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比起造城,重建生活更需要想象力

为什么说比起造城,重建生活更需要想象力
2017年10月12日 21:50 攸克地产

十一长假重温了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这是一本有关于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经典名作,也被视为建筑界、城市规划领域最著名的书之一。写下这本书的简•雅各布斯,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划学专家,但之所以有这种“局外人”的角色,让整本书的视角跳脱了很多既定的条条框框。

打个比方,很多建筑学家或规划大师的书,就像让你坐上直升机,跟着他们用最超越的角度,俯瞰一座城市,将这些城市结构抽象再规划,简•雅各布斯则像一位邻居大妈,拉着你在街上转悠,一边抱怨一边告诉你,为什么孩子喜欢在热闹的人行道上玩耍,而不是自己家封闭的院子里。

她有很多值得琢磨的观点,攸克君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两点。

只有充满活力、互相关联、错综复杂的用途才能给城市带来适宜的结构和形状。这是雅各布斯的理论。挺有意思,但怎么理解?

看到这句话,攸克君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座城市,是香港。

人均住房只有十几平米的香港,这座城市的形状就是拥挤与局促。但如果经过这些人行天桥、高架桥或者是穿梭在密密麻麻的楼宇之中,会感受到因为有了关联与错综复杂的交集,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他们重新绘制了一个香港的形状。

对香港最初的认识来自于TVB的港片和香港电影。回放次数最多的一部,是《重庆森林》。饰演警察的梁朝伟搭乘自动扶梯上班,王菲从公寓窗口窥视着他,这一幕,菲姐脸上的小惬意,令人印象深刻。

有次出差,特意用了半天时间去找电影里的这一场景。其实这是一段从中环至半山的自动扶梯,原本是为了方便半山区居民往来中环商业区而修建。扶梯两侧都是楼,除了会看到一些老字号的商铺或咖啡馆。香港的城市密度你懂得,有些地方感觉伸出手就能摸到对面居民楼打开的那扇窗。

趴在扶梯上拍照或逗留大多都是游客,对香港人而言,他们往往没有耐心用20分钟的时间等着扶梯走到尽头。

即便不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考量,这座扶梯到底改善了多少香港市民的交通问题。如果他们喜欢这个地方,他们就会在这里待下去。所以一个城市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城市拥有的流动性使得人们能够利用这些机会和选择,这便是城市的一项资产。

这是从雅各布斯的书中看到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现在北京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可以去对应找到这些现实案例的原因。

开发商对于项目价值的讨论范畴从最初的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小区里、邻里间,甚至是红线之外的街区里,目的是什么?

这是从另一个层面考察城市运转的机制。

一个地区一旦有了这种良好的、强有力的跳跃关系链,这个网络就可以相对快速地发展并且编织起各种新形式的分支。

这就将问题微缩到了一个最小的切口:关系链上每个人的生活感。最难也在这里。但更难得的也是,总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掘到这一点。

生活美学,是攸克君在节前一场活动上听到的几个字。如果倒退几年,也许很难从开发商的项目发布上听到这样的字眼,产品规划、户型设计、装修标准,这才是客户关心的问题。但现在,感性角度的设计也许更能打动购房者。

这场活动是德贤公馆发布楼王产品龙玺,其同时发布了《德贤生活新美学》,攸克君也认真听了听,所谓的生活新美学,德贤归纳了五点:营造美学、服务美学、健康美学、生活美学、人文美学。

搞清楚这些概念后,可以发现,单是其中的营造美学这一点,涵盖了开发商此前在打造项目时的多个维度,从选地、造园、精著、科技、空间等几个层面,将这每一点都融入匠心与美学感,可以说已经把之前的工作完成了80%。

接下来被放大的20%,是有关于服务、医疗、邻里社交等等,包括引入佳平医疗系统,为业主提供一站式高端医疗服务;打造5000平米的国际商街,丰富业态满足业主日常生活的同时,提供私属会所服务,再到搭建邻里平台,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德贤生活美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把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尊重传递给每一个居住在其中的业主。

如果这些内容可以在一个完善的平台上呈现,这其实是将居住到生活,从理性到感性,一次全面的提升。但可以预想,这并不简单。简•雅各布斯说,设计一个梦想中的城市并不难,但重建一种生活需要想象力。

难在哪?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德贤公馆找到的,则是属于他自己的答案。

—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欢迎转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