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系列之自营出口篇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系列之自营出口篇
2017年07月21日 22:50 供应链金融

文:傅说(ID:aici_fu)

来源:全程供应链(ID:fullscm)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系列之自营出口篇

去年,很多地区的供应链公司出口业务遭遇政策性滑铁卢,很多企业由于涉嫌不合规而不能及时收到退税款,造成大面积业务瘫痪。如何规范化操作,规避风险,变成出口业务的重中之重。那到底如何做呢?请听分解...

什么是自营出口业务?

定义:

供应链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与国内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以自己的名义报关出口至境外客户。

出口业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委托客户在贸易流中充当供应商角色(出货方),一种是委托客户在贸易流中充当客户角色(海外收货方)。

风险点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资金风险:

供应链公司与国内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供应链公司承担合同项下付款的义务,如果境外买家不付款,供应链公司仍然必须履行向国内供应商付款的责任。

汇率损失: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造成的汇差。如果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若结汇时间迟,会产生汇率损失。反之会产生收益。

退税延迟:国内供应商不能及时向供应链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导致无法申请出口退税,造成资金回笼延迟。

对策:

⑴在业务导入前,供应链公司可对境外供应商进行调查了解,了解其股东背景、主要销售渠道、下游客户、付款能力;对出口商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商品的变现能力(用途、通用性、替代产品、主要下游使用者);

⑵在未取得境外买家的货款前供应链公司可控制货权,可通过IT系统来严格控制发货指令;

⑶ 通过合同的约定控制资金风险,供应链公司与境外买家签订供应链服务协议,与国内供应商另行签订担保协议,要求国内供应商对境外关联公司的付款提供担保;

⑷对于汇率风险,可设立专门的部门(金融部/资金部),在报关出口后,根据汇率行情提前/或延后结汇;

⑸针对退税延迟风险,可明文要求供应商配合在出口后一个月内开具增值税发票、以及其他单据。

税务风险:

国内供应商给供应链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税务局会对供应商进行函调,如果供应商的进项发票存在问题、物流单据不匹配等,函调不能通过,可能导致我司退税出现风险。

对策:

⑴在业务导入前,对国内供应商的开票资质进行审查,重点了解其一般纳税人资质取得时间、财务规范情况、主要供应商及双方结算情况、开票能力等;

⑵业务执行过程中,供应链公司可安排专人(商务人员、财务人员)重点关注票据流、物流单据的匹配性。

关务物流风险:

关务:价格高报风险、报关要素准确性(数量、重量、归类等);

物流仓储:仓库装运准确性、及时性。

对策:

⑴报关要素一方面体现再要素是否齐全,另一方面是每项要素描述是否准确。如果数据量不大,可以通过人员的手动复核来保障。但每天的通关较多时,只能通过IT系统来规避;

⑵报关价格合理性,可以通过IT系统关联历史报关价格区间,并设定一定的阈值,做到有效的提醒或者提升审核权限来控制。

外汇核销风险:

根据国家外管政策,出口后需及时办理外汇核销,否则将会受到国家外管局的处罚。

对策:

⑴供应链公司可以成立独立的部门(金融部/资金部)专门负责该事务。正因为有外汇核销周期,才存在盈利空间。金融部/资金部可以通过与银行做理财产品来提升收益。应用IT系统来管理外汇、关单等信息,规避由于疏漏造成逾期结汇;

⑵与客户合同约定结算时间,避免出现资金缺口。一般结汇时间不超过出口后一个月。

点评

基于业务数据的收集、共享,通过云计算,IT系统可以支持供应链公司有效识别风险,并规避这些风险,实现:

1、实时汇率:系统自动每天定时获取中国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

2、及时预警:通过设置指标预警,实现风险的事先识别;如结汇预警、库龄预警、额度不够预警;

3、报关辅助: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实现自动商品归类、价格审查及规范申报要素;有效规避关务风险;

4、额度控制:实现对客户设置多维度的额度,如垫税额度、垫货款额度、临时额度等等;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