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和美国都涨大票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都涨大票
2017年11月21日 13:14 环球老虎财经

三千只股票搭台,三只股票唱戏——在贵州茅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只股票的不断上涨,其余股票不断阴跌的过程中,A股走出了一段被戏称为“股灾式牛市”的行情。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也呈现同样的状况,股票市值越大,越容易上涨。然而,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三千只股票搭台,三只股票唱戏——在贵州茅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只股票的不断上涨,其余股票不断阴跌的过程中,A股走出了一段被戏称为“股灾式牛市”的行情。

要说三股票撑起A股,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成分。

上证指数目前成分股1376只。自9月份开始,上证指数累积上涨市值11927亿——而作为上证权重指数的上证50体现出的情况是,自从9月份以来,上证50累积市值涨幅在9464亿元,其占到上证指数市值涨幅的79%。

进一步统计,贵州茅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只股票的市值涨幅为7318.73亿元,是上证50市值涨幅的77%。

有意思的是,作为世界赌场的美帝股市,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根据统计,美股“五巨头”苹果、Alphabet、微软、Facebook和亚马逊是标准普尔500指数2017年上涨的五大贡献者,该指数28%的涨幅来自于这五大科技巨头。

事实上,近来市值越大的个股,越容易出现上涨。据Wind数据统计,剔除2016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截至目前,沪深两市的2803只个股中,市值大于2000亿元的,上涨比例为93.55%;市值在10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的,上涨的比例为79.55%;市值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的,上涨的比例为78.31%;市值在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的,上涨的比例为47.75%;市值小于100亿元的,上涨比例仅约为11.90%。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 从“漂亮50”说起

A股的炒大票起点,始于“漂亮50”概念。虽然它作为炒作概念被频繁提及,但“漂亮50”却拥有一个并不怎么光彩的背景。

追根溯源,漂亮50的诱因来自于冷战时期概念炒作的破灭与对资产保值极大的不确定性。概念炒作源于冷战时期军备竞赛在美国经济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奇思妙想。与创业板火爆之初国内吹捧“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样,彼时的美国人把企业的“前途”看到了100年后,把人类虚无缥缈的梦想寄托在股市的泡沫中。

有个例子很“A股”,1960s年代初,新股发行数不断创历史新高,这一波新股发行热亦被称为“电子热”(tronics boom)。只要公司新股名中含有“electronic”等字眼,即使公司的业务与电子无关,投资者也乐意给予公司高估值。

对于高估值,科技公司的老板们既兴奋也担忧。于是他们使用了A股在2016年期间同样的方法,利用一二级市场估值差价,大肆进行上市公司外延并购,意图稠化公司估值。而后的过程也很“A股”,美国的监管机构开始对并购行为进行调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得到并购的公司被证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业绩的证伪,投资者们纷纷开始抛售类似股票并逐渐形成趋势,股市泡沫的破裂之声方起。

1970年前后,股市泡沫破灭。巧的是,彼时又恰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超发,资产保值成为了投资者的首要选择。大名鼎鼎的桥水基金大管家达里奥当时判断股市即将入熊,却没想到在严酷的货币增发的背景下,优质公司的股票变成了资本严冬下的唯一避风港。这也成为了达里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大趋势的错判。

漂亮50的成名之战发生在1970/07-1972/12年这波反弹行情中,当时美股已进入震荡市,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纷纷买入业绩靓丽的漂亮50股票。根据Morgan Guaranty Trust所列示的漂亮50名单,可估算在1970/07-1972/12期间漂亮50公司全线上涨,累计平均收益率为142.9%,其中MGIC投资公司、麦当劳收益率最高,分别为673.3%、585.4%,而同期标普500、道指分别上涨51.2%、38.9%。

  • 无处可逃的资金

回顾上述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漂亮50行情与A股的大票行情,几乎有着一模一样的心路历程。如今美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经济发展遇到瓶颈,随着美元加息和美国之外环境的不稳定,以及量化宽松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共同构成了与40年前类似的流动性环境。

而在同样的权益市场背景下,过去的美国,和当今的中国,有着类似的货币环境,却有着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

过去中国的资金流动性往两个地方走,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然而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对两个资金出口严加管制。

国家对房地产的管控措施有目共睹。中央、各地相继出台政策,限制炒房行为,并收紧银行提供房贷的额度,加强对各种贷款行为的限制,抑制房地产泡沫。在刚刚过去的十九大上,中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也意味着对房地产的管控措施只会更加严格。

同时,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自“四万亿”的刺激之后,伴随着2010年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控制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2017年,国家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全面收紧。

目前,房地产与地方融资平台已经被管的很严了,大量从这两个部门撤离的资金,必须要寻金融学具有正贴现意义的资产——股市。

  • 创业板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创业板初上市时,恰逢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之时,此前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渐展现出疲态。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则被寄予厚望,而这部分企业多由于主板上市要求过多过高而转而登录创业板。这也直接导致当年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超过主板企业。2009年底,受到市场热捧的创业板市盈率高达85倍。

当时众多投资者看到了创业板公司的收入与利润指标,认为这些新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事实上,创业板的利润增幅滴滴与资本扩张速度;同时较多公司是依赖投资收益,以及并购带来的利润增长。

于是,伴随着各种争议的创业板,其市场估值与创业板指在2012年达到历史低点,彼时市盈率仅有30多倍。

而当时的创业板创下历史低点的一大关键因素在于,创业板公司盈利增速的阶段性下滑。据安信证券研报显示,2011年至2012年创业板各季度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滑,净利润增速也持续下降,2012年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负增长。创业板企业质量出现严重下滑。

虽然创业板获得了反弹,但此前创业板的“虚假繁荣”,证明很多创业板企业的增长实则并不像他们的故事那么漂亮。最典型的代表无异于近期频频曝光的乐视网,对创业板企业造成了很不好的示范效果。

事实上,创业板也从最初的盲目狂热走向了理性,公司本身业绩能够稳步增长,具有核心竞争力才是赢得投资和市场信赖的根本。

时至今日,近700家创业板公司不仅面临着来自“脱虚向实”、去杠杆、并购监管趋严等压力,还有创业板龙头股的没落。创业板企业要想完全恢复元气尚需时日。

而创业板如此“打脸”的现状,自然也使得众多资金在投资之时反复考量,更加审慎。

  • 资金避风港

从凡是创新都是好的、传统行业已经入冬,到创业板泡沫破裂、猪也能飞的大票行情渐次展开,A股走过了从“资金稀缺,到资产稀缺”的整个过程。

据中银国际统计,将A股按照市值分为四个区间,超过500亿元、300亿元至500亿元、100亿元至300亿元和100亿元以下,四个区间板块公司2017年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52%、53%和39%。

以今年大热的贵州茅台为例,其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424.5亿元,同比增长59.4%;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99.84亿元,同比增长60.31%。稳居白酒行业第一的位置。

身为行业龙头的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伊利股份等,盈利能力具有领先优势与稳定性。相较而言,中小市值股票业绩易变,龙头股虽较少出现业绩猛涨的情况,但大多可以保证持续稳定地增长。存量博弈市场中,稳定业绩、安全边际较高的股票自然更容易获得青睐。

西南证券披露的研报数据也证明了以上说法。机构更乐于配置市值较大的公司,过去两年里在大市值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显著提升,由此前的50%提升到56%,而对于小市值公司的配置比例则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32%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28%,直到三季度才有所回升。

据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A股加入“MSCI”,估值体系也因此与国际接轨,走向价值投资,这使高估值、高溢价的中小创估值回归理性,更促进了业绩稳定、估值低的蓝筹股估值开始修复,并由此而成为投资主流。

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等为代表的“漂亮50”的快速增长无疑再次印证了这一逻辑。

而就目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尚无足够有有力的因素能够打破“漂亮50”的增长,“涨大票”的现象也因此将持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