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大逆转:“山海关外”败给“胡焕庸线以西”

中国经济大逆转:“山海关外”败给“胡焕庸线以西”
2017年12月14日 19:35 智谷趋势

◎作者 | 韬略哥 

◎来源 | 财经韬略(tttmoney8)  已获授权

一个空前的大逆转,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发生!

如果把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那么在计划经济年代,东北一度跟东部并驾齐驱,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税收的主要来源地。

或者说,从发达程度上看:“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这样一个排序,维持了很多年。

2017年,形势发生了逆转。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这个重要指标上,东北地区的人均数量被西部历史性地超过!

下面是今天(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表格:

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今年前11个月民间投资刚好超过2万亿,同比增幅是0.3%。至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同比增速分别是8.2%、7.1%、4.3%。

下面是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分区: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常住人口是5.25亿;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常住人口是3.65亿;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是3.71亿;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常住人口是1.1亿。

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四个地区今年前11个月的“人均民间投资额”:

东部:3.05万元;

中部:2.74万元;

西部:1.83万元;

东北:1.82万元。

也就是说,“人均民间投资额”东北地区只有东部的60%,中部的66%,西部的99%。考虑到人口密度,则东北地区跟中东部的投资差距,就更大了。

在80多年前,地理学家胡焕庸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分界线“黑河—腾冲线”或者“胡焕庸线”(见上图)。在这条线东南不到45%的国土上,生活了中国94%左右的人口;而在线的西北,55%左右的国土上,只生活了大约6%的中国人。

于是,“胡焕庸线”也被视作中国的“贫富分界线”。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甚至有“投资不过胡焕庸线”这样的说法。

国家统计局关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分区,“西部地区”基本上是“胡焕庸线以西”,也包括了广西、成都、重庆、西安这样的“以东”的省份、城市。但我们可以笼统地把这里的“西部”,看做是“胡焕庸线以西”。

所以在“人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上,可以笼统地说:“胡焕庸线以西”打败了“山海关外”。

“人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指标有重要意义吗?当然有,要不然国家统计局不会每月都专门公布出来。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态,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变过来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是“政府+国企+集体”的投资,民间投资基本上是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国企+集体”以外的投资比重加大,被笼统成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其占比目前达到了60%。

跟“政府+国企+集体”相比,“民间投资”显然产权更清晰,所以效率更高,更有活力。

上图是2014年前11个月的投资情况,蓝线是“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黄线是“民间投资”。可以看出,那时“民间投资”是显著快过“全部投资”的,当然更快过“政府+国企+集体”(未单独计算)的投资增速。事实上,在2016年之前的很多年里,都是这种情况。

上图是2017年前11个月的投资情况,黄线一直在蓝线下运行,显示出“政府+国企”投资增速全面快过“民间投资”。这种情况出现在2016年,意味着出现了“国进民退”的态势。

上图是2016年前11个月各区域民间投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来东北地区是锐减的。结合前文中今年前11个月的情况,就会发现:东北地区今年的零增长,是在去年大幅萎缩基础上的,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实际投资是下降的。而东部、中部是在去年较高增长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

“民间投资”是投资里最活跃的部分,四个地区连续两年“跑赢大盘”只有东部、中部,西部增长乏力,东北实际上是下滑的。

而且,东北人均民间投资竟然下滑到了低于西部的境地,令人感到扼腕叹息。

由于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剔除通胀甚至出现了下滑,那么东北、西部地区经济的活力在未来将继续下降,人口流失难以避免。所以,在投资上尽量避开东北、西部,恐怕才是理性的选择。

总之,“人均民间投资额”告诉我们,“山海关外”的经济转型之路仍然非常漫长,人口流失恐怕仍将持续N年。

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