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危急!万亿水利资金能否筑起钢铁洪堤?

长江危急!万亿水利资金能否筑起钢铁洪堤?
2016年07月07日 15:04 中国财经报

武汉已成为一座渍城!

入夏以来,一场造成全国四分之三的省份、一千多县域的土地上洪水泛滥;受灾人口高达三千多万,因灾死亡近两百人,因灾损失数百亿元,几乎席卷整个南中国的汛情,在武汉城聚集了全国人民的焦点。

7月2日,武汉普降暴雨,新洲举水河河水暴涨,凤凰、三店堤防溃口。

长江汉口站水位持续上涨,7月6日15时,长江汉口站水位达28.07米。今日中午,汉口江滩已封闭。

截至7月6日8时统计,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0个县(市、区)1090.06万人受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其中武汉江夏区死亡8人、新洲区死亡6人失踪1人,麻城市死亡8人,罗田县死亡3人失踪4人,大悟县死亡3人失踪1人。

从6月30日20:00开始至7月6日10时,武汉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突破历史记录最高值。原纪录为1991年7月5日至11日,7天内降下542.8毫米。目前武汉的大雨仍在下,所以新纪录将持续被刷新……

武汉全城交通已瘫痪……

不仅湖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多地同时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江西多地受灾严重,贵州山体滑坡23人遇难,安徽挂渡河多处决口……

这次的洪灾会超过98年吗?

6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刘宁表示,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显然,今夏的防汛形势相当严峻。1998年长江大洪水给国人留下深刻的记忆,那一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因灾死亡3004人。今年是否会再次遭遇1998年规模的大洪水?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6月6日,长江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武汉通报长江防洪形势和防汛工作称,长江流域今年3到5月水雨情主要特征与1998年十分相似,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从降水量和暴雨次数看,今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已超过1998年同期,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广东信宜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刘宁表示,一些部门和一些防汛的同志强调,今年的防汛工作要按照防御1998年大洪水的要求来防御。

涨的不仅是水位

此次超强厄尔尼诺带来的长江流域超强降水,使得受灾地区农业生产大受其害,鸡蛋、稻米、蔬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预计进一步上涨。

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达328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其中光受灾严重的安徽省,短短半个多月,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逾50亿元。

这将直接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华创证券在报告中指出,未来洪灾或将对CPI和PPI产生比过去更强的推升作用,值得高度警惕。由于洪涝灾害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运输,无论对CPI还是对PPI都会产生显著推升作用。

华创证券统计了本次降雨覆盖的15个省(市,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这15个省(市,区)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62%左右,其中受灾严重的7个省(市,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在36%左右。

具体来看,农作物中,15个省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为58%左右,年产量约为3.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8.3%,其中受灾严重的7个省市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约为26%,年产量约为1.6亿吨,占比为25.3%,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安徽占比最高,接近6%。

湖北和安徽是水稻种植大省,当下正直早稻抽穗时节,强降水导致秧苗被打入泥,产量将直接遭受损失。

蔬菜种植方面,15个省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大概为0.16亿公顷,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4.6%,其中受灾较严重的7省市区的占比在32%左右,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

灾害天气下,蔬菜价格反弹最为快速直接。安徽芜湖、巢湖的市民告诉记者,菜市场蔬菜价格目前已有两到三元钱的涨幅,以花椰菜为例,7月1日前价格基本维持在4元/斤,7月4日已经涨到6元/斤。

在洪灾影响下,本已节节攀升的猪价或进一步攀升。在此次强降水灾害天气中,一些猪场、鸡场被淹。受灾严重的7个省市区的猪肉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6%,其中安徽和湖北省的占比分别为4.7%和6%,洪灾或使得本身偏紧的猪肉供给进一步下降。

据媒体报道,部分鸡场被洪水淹没,尤其是湖北地区蛋鸡养殖基地受损严重,预计对鸡蛋9月价格拉升较大。

从积极的一面看,灾后重建的投资需求是经济景气回升的动力之一。1998年特大洪灾后的灾后重建,中央政府不仅对受灾区农村房屋重建进行了补贴,还将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洪湖监利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等长江水利六大工程纳入国债重大项目,在随后十余年的长江防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1999年国家新增的1000亿元长期国债中,投向水利建设的资金高达304亿元,加上年初计划投入的部分,1999年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近5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对水泥、钢铁、施工机械都产生了巨大需求,并成为此后中国经济缓慢走出困境的因素之一。

同样,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专项规划涉及到10个投资领域,总投资规模大约为1万亿元,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级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占30%。据此推断,今年的洪涝灾害,中央和地方财政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对水利设施特别是大中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从根本上消除城市内涝的问题。

万亿财政水利资金使用到位了吗?

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7月1日,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9500万元,其中山西省4000万元、安徽省4700万元、江西省10700万元、湖北省6600万元、湖南省9000万元、贵州省1170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000万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00万元,用于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除却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以外,在此次洪涝灾害中,中央财政水利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再次得到关注。

按照水利部的安排,今年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将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由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公共水利设施仍然主要依靠财政投入。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全国财政水利资金累计投入13261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水利投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投入的占比分别为71%、29%。

与铁路、棚改项目一样,水利项目也是中国政府“稳投资”的重要“抓手”。由于三类项目均属于基建类项目,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均会安排资金投入。

财政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全国公共预算水利投入9423亿,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水利投入3838亿,三年间财政总投入1.33万亿。

全国财政决算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支出1346.11亿,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89%。资金分配上,财政水利资金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块,其中中央约占46%,地方约占54%。

在本次暴雨受灾较为严重的南方五省中,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省2015年农林水支出分别为1016亿、639亿、600亿、557亿。

按照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占农林水支出的比例(9.5%)计算,四省2015年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支出的金额分别为96亿、60亿、57亿、53亿。记者从公开信息渠道尚未获得安徽省2015年农林水支出数据。

由于全国上千亿的财政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外界也高度关注水利资金的使用情况。一位东部省份财政厅国库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财政部门绩效处会参与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水利资金的使用中,水利部门也会参与评估。

2014年底,财政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报告指出,财政水利资金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涉及的资金渠道及管理部门多,资金交叉重复和分散使用并存,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此外,报告指出一些干部违规违纪插手工程项目建设,一些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套取。

新闻多一点

财政如何驰援自然灾害救助?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我国建立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制度,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相应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根据地方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财政部、民政部将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具体办法是这样的: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规定,安排中央救灾资金预算,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分担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中央财政每年综合考虑有关部门灾情预测和上年度实际支出等因素,合理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遭受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地区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和相关补助标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