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商业银行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

董希淼:商业银行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
2017年01月11日 21:05 野马财经

由野马财经主办的“2017金融科技竞争力高峰论坛”于2017年1月10日在北京泰富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官方、学术界及企业的多位巨擘莅临论坛现场,全面回顾全球金融科技2016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2017年发展趋势,最大化挖掘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与市场前景。野马财经精选了多位专家的现场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商业银行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感谢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女士邀请我参加论坛,我从一个银行从业者的角度分享对金融科技的一些看法。

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词这两年才流行起来,但这个领域是过去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金融机构进行IT投资催生出来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初的定义,是指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提供者。但近几年来,我们观察到有一个变化,就是原来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多地是为金融行业提供技术,是一个技术提供者,现在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定位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

有人将金融科技公司分为这么五类:以提高效率和简化贷款业务手续为主业的企业;以理财软件和会计软件为中心的财务数据可视化企业;利用智能手机和电商网站、提高小额结算以及汇款效率的专业领域企业,如第三方支付公司;帮助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研发用户界面、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金融服务基础系统供应商;以及近两年来出现了一类新兴企业,他们围绕着区块链技术进行开发。

从这样的分类来看,商业银行看上去不是金融科技公司。但我认为,商业银行已经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大家一谈到银行就说是“传统商业银行”,一谈到正规金融机构就觉得非常地OUT。其实,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应该说科技的最早践行者。

举一个例子。19世纪初期的时候,费城就有股票交易所,费城与经济发达的纽约之间股票交易信号的传递,是由经纪人信号站的工作人员通过望远镜观察信号灯,了解股票价格等重要信息,然后将信息从一个信号站传到另一个信号站,信息从费城传到纽约只需10分钟,远比马车要快。1867年,美国电报公司将第一部股票行情自动收报机与纽约交易所联接,其便捷与连续性深刻激发了大众对股票的兴趣。186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实现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电缆连接,使交易所行情迅速传到欧洲大陆。  

我们经常说互联网时代,世界上第一台大型的计算机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1946年,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宾州大学,它的用户就是美国银行。这样一台计算机现在看非常地庞大,30吨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一直就是科技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多年来一直积极利用科技手段不断地改进和提升服务。

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时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有一些优势。上述五类科技公司,更能够开发与应用最新的移动技术、分析手段,对用户需求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并且通过互联网提供相对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我们也承认,商业银行传统的一些业务模式确实比较单一,数据与科技系统对经营管理支撑不够,无法快速、全面地满足客户,尤其是对C端(金融消费者)的服务,响应速度比较慢,创新速度比较慢。

刚才,杨涛研究员、郭大刚秘书长也讲到了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有影响。其实真正影响比较大的,集中在消费金融、支付结算等领域。而商业银行非常核心的一些业务,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互联网带来多少颠覆。其实,商业银行有很多优势。除了大家比较关心的牌照的优势、资金的优势,银行还有另外的优势大家可以关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擅长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风险甄别、风险定价、风险监测、风险处置等能力比一般机构更强一些。银行掌握的数据跟一般金融科技公司掌握的数据很不一样,银行的数据都是一些所谓的“硬数据”,这些数据信息是很难通过互联网渠道来获得的。

事实上,近些年来,从国外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高管以及从业者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科技的力量,不少的银行也把自己定义成金融科技公司。比如说澳大利亚的联邦银行总裁就提出来,“我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了创记录的客户满意度。”摩根大通是美国一家赫赫有名的金融机构,他们的高管说得非常直接:“我们也是一家科技公司。”

具体而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个服务模式。互联网虚拟现实的技术快速地普及,催生了用户层面的大量创新和应用,改变了银行的客户服务模式。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大家也能够非常好地体会到,有请在座的各位多体验一下银行为大家带来的各种创新。与大家紧密相关的领域,比如支付这一块,银行前几年重视不够,现在在补课,这个课补得非常快。像我手上戴的这么一个苹果手表,现在在很多地方都能实现移动支付。我今年5月份在云南大理古街上一家非常小的土特产超市,直接刷手表买了两包所谓的野生菌菇。

第二个是经营模式。技术的深度应用会催生一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新的银行组织形式。比如说前两天大家非常关注的百信银行,在5年前类似这样的银行出现是不可想象的。以后,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的机构,但能体验和使用到它的服务。这么说吧,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此前还有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一个APP几乎能把所有针对个人客户的服务都搞定。

第三个是营运模式。很多商业银行都在构筑自己的云平台,比如说我们恒丰银行就在山东烟台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基地,构建金融大生态,将核心系统、网银系统的数据全部迁移到“金融云”上来,还可以为金融同业提供“金融云”服务。我们董事长非常鲜明地提出来,恒丰银行要做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认为科技对商业银行的改变,最初是一些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技术手段的深入应用,催生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和银行新的组织形式;进而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应用,整个商业银行基础制度和交易规则,下一步还可能会改变,这个改变可能会更加深刻。

我们可以看到,主流的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科技的手段,结合它既有的实体网点和电子渠道,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为平台银行、智慧银行和普惠银行。其实商业银行还有一个很强大的优势,就是线下的优势。我们经常讲O2O,但很多人就看到前面那个O即线上的优势,往往忽视线下的优势。很多互联网公司,不断地大量铺设线下的网点,从阿里到京东都是大量在农村铺网点。而银行能够将线上跟线下的优势非常好地结合起来。

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很多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比如,中国工商银行,逐步构建起了以“三平台、一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e-ICBC战略架构。前任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三大平台都要形成亿级客户群,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融资银行。”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觉得他们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还有招商银行,一直走在金融科技的前沿,从原来的“一卡通”到“一网通”,都非常好用。招商银行2016年12月,正式发布零售银行的两款Fintech产品,招商银行APP5.0和摩羯智投,正是为了应对银行面临的互联网化、智能化转型挑战所实施的重要举措,他们希望构建“未来银行”新生态。

在未来,商业银行可借助金融科技全面改善和优化传统金融服务的制度基础和商业流程,改造传统业务和探索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提供高价值综合金融服务,引领新商业格局的形成,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价格实时发现、资源精准匹配、产品按需提供、服务随时响应、风险智慧经营。

今年有一些咨询公司做了一些报告,说银行30年内要消失,员工要大量下岗。我认为这样的预测毫无根据。如果一定要说银行被颠覆的话,那么被颠覆的只是过时的金融服务与旧的市场秩序。那些能够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银行,科技感非常强的商业银行,一定会活得越来越好。

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科技竞争力”,商业银行要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主要方向是“两降两提”: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提升组织效率。要实现的目标是,“重塑银行业高科技公司性质,持续创新变革,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

总之,在中国,商业银行已经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下一步要成为最强的金融科技公司。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此文为野马财经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