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商业哲学:被抛弃被嘲笑但他如今将成世界首富

贝佐斯商业哲学:被抛弃被嘲笑但他如今将成世界首富
2017年07月24日 10:19 汇说FTsay

今天环环要讲一个关于选择和坚持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近来最热门的人物之一——杰夫·贝佐斯,亚马逊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

为什么他这么红?且看环环一一道来。

去年10月,贝爷超过巴菲特成为世界第二有钱人,亚马逊表示我们老板↓↓

今年6月,亚马逊宣布137亿美元全现金收购美国全食超市,土豪式进军线下市场,股价蹭蹭上涨3.3%。

随着亚马逊股价飙升,作为最大股东的贝佐斯自然身家暴涨,接下来的几天,关于贝爷的新闻基本上就是和比尔·盖茨的身家差直播……

6月20号,他们俩身家差50亿美元↓↓

6月26号,变成了40亿↓↓

又过了一天,差距又缩小到了36亿↓↓

永远的首富大人比尔·盖茨表示贝爷猛于虎,追赶好恐怖。

别看如今贝爷分分钟亿万上下,他的人生抛物线可比这跌宕起伏多了。看看他时不时的颠笑,还有那锃亮的脑门,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他,就是个有故事的男人。

人们很难想象,那么爱笑的贝佐斯出生时就带着些揪心。他出生时,父亲18岁,母亲17岁,两人都还是高中学生。他们奉子成婚,一年后就离婚了,原因是男方酗酒、熬夜、对儿子不闻不问。离婚后,贝佐斯他爹就彻底抛弃了母子俩,给了一点分手费后就再也没有支付过抚养费。3年后,贝佐斯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刚移民到美国的古巴男人——迈克·贝佐斯。

虽然是“接盘侠”,但贝佐斯的养父却是对他视如己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成长。比如养父自学英语、酷爱阅读,这些都成为贝佐斯的榜样。贝佐斯14岁时立志当宇航员或物理学家,16岁时能安装风车、使用弧焊机,高中拿全国奖学金,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普林斯顿大学,这些都和他“后爸”的影响密不可分。

贝佐斯与父(迈克·贝佐斯)母合照

1986年,从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贝佐斯一头扎进了华尔街。当过码字工,做过银行家,成为信托公司副总裁,迎娶同事兼女友的白富美,那时候的他,有钱、有颜、有头发,画风正常中带着点帅。

1994年,贝佐斯偶然进入一个网站,看到了一个数字——2300%,即互联网使用人数每年以这个速度在增长。他意识到商机来了,必须在网上做些什么。他列出表格,上面有20多种可能在网上出售的产品类别,最终卖书成为首选。他也不管父母的不理解,找辆车就往西雅图跑,老婆在路上开车,他就在车上写商业计划。

1995年,亚马逊公司正式成立,从此,贝佐斯就彻底改名“被作死”,悲催地度过了“永远在亏损,常常被挖角”的20年。亏损主要原因还是贝爷太认真,网站一定要做得细致入微,快递和服务一定要最优质,商品价格低到不能再低,他还会亲自阅读大多数顾客的投诉,并转发给相关员工……

于是,亚马逊的快递费用和耗时都要高于同行业水平,那些年业内都说:在科技圈内,亚马逊的利润率是最低的。

1997年3月,亚马逊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后行业大V雷曼兄弟公司就分析:“我们确信,公司在未来的四个季度中,现金流会枯竭。”然后投资人就开始抛售亚马逊股票,股价下跌20%——但是,我们都知道,后来雷曼兄弟破产了,但亚马逊的市值已经逼近了5000亿美元。

其实,除了行业大V,贝佐斯身边人也常常倒打他一耙。首先,贝爷是个非常节省的人,说得难听点就是抠门。他用废弃的门当办公桌,员工也很少有津贴补助,甚至有的员工回家办丧事,他也不近人情地拒绝付薪水。他还不断重申要用心工作、努力工作和超时工作,导致许多员工忿恨离职。

贝佐斯的员工还被其他公司挖角:他的音乐编辑就被乔布斯挖走打造出了Ipod。当年,看着Ipod红遍全球,贝爷心里应该非常不好受吧。所以最后,贝爷下定决心开发不擅长的硬件(Kindle),奋起直追老乔。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亚马逊的市值缩水到1/7,《哈佛商业评论》写下:“亚马逊,破产边缘。”华尔街的投资者都在骂亚马逊和贝佐斯,纷纷前来要债。

外界看衰,亲信背离,但贝佐斯照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笑去吧。

别人说他的公司是“习惯性亏损”,他就说:“谁说我非得盈利呢?我可是在做一件大事!”

别人让他多学学ebay,不要老是在用户体验上做文章,他说:“最开始我们就是以客户为出发点,现今只是回到起点,为了服务好客户,我们学习所有需要的技巧、开发和建造所有需要的技术。”

也正是这样坚持后,2016年,亚马逊连续5个季度盈利,终结了“习惯性亏损”的命运,超越脸书,成为美国科技巨头市值TOP5!

一个魔鬼老板,一个异想天开的男人,最后靠着坚持,完成了外人并不看好的选择。所以后来他回到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演讲,主题之一就是奉劝学生们抵挡天赋的诱惑,要为自己的选择骄傲。他说:“我选择了那条不安全的道路,去追随我内心的热情。我为那个决定感到骄傲。”

2010年,贝佐斯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

今天,贝佐斯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他的投资从《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媒体到Uber等新兴公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亚马逊为平台,构建起了一个商业帝国,给曾经不看好他的人狠狠一击。

他用不盈利的哲学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道理:放最长的线,钓最大的鱼。出身不佳、商路坎坷,这都不是问题,没看到世界首富之位已经在向贝爷招手了嘛!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1995年创立亚马逊。20年后的今天,亚马逊市值已经达到34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Alphabet (Google)。

亚马逊的巨大成功也给贝佐斯带来了惊人的财富。贝佐斯目前仍旧是亚马逊的最大股东,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财富排名第5,个人资产净值达452亿美元。

除此之外,贝佐斯是公认的最有远见的CEO。哈佛商业评论如此评价他:

He’s invented a new philosophy for running a business.

一直都对于贝佐斯的“new philosophy”很感兴趣。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如下图所示,自1997年上市以来亚马逊的营业收入呈近指数式增长,但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赔钱的。贝佐斯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说服华尔街和投资人的呢?

数据来源:亚马逊历年财务报表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找到足够多的资料来了解他的"new philosophy"。描述亚马逊和贝佐斯的书有好几本,大部分都写于2010年以前。公认最新最全面的一本是2013年出版的Brad Stone的"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同时,和沃伦·巴菲特一样,贝佐斯也会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阐述过去一年的成绩和亚马逊的主要经营理念和决策逻辑,这样的信件共有19封。此外,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他的公开演讲和访谈。

过去的两周,在阅读这些书籍和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为贝佐斯的洞见而折服,同时感慨国内似乎没有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这些智慧,所以准备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试着整理一下。今天我们先从战略开始谈起。

 ◆ ◆

占优战略 vs. 差异化战略

关于战略的一个经典名言

Strategy is all about trade-offs.

作为一个公司,战略方向是高质量,还是低价格?是用不同的产品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还是专注一个市场,做大单一产品以获得规模经济?战略是折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亚马逊的战略却并非如此,它没有在高质量和低价格中二选一。就像是博弈论里的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无论竞争对手如何选择,亚马逊都使用它的最佳战略,从不考虑折中:同时提供无限的选择、顶级的购物者体验和最低的价格。20年来,这种战略从没有改变过。

比如2005年Amazon推出Prime,允许用户缴纳$79即可享受免费的快递两日达服务(在当时下单后用户等待的时间普遍在5天以上)。这一项服务在内部一直饱受争议。

如果快递公司单笔订单的成本是8美元,而Prime会员一年有20笔订单的话,那么公司一年的运输成本就会达到160美元,这远高于79美元的会员费。这项服务对公司来说成本太高,没有办法达到盈亏平衡。

—— 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最终,贝佐斯一意孤行。事实也证明,Prime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入Prime的会员在亚马逊的消费额平均翻了一翻,大量的顾客因为这一项服务成为亚马逊的拥趸。Prime成为亚马逊成功甩开Ebay的关键决策之一。

将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了解了亚马逊的占优战略后,一个自然的疑问是:为什么将低价、无限选择和购物者体验作为占优战略的核心呢?

在2012年的re:invent大会上,贝佐斯给了清楚的解释:

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在亚马逊的零售业务中,我们知道消费者会想要更低价格的产品,10年后仍然如此。他们想要更快的物流,更多的选择。很难想像,会有顾客在10年后跑来和我说:“Jeff,我喜欢亚马逊,但你们的价格能不能贵一点,或者到货时间再慢一点。”

...所以我们将精力放到这些不变的事物上,我们知道现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会在10年里和10年后持续不断的让我们获益。当你发现了一个对的事情,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那么它就值得你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

将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贝佐斯不仅将这种哲学应用在零售业务中,同样应用于亚马逊的明星云计算业务AWS (Amazon Web Services)上。

关于云计算,方向也很直接。对我来说,我很难想像10年后,有人会和我说“我喜欢AWS,但希望它稍微不那么值得信赖”,或者“我喜欢AWS,但希望它价格高一点”,或“我喜欢AWS,但希望你能慢一点改造和提高API”

正是基于这种占优战略,亚马逊在几个关键的领域持续投入精力和资源,建立云计算领域的多项优势。这种战略之得AWS在云计算领域攻城略地,微软Azure、谷歌GCE、IBM Softlayer和阿里云四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及一个AWS。德意志银行更是预计2016年亚马逊AWS的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

快速转动的亚马逊飞轮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提供低价和提供顶级的购物者体验仍然是矛盾的。其他零售商无法做到,为什么亚马逊可以呢?

秘密就藏在亚马逊的财务报表里,贝佐斯在2002年致股东的信里,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亚马逊将大部分与购物体验相关的成本转换成了固定成本,如无限的商品选择,个性化推荐等等。当购物者体验的绝大部分是固定成本时,随着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单位销售额的成本占比快速下降。此外,即便是变动部分,如订单履行中的残次品成本,当公司致力于降低次品率时,公司的成本下降,同时购物者体验依然会上升。

和实体经济相比,互联网让上亿的触达成为可能,而当一个公司能够很好的利用其巨大的规模,将变动成本转换成固定成本,会创造巨大的成本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与差异化战略不同,这种在不同领域叠加优势的战略,往往会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向不同的领域投入资源建立的优势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就像是转动飞轮一样,当你启动这个飞轮,之后使用少量的力量,也能让它们互相影响,飞轮越转越快。早在2000年,贝佐斯和他的高管们就发现了这一点:

贝佐斯与其助理团队描绘了公司步入良性循环的前景,他们相信这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公司的未来蓝图是这样的:以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更多的顾客意味着更高的销量,而且也会把付给亚马逊佣金的第三方销售商更多地吸引到网站来。这也会使亚马逊从固定成本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如物流中心和运行网站的服务器。更高的效率会使价格进一步降低。他们推断,任何一个飞轮只要运行顺畅,就会加速整个的循环过程。

亚马逊的高管为此感到兴奋不已。根据当时亚马逊高管团队几位成员的描述,他们感觉经过多年的锤炼,公司最终领悟了运行的法则。

—— 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这是查理·芒格一直强调的Lollapalooza效应的一个生动的例子。正是因为这个快速转动的飞轮,亚马逊的营业收入画出了一个漂亮的近指数式增长曲线。

我们反思一下中国的电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电商是典型的流量经济。流量可以买到,电商间的转换成本又低,那么一个电商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呢?电商公司一定要投大量广告或围绕流量布局吗?

我想亚马逊给了一个好答案。

---------END---------

汇说FTsay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

普及金融常识,扫除金融文盲!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即使你生于贫困,也绝不能死于贫困!

我们坚信励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资是生活的艺术,交易是一生的修行!愿与你以投资交易为生,共同奔向财富自由之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