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存钱越穷,我们是如何一步陷入贫困陷阱的?

为什么越存钱越穷,我们是如何一步陷入贫困陷阱的?
2017年09月21日 07:27 汇说FTsay

编者按:

老一辈人总是强调存钱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个时代,过度存钱可能是最失败的理财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个小问题,你是如何越存钱越穷的?

一直以来勤俭节约,外加善于存款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云“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就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勤俭节约的思维。哪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高储蓄国家,再大的超前消费的思维都没能改变中国人热爱存钱的习惯。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热爱存钱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性格。

资本积累对于个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甚至反复强调无论是谁,都应该存有六个月以上的家庭开销的高流动性资产,避免突如其来的世界。但是,最近瀚哥自己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存钱并不是越多越好,某些时候存钱反而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反复强调着如何通过理财手段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但是,存钱什么时候变得有错了?本来瀚哥也没觉得存钱有什么错,但是随着和周边朋友接触的越来越多,瀚哥发现原来存钱也有着越存钱越穷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的老祖先一直告诫我们,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花未全开月未圆可能才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必然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现象。存钱其实也是这样,适度存钱叫量入为出,保值增值,而过度存钱则变成了守财奴,甚至会越存钱越穷。其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度存钱阻碍人脉的提升。

中国是一个标准的人际社会,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会认同,我们一直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人脉往往意味着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由于人类是一种标准的社群动物,我们的社会属性让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实现了各式各样的帮助与协同。即使是几千年前欧洲出土的冰人奥茨,其身上的随身弓箭、燧石、种子都是由大量人类协作所产生的。所以,人类只要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各种交流与协作,有益的社交会给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进步。在社会学上,反复强调着弱关系,因为熟人之间的强关系结构,大家的生存条件,工作背景都极为相似,在这种相似的大环境下,你得到的信息就非常有限。但是,一旦你产生了弱关系,由于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产生了较强的信息交换,从而你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这就是弱关系的作用。然而,中国人的弱关系往往会通过酒桌、茶桌等等社交场合,在这些场合省钱表面上是有益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却失去了很多的信息,也失去了赚钱的可能。

二是过度存钱失去了职场学习的空间。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可以说就开始了一段学习的过程,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专职的学习往往是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某些人是研究生毕业,甚至博士生毕业为止。但是毕业却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在职场中也更是需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一段时间不学习轻则失去了方向,重则被时代所淘汰。然而,大家都知道学习的意义,却没有考虑到学习的成本,其实学习也是一个成本很高的工作,从最简单的花钱买书,到参加各类的培训,考取各种的证书。很多人为了省钱总会说我自己自学就行了,然而拥有强大自学能力的人都是有限的,自学的结果往往就是三分钟热度。但职场的晋升过程,尤其是工作技能的晋升过程是需要大量学习的所积累的,为了省钱而没能很好的学习,往往付出的代价就会在晋升的机会面前失去机会。

三是过度存钱失去了财富增值的可能。

过度存钱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就是理财的问题了。可以说,过去很多人都会把钱存银行,现在经过多年的财商教育,相信已经有很多人愿意把钱买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相比于纯粹的存银行,买货币基金算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理财方式了,但是问题还是会存在,这就是因为中国其实一直处于一种负利率的状态中,就是无论你是存银行还是买货币基金,都是一种收益水平不高的状态,但是货币的购买力却在不断地下降,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的财富却在实际的缩水当中。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并没有很好的给自己财富加杠杆的机会,从加杠杆的意义来说,买房可以说是中国人少有的能够用少量资金加大杠杆的机会,如果合理地利用加杠杆的机会,完全有可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甚至财富翻倍,但是这个的前提就是不能保守,再加上合理的杠杆。

四是过度存钱更容易失去生活的保障。

其实,很多朋友和瀚哥说,我也不想这么存钱啊,如果不存钱万一有个小病小灾的,社会保障没办法靠得住,只有自己存下的这个三瓜两枣说不定可以救命。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收入出去日常生活的各类开支之后,真正能存下的钱其实并不多。仅仅用生病来说,很多家庭虽然喜欢存钱,但是“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十分显著,其实这就是保险意识缺乏的一个重要体现。从社会保险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社会保险体系只能够覆盖较小的一个领域,很多领域并没有覆盖到,如果在保险方面省钱的话,存下来的钱甚至都不一定能够支付起真正生病的医疗费,还不如花钱买一些商业保险,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过度存钱的问题真心不少,让人脉匮乏,让学习空间变小,让理财杠杆萎缩,让生活保障丢失,这样的结果岂不是越存钱越穷了?

其实正如同瀚哥一直强调的,存钱并没有错,错就在一个度上面,这个度的平衡非常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存钱,有意识地把钱变成我们不断再生产的资本,这才是一种合理的方式,其实上面说的东西你只要反过来看,只要在积累资本的同时,实现人脉、能力、理财、保障的统一,真正用钱赚钱其实并不太难。

毋庸置疑,中国是最爱存钱的国家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生活中好多存钱族明知银行的储蓄利率在下跌,却依然坚信存钱才是硬道理,无论存了多少,只要有钱入账就很开心。他们渴望靠存钱来积攒财富,改善生活,但很遗憾,他们的钱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缩水。

观念的传统和保守,造成了他们“越存越穷”的困境。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过:中国穷人将钱存到银行,实际上是补贴了富人。因为穷人不断地存钱,银行再把储户的钱不断地借给富人,让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说穷人始终在为富人做嫁衣。

钱的秘密:钱是会贬值的

过去10多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大概都在8%左右,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100万,到明年实际上就只值92万,只要钱放着不动,一年就会蒸发掉8万块左右。

绝大部分的富人,他们深知通货膨胀会带来金钱的贬值。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通货膨胀率大概是8%。如果去银行贷款购买一套房子,年利息最多也就是5%,100万的房子,价值是95万,照这样的方法计算,贷款肯定要比自己存钱划算的多。这边用贷来的钱买房,而自己的钱又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投资,不仅可以抗衡利息支出,还可以多赚到一笔钱,让财富源源不断涌进来。

不要让金钱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

为什么贷款对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影响会有这么大?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不少人都觉得全款买车是件很有面子且没有后续负担的是事情,或者认为只有手上的钱不够时,才需要向银行借钱。如果你把贷款买车这件事的意义理解为如此的话,恐怕你还没真正明白贷款对于人的益处。

假设两个人同样都是手握30万元,购买了同一款车,但处理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小王拥有现金30万,选择首付3成(9万元),贷款21万去购车。之后,用剩余的21万进行投资理财,每月投资所得正好够还每月的贷款,3年之后,贷款还清,账户上还有本金21万。而按照三年后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小王的车还可以卖18万。这样算下来,三年后,小王手上拥有的资金一共是39万,开了3年车,反而比买车时多赚了9万!

而同样拥有30万元的小谢,选择了一口气全款购车,没有多余的钱用来投资理财,同样按照三年后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小谢的车卖18万。这样一来,3年后小谢手上只有18万元,比买车时那会儿缩水12万!

简单来说,贷款相当于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钱变成自己的钱。在资本市场中,资金链条的稳健运作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的投资环境,钱生钱、利滚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而最担心的事莫过于资金周转不过来,多少前期牛逼哄哄的项目都是死在资金链条断裂上。

人这一辈子,真正能拿在手里的钱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整合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将自己能调动起来的所有资源全都利用起来,这样自己的财富在无形中就增大了,逐渐达到千万级以上。只有财务自由,才能老而无忧!

那么问题来了,你能利用的资源有哪些?当资金周转不过来时,有哪些渠道可以为你“添能加油”,解你燃眉之急呢?当然首选金融链,作为国内最专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金融链聚合大量的金融顾问以及海量的优质渠道资源。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金融顾问和金融机构提供免费的信息交换和业务撮合服务。

---------END---------

汇说FTsay泛金融革命发起与引领者!让每个人更平等的参与金融市场是我们的使命!即使你生于贫困,也绝不能死于贫困!

我们坚信励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资是生活的艺术,交易是一生的修行!愿与你以投资交易为生,共同奔向财富自由之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