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郑漂,还是回老家做公务员?

做郑漂,还是回老家做公务员?
2017年11月18日 19:10 郑州楼市

△此音频为抱朴录制,大小为15.79MB

我爱人觉得,她的朋友圈天生比我的朋友圈有优越感。因为她有几个闺蜜早已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而我的朋友有很多还是郑漂。1

我爱人有两个关系要好的朋友,就叫她们A和B吧。

A的父亲在他们县某政府机关工作,而且是位领导干部,母亲在当地一家资源型国企上班。

我想A的人生道路应该是受到了家庭的指导,毕意A的家长的眼界、见识,都要高于我那几个朋友的家庭。A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目标是进入银行。

大学一毕业,A没有找工作,而是开始了专职考研。在郑州租了房子,报了全日制的考研培训班。但两年后考研未成,就放弃了。考虑到本科学历进入银行岗位较低,A回了老家县城,退而考公务员。

同样又是报培训班,全职考公务员,目标是她父亲那个系统。但那个系统考进难度大,于是先考入了另外一个政府系统。一年多后调入到她父亲那个系统。终于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大布局。

我爱人的另一个朋友B,父亲是她们县城某银行领导,母亲是教师。

B的家庭环境似乎更加宽松,B大学毕业后来到郑州,随便找了一家民营小公司上班。可能有那么点边上边玩的意思,不在乎工资多少,不在乎工作多有前景。

就这样过了两年,B也选择回了老家县城,先是找了一家当地小公司上班。最后也确定了考公务员的目标。

目前B辞职在家,报了培训班,专职考公务员。不管什么系统,什么岗位,反正是要考公务员。

故事很简单,但还没完。

A和B一个是我爱人的初中同学,一个是高中同学。两个人之前并不认识——现在认识了,但并不是因我爱人而认识。

A和B都于去年结婚。A是相亲认识的,老公是她们县某事业单位的员工。B是自已谈的对象,对象是他们县某政府单位员工。

要说县城的圈子多小!A的老公和B是高中同学,A一开始考公务员考进的系统和B的老公是同一个系统,算是之前的同事。于是A和B两家人算是认识了。

2

相对于我爱人这两个朋友的体面、优越,我的几个朋友就太苦逼、太LOW逼了。我爱人的两个朋友在她们县城有令人羡慕的安稳生活,而我这几个朋友,大多漂在郑州,回次老家都无不心生“近乡情更怯”之感。

我的朋友C,毕业后先是在酒店行业工作,在智能手机兴起时跳到手机行业,之后一直在卖手机。

不想智能机行业很快一片红海。C销售的手机品牌换了好几个,职位也从业务员,到主管,到区域经理。但不管怎样,都是整天为出货量发愁。年纪轻轻,头发所剩无多;长年坐乡镇公交出差,餐风饮露,身体从外到内早已问题重重。

C一直没有买房,也一直没谈上对象。C的父亲原来在他们镇政府工作,但在C小时候就因车祸去世。C的母亲原来是县城工厂工人,后来工厂倒闭下岗,之后一直打零工。

C工作后一直在帮助家里,帮妹妹、帮外甥、后来又帮母亲补社保。解决完所有家里的问题,已是30岁左右,对象更加难找。

经历了N多次相亲失败的打击后,C的人生终于小小的翻盘了:相到一个大龄老乡,普普通通。女方父母双全,但从小和姑姑长大,父母亲情不完善。两个人终于找到彼此的温暖,而且意外的是,女方早早就在郑州买过房了。

我另一个朋友D,差不多是我朋友里最勤劳的一个。毕业后先在某连锁咖啡厅上班,这家咖啡厅一大特色是全国大调人。才到一个新店两个月,可能就忽然一纸通知发给你:去远在成百上千公里外的某店报到。不过这几年天南海北的连锁企业经历,对D来说倒是一笔不错的财富。

后来D经过反复分析,决定投身到白酒行业。这么多年凭着勤劳和智慧,从开始在白酒渠道公司上班,到去厂家上班,再到自己创业,事业也算逐步扩大。现在3辆送货车,仓库租着,员工宿舍租着。

但白酒行业利润太薄、太辛苦,挣的钱都投到扩大生意上去了。D买了3辆送货车,都没买辆私家车;自己的房子原来也一直是租的,直到去年,才在华南城边上买了房——还不是龙湖镇,而是孟庄镇。

3

我还有几个朋友,个个都是我能写个不停的小人物。考虑到大家一篇快读文章里放进更多的人物,读者容易混淆,就不再写了。

总之,我的朋友无一不是这种苦逼的小人物。郑漂、底层,就是他们的标签。有的房子买了还没交,有的房子都还没买。我爱人难免会觉得她的朋友圈比我的朋友圈有优越感。

但我这些LOW朋友,我席割不断,一有事就得跑去帮忙。对此我爱人渐渐有了意见,尤其是我孩子出生后,我爱人对我不顾孩子去见这帮LOW同学非常有意见。

有一次我没忍住,脱口而出:在郑州辛苦奋斗,当郑漂,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和回老家做公务员,过父母安排好的生活,谁更LOW!

4

LOW不LOW一会再说,我想先总结一些留在城市和回故乡的规律。

我的朋友和我爱人的朋友对比,有两处不同:一是我爱人的朋友是女性,我的朋友是男性。二是我爱人的朋友是她初、高中时同学,我的朋友是大学同学。

这“似乎是”两个规律:女性更愿意选择回故乡过安稳的生活,男性更多的会选择留在城市打拼。二是从家乡到城市这条路,走的越远越不愿意回头。

但如果把样本放大,会发现这两个规律并不成立。有不少男性大学毕业几年后,最终选择回老家县城或地市;而且有更多的女性最终选择留在省会城市打拼;我的朋友和我爱人的朋友,也都是较普通的高等学历。

那规律是什么呢?再仔细对比发现。

我爱人这两个朋友出身县城,我的朋友则多数来自农村;我爱人的朋友家庭条件稍好,上一代在当地有了一定的积累,我的朋友则家庭普通,甚至较差。

所以规律是这样的:越是出身贫寒,故乡和家庭没有吸引力的,更有韧性留在城市打拼;那些出身半好不好,更有可能退回到故乡去。

这个规律很有意思。

5

现在来说说谁更LOW——用LOW这个词不恰当,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口头禅,一个干脆利落的带有戏谑的形容词。但我一时找不到更恰当的形容词,姑且还用“LOW”这个词吧。

从工作来看,当然是郑漂LOW。稳定性、福利、假期等均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于进入体制内的向往,以及基于这种向往所看到的公务人员身上的那道光环,都使得郑漂显LOW。

从当前的生活来看,也是郑漂更LOW。我爱人的朋友,她们的生活早早的已经车、房、家庭都有了。县城的生活成本小,又有父母可以依靠。而郑漂们,可能还要再漂上多年,才能过上与故乡朋友同样的生活。

但站在未来看,谁更LOW,就不一定了。

如果同样是在郑州,有选择做公职人员的机会,和选择普通私企上班;或者同样是在故乡小城,是做公务员,还是普通职员?选择当然都很明确,公职人员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选项一个是郑漂,一个是故乡公务员,这个选择似乎令很多人困惑。

参看一些过往的例子:

30年前,工人是人人向往的对象,谁会想到后来会出现下岗大潮?谁会想到机器正越来越多地代替人工生产?

20年前,出国的那批人,谁会想到国内这20年的发展速度?

10年前令人羡慕的白领,谁会想到现在不过是不计其数的办公楼里、不计其数的工位上的普通一员,与当年流水线上的工人又有何异?

就像现在,是做郑漂,还是回故乡做公务员。现在的一个选择,会给10年、20年、30年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个选择,其实也很简单,选择的标准其实就是看未来,看大的趋势。

在这个选择里,工作的优劣、生活的高低都在其次,最核心的是选择郑州,还是选故乡小城。

郑州还是县城?当然是选郑州!这个还需要论证吗?郑州绝对优于县城,未来优于,大趋势优于,现在也优于。

故乡的教育、医疗、文娱等配套都远不如郑州,甚至交际的圈子也远不如郑州——就如同我爱人的这两个朋友,A和B的老公之前在同一单位,B和A的老公是同学,县城的圈子就是这么小。

所以,坚定地做郑漂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