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存疑

英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存疑
2016年08月05日 11:47 宏观经济学者

昨天英国央行或英格兰银行减息0.25厘,基准利率降0.25厘的历史低位,这是英国2009年后首次减息。购买国债计划的规模扩大600亿英镑,总买债目标增至4350包英镑,为4年来首度加码。

此外,英国央行也推出1000亿英镑“定期融资计划”,鼓励银行业发放贷款,而未来18个月也会购买最多100亿英镑公司债,对象为以英镑计价的非金融机构投资级债券。刺激方案的开支将透过新增央行储备来应付。议息会议后,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记者会上还表示,强调方案各项措施都有加码空间,准备好采取任何所需的行为达到货币及金融稳定。如果未来英国经济还没有起色,英国的基准利率还可能下降到零,但不主张采取负利率。

消息公布之后,英镑全面下跌,低见1.3112美元,跌1.6%,为7月中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洲股市全线上扬。英国股市更是升势凌厉。英国银行股更是大升。但英国10年期国债利率曾急挫多达17基点,跌至0.634厘的历史低位。

可以说,英国央行采取全面量化宽松的政策是市场预料到的事情,但是,英国推出的总值1000亿英镑的TFS是较有新意。这个计划既希望银行把减息的好处转而惠及客户,同时可以减轻银行息差收窄的影响,以此打击银行的盈利。TFS先实行18个月,可以延期,银行可以用接近基准利率从英国央行借入为期4年的款项,但银行要保证不能减少净贷款额,英国央行会向这些贷款加征惩罚性利率。议息声明指出,随着利率接近零水平,银行难以再削减存款利率,这反过来会打击银行的放贷能力,因此推出TFS,确保减息的好处可以让消费者及企业能够受惠。

可以说,由于英国脱欧将对其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英国不得不推出巨量的货币宽松政策,并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居民消费。但从近7年来的情况来看,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十分令人存疑的。从英国央行对现在到2018年的经济预测来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为零,2017年为0.8%,2018年1.8%,失业率往后两年分別为5.4%及5.8%,预测通胀率到2018-19年会达到2.4%。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无论英国央行推出如何强劲的刺激政策,对经济增长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而且还可能出现滞胀的局面。

因为,在英国央行看来,英国脱欧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逐渐显示,而且这种影响负面因素更多,它会严重影响未来英国的经济增长。但是本文对此并不是那样悲观,因英国脱欧后对英国的影响不仅在于未来与欧盟的谈判,也在于未来英国改革的程度。估计最大的问题更在于英国央行过度介入经济生活,看上去是挽救经济,减少失业,但实际上当央行过度介入经济时,不仅会扭曲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会扭曲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对未来英国经济增长是相当不利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事情是,有分析认为,未来5年将会有四个趋势压抑全球经济增长,如:人口减少(depopulation)、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去杠杆化(deleveraging)与去民主化(de-democratization)。而人口减少不仅会让全球老龄化时代尽早到来,也会全面增加企业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力无法提升,这将使得全球的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去全球化趋势也令人忧心。无论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世界贸易占全球经济增长的比重全面降低,国际资本的流动减少,也让全球各国贸易紧张的局势强化。最近英国脱欧其实就是一种去全球化的重要案例。而且这种趋势一旦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经济增长更是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去杠杆化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经济任务,但这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麦肯锡的研究显示,2014年底,为了经济复苏,全球债务总额占GDP比重达286%,比2008年的水平高17个百分点。去民主化趋势同样是影响未来经济复苏的重要的因素。因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过多,不仅会影响经济效率、扭曲经济运行的机制,也会让投资者及企业对未来经济失去信心,这些都不利经济增长。

也就是说,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大势,只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起到作用十分有限,如何来减弱去全球化、去杠杆化、去民主化、去人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是当前各国政府要关注的焦点。

编辑:分析师王权理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