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戚凯:金砖国家加强能源安全合作势在必行

【能源】戚凯:金砖国家加强能源安全合作势在必行
2016年10月19日 00:15 盘古智库

客观    开放    包容

          Objective      Open       Inclusive       

导读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之一在于对外投资,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中国发展初期同样的难题,其中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能源匮乏,加强能源电力领域投资本身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切合金砖国家能源安全合作的要义。

     文|戚凯, 盘古智库研究员、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首发于光明网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于10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果阿举行,这是继G20杭州峰会之后中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世界加强沟通、创新协作的又一重大外交活动。从2001年被首次提出到现在,金砖国家已从概念变成了现实有效的机制,金砖峰会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对话合作平台,为全球社会思考治理、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这次果阿峰会之前,借G20杭州峰会召开之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时举行了一场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并就加强金砖合作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共同创新增长方式;第二,共同完善全球治理;第三,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构建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第四,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管是为了加强金砖国家间的合作,还是进一步寻找共同创新增长的经济方式,金砖五国必须要找到若干重要的共同合作项目,作为推动新一轮合作创新、包容发展的抓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同时也是考虑到当前金砖五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情况,我们认为,金砖国家加强能源安全合作势在必行,五国在能源安全领域合作互补性很高,前景比较乐观。

金砖国家能源安全态势不容乐观

金砖五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分处世界四大洲,地跨南北半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其国土面积之和占世界各国领土总面积的29.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6%。就总体而言,金砖国家集团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能源资源丰富;但是更为细致地来看,五国当中又有所区分,其中俄罗斯与巴西属于能源极大富余的国家,能源出口是本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中国、印度与南非则为制造业大国,人口众多,能源供需缺口较大,属于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

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而言,能源安全不仅包括如何稳定、有效地获取能源,也包括如何有效生产能源,并利用能源创造财富为本国所使用。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金砖五国从不同角度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能源安全挑战。

对俄罗斯与巴西而言,其能源安全挑战主要来自出产冗余、油价暴跌与缺乏技术等方面。全球油气市场自2014年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来,油气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这与美国油气生产繁荣、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恶意发动价格战有很大原因。英国石油公司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的天然气与原油产量均超越了俄罗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类能源生产国,国际油气市场因此出现大量冗余。面对价格下跌,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石油出产大国出于对抢占市场份额的考虑,最终都选择不减产的策略,希望以此来与巴西、俄罗斯等非欧佩克成员国竞争对手进行一场“价格战”。市场供大于求,油气价格暴跌,已经严重影响到俄罗斯与巴西的基本财政收入水平,两国经济受创严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下滑。与此同时,俄罗斯由于克里米亚问题与西方世界发生严重政治冲突,油气领域的大量西方投资、技术进口工作已经被中断,未来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巴西则出现了“油价下跌---政局动荡---外资撤离---经济下行---油气产业进一步受创”的连锁恶性反应。

对中国、印度与南非三国而言,由于制造出口行业是国内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同时加上人口众多,工业化与城镇化增速明显,因此也是新兴经济体中对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有限,本国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转所需,三国对进口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2016年度中石油研究院《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达到60.6%;近年来,中国国内原油产量一直稳定在1.9亿-2亿吨,但这个产量相比国内巨大需求还差得较多,每年需要进口原油量约2亿吨;当前,中国石油消费超过了GDP增速,预计到2020年,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印度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印度目前每年进口石油约为9千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近70%;南非尽管国内油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处于根本无力开发的状态,一直依赖进口石油。多年来,国际油气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些中东油气出口大国针对需求旺盛的中、印等东亚国家甚至恶意加价,制造所谓的“亚洲升水”,高昂的油气价格增加了中、印、南非经济运转的成本,它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创造出的财富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被这些油气出口大国轻而易举地夺走。

加强能源安全合作是互利共赢之举

从最直接的市场思路来看,一方是俄罗斯、巴西两国苦于国际油气市场价格走低,出口困难加大,另一方面是中、印、南非过去长期被迫忍受油气高价的剥削,因此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之下,金砖国家集团内部完全存在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可能性。俄罗斯与巴西可以向中、印、南非三国适度提供更大的降价幅度和更优惠的政策,后者则可以加大采购量,即使一时难以直接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扩充国家油气能源战略储备,提升本国应对突发能源中断事件的能力。

进一步说,俄罗斯与巴西两国目前除了深受低油价的困扰之外,本国油气产业缺乏技术更新与外来资本投资,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譬如俄罗斯,由于长期无法从欧美国家手中获得必需的资本与技术,其极地油气勘探、开采工作几乎限于停顿状态,这将严重影响俄罗斯油气产业的可持续与稳定发展;巴西在海洋石油钻探、开采领域也面临着类似的困难。中国在这方面可能可以发挥完全领导性的作用,相比于印度与南非,中国在整个金砖国家集团里可以说是资本财力最雄厚、重工业科技水平最发达,中国应当考虑加强向俄罗斯与巴西油气行业的资本与技术投资,一方面帮助后者摆脱暂时的经营与发展困难,另一方面则能够掌控当地油气行业的一部分“原始股”,从根本上分享未来两国油气产业发展的巨大收益。

在具体合作内容上,五国之间也有许多可资推进的项目,譬如以中俄能源合作为例,俄罗斯最终同意与中国签署了搁置达数年之久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并且希望取代沙特对中国出口原油最大国的地位。中俄两国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时期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必要性与共赢本质,进一步巩固成果:其一,不能简单满足于一些短期的降价合同项目,而是要基于当前的市场价格友好协商,尽力签订长期的战略性合同;其二,要进一步巩固东北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合作成果,彻底落实这条战略性能源输入管道的建设工作。印度与俄罗斯、南非与巴西也存在类似的互赢合作的可能性,印俄之间地缘优势更加明显,印度目前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位,各项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未来对进口油气的需求将增速迅猛且规模庞大,印俄两国应该尽早就油气管道问题达成战略性协议。巴西与南非则在南大西洋海上油气运输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利用天然的短航线优势,两国加强能源合作,既能提振巴西出口,又能降低南非进口成本。上述举措,都将会极大改变当前以中东出口为核心的国际油气市场供需格局,进一步促进国际油气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这也会间接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公平化,是金砖国家对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做出的巨大的事实性的贡献。

金砖国家能源安全合作与一带一路战略应相辅相成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之一在于对外投资,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中国发展初期同样的难题,其中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能源匮乏,加强能源电力领域投资本身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切合金砖国家能源安全合作的要义。

在“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印度这样的金砖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饱受能源、特别是电力匮乏之苦,能源的缺乏,不仅严重影响到所在国民众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工业企业的运营,给当地脱贫致富的计划带来很大的阻碍。仅以印度为例,印度的电力状况落后,平均缺电率超过10%,新德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每日短暂停电也依然是家常便饭,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开工。过去十年,印度改革了电力行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问题却并未解决,印度电力行业财务状况堪忧,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进口能源价格过高。印度本国的国有煤炭公司和印度天然气生产商等发电燃料供应商的产能满足不了发电站的需求,于是电力企业只得求助于进口能源,而进口燃料的成本相当高昂,这就推高了投入价格,广大企业与民众依然存在用不起电的问题。

中国应对发挥充分的政治智慧与市场智慧,想法将“一带一路”战略投资能源领域的计划与加强金砖国家能源安全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协助金砖集团有关国家建立起价格合理、供需稳定的能源进出口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对有关国家电力行业的资本与技术输出,从而达到真正的多方共赢。

盘古智库近期热点文章回顾,点击“关键字”即可查看原文:

“萨德”入韩 | 环太军演 |

土耳其流血政变 | 造城运动 |

中国债务 | 希拉里VS特朗普 |

海洋霸主美国 | 中国的南海诉求 |

汇改周年盘点 | 深港合作快车道 |

韩议员访华遭批 | 带刺的金达莱 |

万科股权变局 | 中国海洋强国之路 |

中日“走出去” | 房价进入减速上涨期 |

美国对华政策主流思维 | 中美关系韧性 |

美国进步主义衰竭? | 中美关系“新常态” |

反腐重点 | 对内君子、对外痞子的强国逻辑 |

世界体系论下的东盟共同体 | 俄土关系正常化 |

对南海仲裁说不 | 大国崛起失败的经验与启示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