分:一、主要矛盾的历史论断;二、建设美丽中国;三、新时代全面发展;四、大国特色外交;五、创新创业;六、民生发展。

一、主要矛盾的历史论断

易鹏 盘古智库理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是新时期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论断,是矛盾论的新论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说明发展依旧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而需要全方位的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持续、平衡、充分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新号角,既是设计图,也是施工图,相信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天地广阔,要干事、能干事是未来的主旋律。

朱旭峰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及教授

习总书记号召全党全社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总目标进入决胜期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们国家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新的科学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皮钧 盘古智库特约高级策略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报告每一个字都是昂首站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仅是一篇充满共产党人远大理想的光辉文献,更是明悉社会发展趋势、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思维和解决方法。体现了如下四个鲜明的特点:

抓主要矛盾。能否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是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人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精确地提出全新的历史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重当代实践。伟大的政治家是能够开创全新的历史,是因为他们都深深知道当代实践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性与实践性,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体系的两大重要坐标,这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正确道路。

展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振奋人心,除了蕴含在其中的真理的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承继了中华文明“文以载道”“人可弘道”的重要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面貌始终是昂扬向上的,所以他的报告语言都是充满斗志的,每一个字都是昂首站立的。

示中华大道。“人民”二字应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人民,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历五千年而文明不断的基石。尤其是最后一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任何人听了都会心潮澎湃。

梁启东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面临新的社会形势,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判断。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现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现实了。另一方面,近5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们的温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不是问题,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不平衡,主要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九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理性的判断。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美丽中国

白云峰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能中电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迈进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人民”两个字,表明我们的党时刻不忘把人民的福祉做为核心利益。报告再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且作为一项国际责任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

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同时提到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环保红线的划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环境制度。这是我党我国多年以来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又一次提升,将对环保工作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以节约资源和污染物控制排放的新型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将会进一步形成。环保产业将会成为新兴的支柱型产业,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

报告要求未来的发展核心思路是创新。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新型环保产业将会高速发展。而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会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同时,通过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将推动其他工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对进一步改善优化经济结构起到重大作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按照报告的精神,今后无论是生产生活,各行各业,以及每个公民都要奉行节约、简约的基本信条,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既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要求,也是每个企业,每个公民的责任。绿色发展理念要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中去,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新时代下,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势不可挡!2025年美丽中国的任务十分艰巨,趁着我们还是青年人,赶紧行动起来。

刘科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前三十年我们主要是追求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可能对法治、正义、公平,尤其是环保问题的关注日益增长,中央能够注意到人民的这种关注是个好事,包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再一味地追求物质而破坏环境。当大半个中国被雾霾侵袭的时候,这已经变成人民主要关心的问题,不管是开再好的车、住再大的房子,如果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水和健康的食品,生活在雾霾底下的话,那些都是不重要的,因为对人人们最重要的是阳光、空气和水。我们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党中央对这个认识非常清晰,有这种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就会有更好的措施去改善。

早些年我们衡量各个地方的发展用GDP这个标准,衡量标准非常重要,你怎么去衡量各级政府就会围绕这个标准来做文章,现在不再继续强调GDP而强调整个社会的文化、法制,公平、公正、正义、安全环境等综合指标的话。那可能大家就不能仅仅去追求GDP了;反过来因为追求GDP而破坏环境的话,还要受到惩罚,而不是得到提拔。在十九大上更明确了这点,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值得引起重视。

吴琦 盘古智库研究员

生态环境保护要构建法治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国际化合作“四位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表明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具有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但也强调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生态环境保护,要构建法治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国际化合作“四位一体”的环境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快环境立法。我国虽已陆续颁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但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立法的质量和法规的执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要确立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是破解我国环保投入不足、投资效益不高、环境污染加剧难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环境外部效应内部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是较为适合我国采用的环保市场化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三是要推动全社会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管和服务作用,推动产业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倡导居民采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三、新时代全面发展

易鹏 盘古智库理事长

1.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说明,发展依旧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2.  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而需要全方位的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持续、平衡、充分的发展;

3.  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新号角,既是设计图,也是施工图,相信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天地广阔,要干事、能干事是未来的主旋律。

程亚文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推动国家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是对当下我国国情的一种新认识,也指出了中国未来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经过近四十年的持续不断努力,中国已逐渐由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相对成熟的现代工商业国家,国家财富状况和国民生活水平,都已非往昔可比。在由贫困进化到初步实现小康后,困扰中国经济社会的,已不是传统的贫困问题,而是发展失衡和不充分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从财富和发展机会分配来看,乃是三大失衡:其一是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居民收入比差距悬殊;二是地区发展失衡,财富和发展机会向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集中,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之别形同两个世界;三是纵向的贫富分化,少数阶层掌握了绝大多数财富资源。以上三大差别,可以概括认为是一个中国、两种社会;一个中国、两类人群;一个中国,两个地区。而从发展成本来看,则是财富增长速度超越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承受力间的失衡。

这四大失衡与以往中国可以提供的内部资源条件,也与一定的发展战略选择和发展模式有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按户口关系分别享有不同国民待遇的事实,使农村居民在占有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上,远远小于城市居民;改革开放的突破点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则使东部沿海得风气之先,这是中西部地区在发展程度上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成因之一;而以低成本取胜、注重出口的发展模式,则日积月累加重了环境可承载力。在一定时期,选择这种发展模式,采用这种发展战略,和造成这种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正如在改革开放之初,贫困问题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那样,在中国经过多年努力摆脱贫困后,如何不以牺牲环境和财富与发展机会严重分配不均为代价,推动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公平和成本节约,已逐步成为中国需要考量的主要问题。这四大失衡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条件的变化,因此所反映的,是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暴露出极大的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扬旧迎新,在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努力,以实现发展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降低发展成本,建设更加和谐有序国家。

熊园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

十九大立意高远,将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中:有几个提法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是正式提出了“四个伟大”(首提是7月26日习大大在省部级专题会上),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三是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社会主义矛盾观的新论断。三是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表明GDP增速指标意义会弱化。

十九大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新方向。一是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三去一降一补”仍会持续较长时间;二是将启动新一轮工业革命,高端制造、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是主攻方向;三是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三农将大有可为。四是雄安新区将是对内区域战略的着力点,一带一路将是对外发展的主方针。五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长期目标中“美丽”一词是新增加进去的,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生态优先、绿色优先。

四、大国特色外交

王栋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

在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构成了习总书记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坚持中国特色大国自信,展现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的坚决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力图积极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注重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重视协调本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维护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为我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对开拓对外工作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交实践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纲领和载体,将为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进一步成长为全球型领导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和全球秩序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核心和精华,并指导实践,以推动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赵明昊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赵明昊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需要维护和平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战略选择。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也将是极为艰巨、充满挑战的。在一个封闭、冲突、动荡的世界中,中国自身的发展无从谈起,民族复兴更是难以实现。为中国谋、为天下计,中华民族需要本着“成己成人”的文化理念,更深切地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前途,更主动地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更自觉地以自身的积极变革带动世界的积极变革。

叶青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十九大报告亮点

       亮点之一:极不平凡的五年。十八届七中全会,已经提出以极不平凡替代很不平凡的五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事业同步发展。1500多项改革推进,反腐败效果显著。形成长效机制。军改尤其突出。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的事情。公车改革成功。五年成就是全方位的。

       亮点之三:十四条基本方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对一切事业的领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亮点之二:以一带一路倡议,替代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吸引力与和谐度。这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明确。一带一路是国际产能合作,而不是转移落后产能。如何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已经有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为世界做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亮点之四:乡村振兴战略。在一系列战略中,增加了这一条。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亮点之五:三步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到本世纪中叶,富强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种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实现现代化。

       亮点之六:两个创造力。发挥党的创造力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十八届七中全会公报在原有的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创造力”,而且置于其他四“力”之首,变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可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创造力问题将是一个分外重大的命题,这也是一个重要判断。

       亮点之八:建立市县巡查制度。武汉已经开始。108人,16个小组,巡查到明年12月。巡视巡查,上下联动。以留置取代双规。

       过去五年,反腐败取得巨大的成果。党中央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今后五年,希望每个共产党员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积极影响身边的人

景桦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新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基本保障和展现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指标。新时期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为三个统筹:

一是安全与发展相统筹。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内容,如同一体之两翼,是国家富强的双轮驱动力。大国外交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是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相统筹。将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作为前提条件,将经营“亲、诚、惠、容”的周边关系作为战略依托,将基于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发展中国国家关系作为关键突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

三是增进国内民众福祉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相统筹。20世纪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世纪,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大国,既要以提升本国民众福祉为核心,也有必要向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安全产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魏李萍盘古智库研究员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建设重点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开放的发展方针。“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也是中国对内改革的需求,更是中国推进全球化、参与世界发展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区域平衡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陆海统筹发展战略提供开放的外部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资金、技术、政府资源,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多以来,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推进“五通”工作,与沿线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广泛合作,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契合各国发展需要,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产业链,以创新、绿色、高效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和有力领导是分不开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建设、经济金融发展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为“一带一路”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人的工程,更是沿线所有国家人民的共同事业。通过沿线人民的合力推动和不懈努力,“一带一路”一定能够成为推动欧亚地区现代化、科学化、均衡化发展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罗震盘古智库助理研究员

期待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新贡献

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展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致力于推进全球治理建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仅代表着全球治理的现实,也契合着全球治理的未来。

全球治理是当今时代的现实需求。这既是由于世界互联互通的增强,使世界切实感受到(虽不是普遍感受到)全球化的实惠和便利,使世界很难再退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孤岛”;也是部分由于全球联系的增多,以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全球问题为代表的外部性问题激增,要求国际社会联手解决,尤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更是由于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需要在现有的以国际制度为基础的治理框架内扩大影响力。

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崛起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作用凸显,与其他新兴国家一起,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尤其是在以美国退出TPP、巴黎协定为代表的全球治理降温及全球公共物品缺位的情况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对气候治理的承诺不仅履行了中国的应尽责任,还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未来的全球治理应是有追求的治理。全球治理是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全球治理涉及安全、经济、网络、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推进全球治理建设需要全球治理思想的引领。未来的全球治理日益显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关于全球问题的治理不仅可能出现碎片化,还可能陷入相互冲突的困境。中国作为人类的文明古国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合则强,孤则弱”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愿和智慧贡献。

全球治理既是中国的事,也是大家的事。要推进全球治理,需要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商、共建、共享。“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如果说全球治理是一座宏伟的蓝图,希望你我他的添砖加瓦能助我们遮风避雨,登高望远!

五、创新创业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

中国要在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必须首先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这是无法绕过的必由之路。而且,十九大之后,新时代的中国制造之路还必须有新起点、新理念、新使命、新任务、新面貌;我们不但要有工业互联网,还应创立新的工业智联网;不但要有数字“双胞胎”, 还要有软件定义的工厂;不但要有以CPS为中心的工业4.0, 而且还要创一条人物机CPSS一体化的工业5.0智能制造之路;利用智能技术,创出一条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智慧大道,换道平行超车,这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动机和历史使命。

毛大庆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会主题中的这八个字为所有创新创业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进步,这种变化更加深刻而具体的体现在我和我身边那些朝气蓬勃的创业者身上。

五年前的中国,创新的力量已经萌芽,但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创新空间,也缺乏资源和渠道丰富的创业平台。两年多前,在意识到双创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鲜力量后,我毅然投身这股热潮,并致力于创新空间和创业平台的搭建。

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优客工场自创立之初,就是这一理念最坚定的践行者,今后,我们将致力于将其植入企业文化中,成为企业基因。

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这一点令我深受感动。在创业历程中,我对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坚如磐石的创业信念。

今天,“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果丰硕,社会的创新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十九大报告令我倍受鼓舞,我们将更加投入地融入到改革创新时代的潮流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张礼立 盘古智库研究员、玖道科技首席战略官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讲话中谈到,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新科技在改革中的承诺,是从现在到未来付诸实现的过程。

对于所有希望转型升级的行业与产业,需要管理者全面了解前沿技术与关联性,利用现代企业架构与治理,重新定义企业,抓住智能信息科技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不仅仅为实现获得更为高效,智能与高利润的服务与产品,而最终在这样一个工业互联网与数字高度发达的时代,实现数字与文化的共融。

在工业4.0 的时代,数字与文化之间绝非冲突,而是共融。传统产业管理人才与互联网信息人才如何搭起创新班子,核心在于管理团队与人才建设的创新与融合。能力、动力、定力的打造与提升是当下中国强国站稳阵脚、大步前进的“支撑点”。我们相信中国在这场智能创新与深化改革的发展升级中,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吴琦 盘古智库研究员

把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从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育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要把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着力点。

第一,优化创新政策体系。提高现有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和执行性,形成政策合力,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桎梏,促进科技创新要素流动。

第二,培育创新市场环境。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这里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立足中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加快供应链金融、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服务模式创新。二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开展专项保护和维权援助工作。三是从薪酬、编制、外籍人才居留制度等方面,完善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软环境。

第三,推广创新试点经验。针对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已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相关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广试点经验,可以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带动面上改革。

六. 民生发展

陈秋霖 盘古智库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习总书记做的报告中,关于民生发展,在以往“五有“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到“七有“社会建设,也就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增加的是“幼有所需、弱有所扶“。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五有“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前教育、弱势群体照顾这些仍然是群众缺少获得感的主要方面。十九大提出“七有“建设,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容,响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5小时的报告,鼓掌中6次出现在讲社会建设民生发展时,掌声密度明显增加。当总书记讲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时,全场第36次响起15秒的掌声,为本次大会掌声持续时间最长。党代表都是是人民一份子。这也印证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报告提出了四个中国建设任务,分别是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其中只有健康中国是明确为战略,也就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时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建设任务到战略任务,一方面说明健康中国的建设框架已经成型,建设内容已经明确,特别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已经确定原则和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另一方面也说明健康中国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首先得脱掉“东亚病夫“这顶屈辱的帽子。

责任编辑:吕晴晴

主编邮箱:wangyue@pangoal.c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