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白话”里约奥运,国宝级段子手养成记丨艾问

白岩松:“白话”里约奥运,国宝级段子手养成记丨艾问
2016年08月10日 10:46 艾问iAsk

艾问,为你而问!每天给你讲一个有用、有趣、有料的人物故事!

新浪微博:“喜欢白岩松的主持、喜欢他的解说,强烈要求春晚也换他上,终有有了点人能听得懂的解说了!”

新浪网友:“我现在特别不喜欢听白岩松主持节目,白岩松主持节目说话都是老套套,没有什么新内容,这次的解说也是哗众取宠。”

“特别不喜欢‘谁谁痛失金牌’的标题”

白氏特色段子

热情的桑巴舞,动感的乐曲,迷人的世界名模,以及美轮美奂的点火仪式……里约奥运会向一早起床观看开幕式的中国观众,献上了一场不错的视觉饕餮大餐。

 

只是这一切,被电视机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白岩松给抢走了。

都说不想当段子手的主持人不是好解说员,要说白岩松的这次表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开幕式后,“白话版”解说,由于轻松又不乏犀利的风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国家级的段子手”、“自带弹幕的解说员”。开幕式后不到一个小时,微博上#白岩松解说奥运会#的话题,就超过了400万次的阅读量。同时,“段子手白岩松”这个词汇,上了微博热搜。

中国代表队出场时,他解说道“中国队的西红柿炒鸡蛋看上去还行,毕竟中国人大多数学会的第一个菜就是西红柿炒蛋”额…,瞬间被雷击中的感觉有没有? 小艾我虽然预感到白老师的主持风格肯定与其他人不一样,但没想到你的画风竟然如此清奇!

轮到中华台北入场了,白岩松说“东北普通话十级的福原爱与台北的运动员谈恋爱,不知道他们要是生孩子的话是说东北话还是台湾话呢?”,白老师,你是不是央视放出来的彩蛋?

等到菲律宾队出场时,网友们虽然已经做好被雷的外焦里嫩的准备了,结果白老师突然变高冷,全程半字未吐,仿佛在说:“给你一点沉默自己体会”实力圈粉。”更搞笑的是,据说菲律宾人民把他跟汪峰混了:菲律宾网友表示愤怒,并呼吁全体菲律宾人民抵制他,不听他的歌不买他的专辑,更要拒绝他来菲开演唱会。

段子手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摩拳擦掌了一个月,最后竟然输给了白岩松,从此段子手的江湖势力重新划分为:北有薛之谦,南有费玉清,中间有白岩松笑傲江湖。

段子精神由来已久

在随后的的《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欧阳夏丹连线白岩松,引用网友的顺口溜“努兹曼的话,吉赛尔的腿,火炬的创意,白岩松的嘴”,来告诉白岩松,很多人都喜欢他开幕式的解说,现在他已经是“网红”了。而白岩松则回应网友的调侃:“以后就叫我网白吧,争取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多给大家创造一点段子。”

1、根植已久的吐槽基因

不过,你只看见段子手白岩松一夜爆红,却可能不知道,在网红的路上,白岩松其实已经走了6年。早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白岩松就开始了“白话”版的解说方式。据新闻报导,时任央视副台长孙玉胜让白岩松“放手去干”,才有了这次尝试。

作为资深体育迷,白岩松当电视主持人以后,从没解说过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他对身边的团队说:“我们不要去讲大词汇。”有了这次尝试之后的“民意支持”,2012年,白岩松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时火力全开:

2012年,当幽默滑稽的“憨豆先生”在弹奏电子琴即将结束时现场突然出现了一声巨大的“排气声”,白岩松淡定地说道,“请相信您的直觉,他的确放了一个屁。”当伦敦的大屏幕预报了“天气晴朗”后,现场却出现降雨的画面时,白岩松幽幽一句,“看来在任何一个国家,天气预报都不靠谱。”

看来“吐槽”基因早就存在。白说奥运后,网友又有了更多要求:“强烈建议以后春晚也请一个叫白岩松的解说员”。

2、“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

白岩松并不是一个热衷网络词汇的人。2015年出版的新书《白说》里写着:“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上署名‘白岩松’的言论越来越多。”有网友开玩笑总结:从前,有一个神奇的人名,他叫——白岩松,只要在段子的最后,默默加上这个,总是能让发帖人产生一种瞬间拔高了段子境界的飘渺自豪感。

自序《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中,白岩松表达了对网络时代语录、谣言满天飞的困惑:“曾经有好玩的媒体拿出一些让我验真伪,竟有一半以上与我完全无关。”2008年起,白岩松开始在央视《新闻1+1》担任“第一个新闻评论员”,他对媒体坦言:得罪人的时代正式开始了,而互联网时代更强化了说话的风险。

因此老白也有过“黑历史”。2008年,白岩松在《新闻1+1》里和谈《武汉足球退赛风波》,在谈到是否喜欢中国足球时,白岩松反复唠叨“喜欢,不喜欢”,让同事摸不着北。这次事件被称为“醉酒门”。

3、创办“新闻私塾”

和离开央视的崔永元一样,白岩松骨子里是个严肃的人,他曾开设“新闻私塾”——东西联大,亲自招收新闻系研究生授课,让学生读道德经,希望他们能在浮躁的时代沉淀下来。所出的书里也多在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思考。

东西联大已经招了三届共三十多个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4个学校的尖子生聚在一处,每月一课,学制两年。白岩松钦慕辉煌的西南联大,便给它起名“东西联大”。“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是东西联大的校训。

哪怕有时会与学校里的上课时间冲突,学生们还是会想方设法来这儿。近三年来,只有两个学生因为特殊原因各缺过一次课。“这几乎是个奇迹。”白岩松说。

有时候,趁着给学生们放纪录片的时间,白岩松一个人出去跑步——中年之后,有几年白岩松发胖了,他用跑步来恢复体形,每次六七公里,40多岁的人,保持体型不容易。如今,白岩松处处像一个作风老派的知识分子他随身带着手绢,用手绢抹嘴而不是纸巾;他习惯手写,用的不是钢笔,而是软头笔;他品茶,不喜甜;听得更多的是古典音乐;说中年之后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道德经》;还用佛经解释自己刚刚起步的教师副业:佛教里说慈悲喜舍,代表着四种职业,“舍就是教师”。

“我也年轻过”

1、“大学四年都是在饥饿的记忆中度过”

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主持的节目中,白岩松都十分关注诸如环境污染、高房价等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年轻人“买房难”的现实,白岩松以一个反问句回答了提问:“你告诉我全世界能够说出名字的主要国家中,有多少年轻人能在28岁买房子?只有大陆年轻人有这个要求。”

据白岩松介绍,大陆人买第一套房子的平均年龄是在27~29岁,这即便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做不到,“在这个年龄买房子基本都是父母的钱。大陆人没做到还会骂时代有问题。”

白岩松现身说法:在拿到第一套房子之前,他搬过八次家“过了30岁我才享受到福利分房的尾巴。当时台里房管处的负责人仰着头表示‘房间朝向可能很糟糕,不是朝西就是朝北’,我说那没关系,朝下都行。再不分房,就该分墓地了。”

“大家可能都觉得自己是最惨痛的一代。兴许我们那时候不太愤怒是因为吃不饱没劲。”白岩松开了个玩笑。由于家里贫穷,他说自己大学四年都是在饥饿的记忆中度过,更没想过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房子,“对年轻人是包容,绝不是纵容;同情但是绝不能什么都同意。哪一代青春都不容易,各有各的不同。”

2、年轻的时候也“不够淡定”

很多的人熟悉白岩松,可能是通过《新闻周刊》等电视节目。年轻时候的白岩松很多时候都“不够淡定”。他透露,自己以前习惯跟领导拍桌子吵架,后果是让自己更加坚持原来的看法,却没能改变任何事情,直到有一位老记者拍着肩膀跟他说:“小白啊,能够改变领导的群众才是好群众。”

后来白岩松琢磨了一个主意,给上级提供选择的机会:当自己想百分之百表达的内容未能如愿时,就拿出一个表达内容能达到80%的方案与一个表达内容能达到60%的方案,绝大多数的时候,上级会选择前者。白岩松感慨的说,年轻的时候希望改变世界,年岁大了,就应该知道如何改变世界。

最后,艾问每日人物(ID:iaskmedia)想说:白岩松是我的校友,也是我的前辈。在其中,们看到了个人的幽默、男人的狡黠、主持人的立场,看到了白岩松的喜怒哀乐。其实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规范的要求其实在降低,而白岩松的放松和个性审美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传播的内容必须是有看点、有趣味,能够分享,可以引起共鸣的。如果,大众传播还像以前一样,板着面孔、居高临下、自说自话,谁还会感兴趣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