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刘强东罕见同台较量,现场闻到了硝烟的味道

马云和刘强东罕见同台较量,现场闻到了硝烟的味道
2017年04月02日 13:44 艾问iAsk

马云:“线上线下不公平”的言论是伪命题,大企业小企业不公平才是真问题

刘强东:建议维护线上线下公平税收环境,杜绝“自然人网店异化现象”

马云和刘强东,他们两个都能算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他们的电商企业一个是平台型的企业,一个是以自营为主的企业,虽然形态有所不同,但是在电商B2C领域却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名字经常在媒体的报道中出现在一起,然而他们同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在昨天下午,由全国工商联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举办的“深化税收改革,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两位互联网大佬再次在同一场合做了公开的发言,某些观点的交锋似乎还闻到了一丝硝烟的味道,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呢?

不同的观点

刘强东在发言中说:“完善网店登记和税收征管制度,维护线上线下公平营商环境。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热议‘实体经济受到不公平待遇’,提出要加强‘电商监管’。京东作为电商从业者,对此十分赞同。目前在电商平台上,确实存在着部分企业法人,冒充自然人的名义开店,不开发票并瞒报营业收入,以达到漏税的目的。这种线上线下税收不公平的情况,既冲击实体经济,导致实体店从业人员失业,也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更破坏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商业基本原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规则,以及配套的监督机制,好的市场环境要有好的监管机制。”刘强东把矛头指向了冒充个人开的网店,以及漏税的问题,认为线上线下存在不公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马云在发言中,则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谈话。他表示,“线上线下不公平”的言论是伪命题,大企业小企业不公平才是真问题。与享受各种资源的大企业不同,小企业每天思考的是生死存亡。马云同时还认为,未来30年全球将迎来互联网时代,经济结构会发生深刻变化,没有商业可以离开互联网,也没有线上线下之分,未来是线上和线下、传统和创新、过去和未来融合的新实体经济。

在关于“线上线下”这一讨论中,马云和刘强东的观点截然不同。但是在他们的谈话中又有着相同的部分,那就是在对于小微企业减税的问题上。刘强东说:“针对各界关注的电商税收问题,首先应厘清对电商征税的模糊认识,正确认识公平税收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商从业者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明确电商纳税义务,在此基础上,对小微从业者适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小微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力度,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对个人小卖家、个人网店加大税收减免优惠力度,呼吁增值税起征点月销售额从3万提高到5万。”

马云认为对于小企业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征税,而是继续减税减负,同时还表示减负如同放水养鱼。“小企业是在互联网上寻求生存机会”,马云说,“从国家的未来发展考虑,让小企业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税收杠杆调节真正应该考虑的地方”;“减负养鱼,就会有大量的创业者、小微企业依托平台发展起来,因为税收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

关于给小微企业减税这个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玻璃大王曹德旺同样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不要减我的税,我很好,过得挺不错的。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福利,我们也享受了国家的福利,例如银行对效益好、信用高的大企业有降低贷款利息的政策。但是小微企业不具备贷款能力,可贷款的额度也不高,倒不如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段来帮扶他们。”

多年的较量

马云和刘强东这几年里,由于所处相同的行业,双方曾经进行过多次较量。马云曾经说:“阿里巴巴就是要培养更多的京东”,刘强东曾经表示京东要在2021年前,成为中国第一大B2C平台。

他们较量的战场甚至都来到了“抢头条”界,继马云在一档节目中说自己对钱没兴趣,以及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后,刘强东则说自己是脸盲,不知道自己的太太漂不漂亮。这两个讲话的截图,现在被很多网友做成表情包,在网上广为流传。

在最近,就在今年“两会”期间,马云在微博上抛出“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这一话题时,刘强东立刻在微博上抛出了与昨天他讲话内容类似的线上线下不公平的议题,同时还批判了假货问题,还喊话“面对问题,选择性的逃避比不作为更可怕”,成功从媒体上分走了大家对于马云的注意力。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两个企业的竞争,以及两个企业家之间的交锋,都符合市场经济里竞争的本质。这种竞争让双方都实现了增长。在中国B2C市场中,京东和天猫已经形成了两大巨头的形式,即使国外的巨头亚马逊在中国也不能撼动这两者的市场地位。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说,这种竞争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一个竞争对手在,让两家企业每天都在想的事情是如何改进购物体验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并且时时刻刻都不敢放松自己,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魔力”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