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赫拉利:未来人类革命原则将被彻改变

《未来简史》赫拉利:未来人类革命原则将被彻改变
2017年07月28日 10:21 汇说FTsay

 编 者 按 

根据现在的革命,特别是AI以及生物科学的革命,在未来几十年,我们的生命会由智能设计控制,生命也会从一个有限的有机变成无限的无机体。这是地球有生命以来最伟大的一场变革。

近日,《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在某论坛上用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在他看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经济、政治,对人类会有很大影响。而最明显的或者说最快速的影响就是在就业市场。

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会在很多任务上有超过人类的表现。“我们今天就要开始非常严肃地思考,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要教他们什么。这样的话他们20年之后会有相应的技能,获得工作。”

尤瓦尔·赫拉利也指出,有一件事情是人工智能不能和人类媲美的,那就是人类的意识。意识是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过去人工智能只是不断地发展智能,它们在意识上的发展是零,计算机在很多方面都会比人类好,但是它不能解决一些人类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人类使用意识和情感感受来解决的问题。

以下为尤瓦尔·赫拉利演讲全文:

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人工智能和意识的关系。

 我们的生命将被智能设计控制

我们目前正处在很伟大的变革边缘,这不仅仅是在历史上,实际上也是地球有生命以来最伟大的一场变革。

人类生命当中没有什么发生根本的变革,所有的都是自然的选择而最终导致的结果。所有的生命也都是我们有机化学的结果,不管你是很小的泥巴虫,还是很大的恐龙,还是一个番茄。或者说,你只是一个人,也参与了这样的自然选择过程,因为,你是一个有机化学体,你是由有机物组成的。

根据现在的革命,特别是AI以及生物科学的革命,在未来几十年,我们会改变这样人类革命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生命会由智能设计而控制,并不是说上天的神所做的智能设计,而是人类的智能设计,电脑、云计算,或者微软的云,或者腾讯云,所驱动的革命。同样,我们的生命会从一个有限的有机变成无限的无机体。

我们现在要创造第一个无机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即使在我们的梦中,也没有办法想象这个无机的生命长什么样子。

 AI革命最大、最快速的影响体现在就业市场

另外一个革命,第一次走出地球以外。4亿年以来,生命都是存在于地球上的,因为物竞天择,生命也适应了星球的特别环境。不管是对于人还是对于一个蘑菇,或者一个植物来说,都没有办法在外太空生活。

从一个有机体到无机体,从机器人到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在其它星球上生活变得可能,也变得更加容易。

这样一个革命对于人类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经济、政治系统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最明显的,或者说最大的、最快速的一个影响,就是在就业市场。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会在很多任务上超过人类的表现。从开车到医疗诊断,成千上百万的人都会没有工作,因为你不再需要出租车司机、卡车司机。

就像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确实是创造了很大的阶层,这样的工作阶层通过工作来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21世纪的AI革命同样也会创造一个不工作的阶层,或者无用阶层。他们没有任何的经济价值,同样他们也没有任何政治力量。

这样的革命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会发生。我们今天就要开始非常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教孩子们什么?这样的话,20年之后他们才会有相应的技能,才会有工作。

有一个坏消息,没有人知道未来的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子。今天做的很多工作到40年、50年之后,肯定是会被取代的,孩子们需要重新改变自己,并且在有生之年不断学习。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一些内容,就是让他们有一个心理的灵活度,一个平衡度,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面对不断改变的世界改变自己,适应生活。因为对于世界,以及2040年,2025年的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AI会在情感智能上比人类更杰出

AI也会在情感智能上比人类更杰出,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机器人或者计算机会拥有情感智能。

如果说医生这个职业,计算机会比人类的医生在医疗诊断方面做得更好,他们可以非常迅速处理和搜索海量的医疗数据。AI很快也会比人类的医生表现更好,有些人说我们还是需要人类医生的,他们仍然喜欢选择人类医生治疗疾病。因为你跟医生有情感的交流,医生有情感智能,可以非常好地识别出病人的情感,喜怒哀乐,并且很好地照顾病人的情绪,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好的医生都能够做的事情。照顾病人的情感,这是完全正确的。

对待一个病人,就是要对待病人的情绪,不仅是他的身体情况,还有心理情况。但就算是诊断心理上的疾病,人工智能也可能比人类医生做得更好。因为情感到最后其实也是一个生物的模式。

人类的医生要如何去识别病人的情绪和情绪状态呢?基本上他们会分析一些信息,从身体状况的表现和身体发出的信号来评断情绪,比如我讲的话和表现出的表情,识别病人脸部肌肉上微妙的变化。

AI也可以识别一个人愤怒的语调,或者快乐的语调,这种也叫做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会比人类医生在未来的语音识别、脸部识别上做得更好,可以更好监督病人外部的一些表征,身体的一些表情,身体的一些动作。人工智能可以比人类医生做更多,甚至是人类医生从来不做过的,比如,实时监控人类身体内部的一些情况。如果把AI和生物治疗传感器连接在一起,人工智能会比人类更强大。甚至在情感智能上更胜一筹,可以更好地回应人类情绪上的一些反应。

 我们有意识,是人工智能无法媲美的

但有一件事情,人工智能是不能够和人类媲美的,这件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保持这样一个状态。人工智能在这方面不能战胜人类,那就是我们的意识。现在有看到很多智能的融合,但是人们对于智能和意识的定义比较模糊。

我想和大家说一下两者的区别,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要诊断一个疾病,找出最好的诊断方式,解决问题需要智能。意识,在另一个层面来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愤怒,感受到爱情等等。

对于人类来说,或者其他的哺乳动物,都是通过情感、意识、感受来解决问题,他们使用智能和意识的综合体来解决问题。

过去人工智能还没有发掘出意识,它们只是不断发展智能,在意识上的发展是零。计算机在很多方面都会比人类好,比如说解决问题方面,但是它们不能解决一些人类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人类使用意识和情感、感受来解决的问题。

大家对于这两个词有很大的误解,可能是受到了很多科幻小说的影响。因为科幻小说把一些事情都颠覆了。很多科幻小说中讲到了机器人、计算机、人工智能得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意识能力。他们对于AI的理解,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因为到2017年为止,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计算机会发展出意识,或者说计算机需要发展出意识来超过人类。

也有可能计算机会不断演进,不断发展,向着超级智能体的方向发展,但是是通过和哺乳动物不同的演进方式。

哺乳动物的演进历史是非常漫长的,他们需要几百年,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电脑、计算机,它们是采取了一个捷径,短短数十年,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以无意识的方式发展出了极高的智能。

为什么计算机现在还没有意识?那是因为人类作为计算机的创造者,对于意识的理解,还有它的含义知之甚少。我们知道通过智能可以创造出智能的机器,但是我们不理解什么是意识。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够创造出一个有意识的机器。

 什么是意识?

意识不是一个有机体,它不像是我们的手、眼睛或者是腿。意识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像爱、疼痛、愉悦这种感觉。而这种感受是一个接一个的,比如说爱恨交织,或者愤怒交加,这才是组成了大脑意识的元素。所以大家对于意识和大脑其实也有点困惑,它们两者是互相关联的,但它们不是同一个东西。

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里面有很多神经元,很多化学物质,很多神经电子。意识控制的是主观的信息流,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一些感觉,比如爱、恨。它不是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每时每刻所感受到的,这就叫做意识。

现在一些科学的教条,尤其是生命科学的教条中,他们解释了大脑、意识,意识其实是从大脑中得出的,大脑产生了意识,也解释了大脑是一个生物化学的载体,让我们能够处理数据,做出决策。我们有一个假设,意识的感受,爱、恨、快乐都要完成某个功能,处理某些数据,做一些计算,然后做出决策。

可以总结一下,从达尔文开始,在过去150年的生物化学研究中,他们只用了三个字来总结,生物体就是算法。这是一个最大的理论结果,进化论的精髓。生物体,比如说人类、哺乳动物,都是算法。他们是机器,处理数据,然后做出决定,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感官是这个大算法中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让大家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感情,它如何处理,如何做出决策,如何计算的。

大猩猩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他看到前面一棵树上有香蕉,它想吃。但是在树的不远处有一头狮子。猩猩面临两难的抉择,它需要做出一个决策,是不是需要牺牲生命去拿香蕉,有可能就会被狮子吃掉,或者做另外一种决策。

这种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数学计算可能性的问题,到底哪个可能性更大。如果猩猩不吃香蕉,死的几率多大。如果它吃香蕉,狮子吃掉它的可能性有多大,必须要计算两者的可能性谁更大。

所以我需要去采集很多数据,关于香蕉的数据:上面有几个香蕉?香蕉的大小是多大?它们是青香蕉,还是熟香蕉?如果是两个青的小香蕉,或者两个很大的熟香蕉,会取得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再看一下狮子,它是在哪个位置?是大狮子还是小狮子?它是刚吃过饭还是很饿?计算这些可能性可以帮助做正确的决策,花几秒钟的时间收集数据,然后再做出决策。

它没有拿出一只笔、一张纸计算可能性,这个猩猩的身体结构、意识、神经网络、大脑,正在不断进行计算。在几秒钟的时间,它已经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关于这些香蕉树或者狮子的数据,并且在它的大脑中,数百万的神经元正在不断的燃烧,计算可能性。最后的结果不是以数字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一种情感,一种感受的形式出现。

如果被狮子吃掉的可能性太大,它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情感,可能会逃走。如果说这头狮子在睡觉,树上又有很多香蕉,它就可以去采香蕉,它的决定非常有勇气。

这是现在关于意识,关于感受的一些理论来源,这个例子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各种可能性,并且得出最后的结果,这也是世界对于我们生活的一种行事方式。

 关于意识,我们还有许多未知 

现在,关于意识,还有一些是我们不知道的。首先我们并不知道大脑是如何产生认知或者是意识的。

我们可以可以看显微镜或者扫描,看其中的联系。比如大脑的这个部分有相应的反应,另外的一边会让这个人或者动物感到害怕;另外一边运作时,你可以感受到爱。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相关性。

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它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有上百万的神经元在发出相应的信号,怎么样导致害怕、爱、疼痛的感觉,这方面我们一无所知,我们还没有一个好的理论。

还有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为什么需要这个主观的感觉?

很多年前,当我们对大脑一无所知时,可以很容易做相应的解释。为什么猩猩从狮子那边逃跑,因为它害怕。为什么它想要吃香蕉,因为它渴望这个香蕉。

现在我们能够做更多更好的解释,并且能够明白神经元发出信号的过程以及处理结果。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到另外一个神经元,最后再发出神经元到腿,让猩猩开始逃跑。但是它发出这个信号,是因为害怕的感觉呢?还是说因为心理的感知?还是其它的经验?我们在这方面一无所知。

不久之前刚出来的一个理论认为,我们需要认知,是为了创造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者说大脑的理解,并且把自己放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如果说我是一个动物,我想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这就需要大脑让我有这样的意识。

随着AI的发展,我们知道在没有意识、没有认知的情况下也可以知道。无人驾驶的汽车就像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一样,它也可以在地上跑,也需要世界地图,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认知。

我们对于认知的了解缺少相应的方法,或者是工具。如果我们想要研究大脑,就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工具。用一些工具,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在动作,但是却看不到我们的感觉,害怕、痛苦、爱。

直到今天,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至少在2017年唯一一个能够接触到的认知,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我可以看到你们的大脑,可以研究你们的大脑,而且是用非常成熟的工具,但是我却看不到你们的认知。我没有办法直接接触到你的感觉,你的情感,实际上是非常难的科学研究。

科学最基础的一个原则,我们在做研究时需要直观看到它。认知呢,我们没有办法看,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唯一能看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我们比古人更有权力,却没有比他们更快乐?

有一些比较古老的文化,比如在中国,在印度,几千年前开发出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自己的大脑,这种方法就是冥想。

冥想实际上是一个工具,通常与宗教相关,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它唯一的功能。科学家也可以试着用冥想的方法直接观察认知发生了什么。

在牛津大学读博士时,我学到了维帕萨纳冥想,我的老师来自于卢旺卡。这样一种冥想的技能,在生活当中不管发生了什么,它都和身体感知连接得非常紧密。观察认知的方法就是观察身体的感知,因为认知和世界的联系中间都有感知在其中。对于外部发生的事情都有感知,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邮件上看到的信息,或者是新闻,或者是过去的记忆,都会做相应的反应。

认知唯一感受到的,并做出反应的是自身身体的感知。所有生活当中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你都会有身体的感知,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不管是产生渴望,或者快乐,或者不开心的感觉,你都会有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外界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说2001年“9.11"时,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视上看到恐怖袭击的发生,所有人的反应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人感觉到害怕,有的人觉得非常生气,甚至有人会感觉到非常开心,特别是那个恐怖组织的成员。

如果我要对愤怒了解得更多,通常要做的,是观察外面的世界,来找到为什么我会生气,谁让我生气。其实还是在从外在关注愤怒,可能有人说了我不喜欢听的,才让非常愤怒。如果真的想了解愤怒到底是什么,就需要观测身体里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我感到生气时发生了什么。

有人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但他从来也没有观察过愤怒的基本程序,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花过5分钟的时间,来观察到底愤怒是什么。

我并不是在说不要研究大脑,或者说只研究认知、意识。我们的大脑和认知就是钱币的两面,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它们之间具体的关系,但如果同时从两方面研究的话,能够更快达到结果。

作为历史学家,我们看到,人类在获取权力上做得非常好,但在权力转化为快乐这一方面做得并不是太好。我们比孔夫子那个时代的人更有权力,但并没有比那个时候快乐上万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认知相关的。我们比祖先拥有了更多,也期待了更多,这实际上也是人类认知对于快乐最大的反应。

我们的认知,对于快乐最大的反应是希望渴望更多。不管能够达成什么结果,或者能够拥有什么权力,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或者改变认知的更深层次结构,那没有什么是让我们最终满足的,这其中存在着危险性。

---------END---------

汇说FTsay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

普及金融常识,扫除金融文盲!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即使你生于贫困,也绝不能死于贫困!

我们坚信励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资是生活的艺术,交易是一生的修行!愿与你以投资交易为生,共同奔向财富自由之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