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因素,将决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房子!

4个因素,将决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房子!
2017年10月21日 19:05 郑州楼市

201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何谓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行为经济学无处不在,如果你正在买房,哪些行为经济学的内容会影响你的决策呢?

1

 价格的诱饵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让100位学生做过一个关于订阅杂志的实验:

实验A

□单订电子版59美元

□单订印刷版125美元

□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结果:16人选择电子版,0人选择印刷版,84人选择印刷版加电子版。

实验B

□单订电子版59美元

□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结果:电子版68人,电子版加印刷版32人

实验A和实验B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因为实验A当中教授加上了一个“价格诱饵”,“价格诱饵”让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看起来超值。

日常生活中价格诱饵是经常出现,假设你去欧洲度蜜月,你决定在那些浪漫的城市当中选一个,并且把目标锁定在罗马和巴黎之间,这两处都是你的最爱,旅行社的安排也是所差无几,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肯定是无法取舍,如果旅行社再加上第三个选择罗马不含早餐,那么大部分人毫不犹豫的选择罗马,因为罗马不含早餐使罗马显得很超值。

价格诱饵在房地产当中也是屡试不爽,为什么销售房子的人一般情况下只会给你推荐三套房子,而不是五套六套呢?原因就在这!

如果你买过二手房,中介会先带你看一个普通的,再带你看一个豪华的,那么普通的房子就显得更加划算,如果两者你都不满意,他会带你看一个更差的!二手房中介通过增加价格诱饵,让你觉得值影响你的判断,从而卖出自己想要卖出的房子。

解决办法:多逛几家中介门店,多去看几套房子增加自己的参考系数。

如果你去看新房,经验老道的置业顾问一般只会给你推荐三套房子。先算一个特殊楼层(如4、14)和普通楼层(如17、22),如果你感觉普通楼层价格高,这时他会拿出一个更高更贵的楼层(如27、28),当这三套房源放在你面前时,相信你心中就有数了,其实他还有很多房源没有推荐给你。

解决办法:换一个置业顾问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2

无所不在的锚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的钻石商人阿萨瓦逃离欧洲到古巴。他在那里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通过自己在瑞士的关系卖给美军防水表。大战结束之后,美军不再买防水表,但阿萨尔的库存还剩下几千只防水手表。这时日本人需要手表,可是没有钱,不过他们有海量的珍珠。阿萨瓦就和日本人做起了贸易生意,用手表换珍珠,生意非常好,没多久他就被人称之为“珍珠王”。

某一次阿萨瓦和别人一起开发、销售黑珍珠,此时的黑珍珠没什么市场,而且色泽不佳、又灰又暗。那么他又是如何捧红黑珍珠的呢?

第一步:用了一年的时间把黑珍珠进行改良,让珍珠变的更加饱满、圆润。

第二步:把珍珠放在第五大街橱窗里面进行展示,同时标上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

第三步:在杂志上登了整版的广告,黑珍珠在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结果是阿萨瓦的黑珍珠热卖。

我们的第一印象和决定会成为印记,而且一旦形成就坚持不变。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产品并且接受第一眼看到的价格,那个价格(行为经济学中称之为“锚”,“锚定”)会对我们购买这一产品形成长期的影响。

生活中的锚会影响我们各种的购买行为,如果我买一支笔10块钱,那么之后我买笔会根据10块钱来判断另一笔的价格的高低,而且判断的价格会随着锚上下浮动。

这种锚更是在房地产市场当中广泛被运用,你购买房子的价格也会被锚影响。

1)你去所有的售楼部,都是富丽堂皇、感觉非常高端,特别有些售楼部做大门大气磅礴,里面的小伙子长的帅过潘安,小姑娘长的赛过西施,从外面一走进来通过售楼部就能感觉到所销售房子的高端,这个售楼部就是那个锚。

某一次,我跟朋友去看房,车刚停到停车场,保安同志跑过来,先敬个礼,然后门打开,“啪”又撑起伞。到了售楼部里一个小姑娘讲的和风细雨、温文尔雅,坐到谈判区之后水吧人员跪式服务。回家的路上朋友说:“这家房子还是不错的,贵一千块钱还是有道理的!”通过锚我朋友的心理价格不知不觉又被提升了不少。

2)房地产里面有很多定价体系,其中有一种就是参照竞品项目的定价。比如,竞品卖一万块钱一平方米,你则是结合自己项目的实际情况加权,比如我的品牌比它差、位置没它好等等,然后定制出平均的销售价格。

锚定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在被使用,你愿意买东西的价格取决于你心中锚的价格,而你的锚又是参照其他价格而成。

3

鬼屋的三扇门——为什么多种选择让我们困惑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为了找到多余选择的困惑,特意设定了一个游戏:

电脑屏幕出现三扇门:分别是红绿蓝,可以点击任意一扇门进入房间,进入房间之后每点击一下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钱。然而要想多赢钱,就必须找到给钱最多的房间,每换一个房间你就用掉一次点击次数(每人100次)。

游戏规则A:按照上述所说进行点击

游戏规则B:如果十二次点击之后那一扇门没有点到,那扇门将会永远消失。

游戏规则C:点击每扇门的成本为3美分

当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游戏规则一的参与者一心一意的点下去,而游戏规则二和三的参与者则是疲于奔命,试图保住所有的门不消失,甚至最后实验者修改游戏规则,让这扇门可以复活,但是测试者依旧是来回奔波为了保护所有的门。最后那些来回奔波试图保住所有门的测试者比那些不保住门的测试者少挣15%。

在门与门之间奔跑是人类一种很奇怪的行为,更加奇怪的是我们的一种冲动,驱使我们追逐毫无价值的选择——那些几乎消逝或者对我们不再有价值的机会。

买房子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有些人始终是没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要居住起来舒服的、要距离地铁口近的、还是有一个好学校的。如果不明白自己要什么,那么就疲惫的在售楼部来回奔波,消耗掉自己的热情,最后不了了之买一个自己可能不喜欢的。

4

期望的效应——我们期望什么就得到什么

很久之前广告界有一个著名的广告叫“百事挑战”。

广告里任意挑选客户,请他们品尝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然后让他们说出喜欢哪一种。由百事可乐拍摄出的广告宣布人们喜欢百事可乐超过可口可乐。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宣称人们对可口可乐的偏爱超过百事可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答案是两家公司对他们产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可口可乐公司一眼让参与者知道自己喝的是什么,包括可口可乐著名的商标。而百事可乐公司采取的方式是让参与者蒙起眼睛,分别品尝两种饮料。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你期望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期望形成了预期,而预期形成了成见。我们的大脑是非常聪明的不会在一种新环境下仅凭借片段就开始行动,它必须建立在从前收到的信息基础上。

假如你喜欢某一个房企,它之前做的四个项目都不错,那么你就理所应当的觉得它的第五个项目也不错,但是买了之后发现不尽如人意。就如抛硬币一样,前十次连续都是正,那么第十一次也是正吗,答案就只有二分之一。

因为和你的预期不一样,所以会发生很多冲突。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涉及到心理、行为、决策、经济,无时无刻的不再影响着我们的购买决策。

特别是在我们买房的时候,很容易被引诱或者受到他人影响,比如说你去售楼部呜呜泱泱的都是人,难道这就是热销?又比如你要定一套房,恰巧了你旁边的人也要定,难道会这么巧?说不定都是制造的假象!

如果你是第一次买房,很大概率会被影响,不妨找一个懂行的人带着你,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如果你是二次或者三次买房,也有可能被影响,也不妨找一个懂行的人带着你,他或许会在你冲动的时候拉你一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