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2017年09月28日 11:50 艾问iAsk

文/牟小姝

上周,人民网连续发表三篇针对算法推荐的署名评论文章:“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去年末D轮融了1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近期也传出了IPO的消息。在这个时间,来自官方媒体的连续批评,或许才是真正的危险。很快今日头条回应称公司将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整体发展的不足,勉力改进。一路高走的今日头条,今年多次登上舆论风口,这也让一向低调的张一鸣也成为了艾问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

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张一鸣,一个既没有颜值,篮球也打得不好,也不是学生会主席的南开普通技术男。从大学毕业到2012年之前,这样的张一鸣一点儿也没闲着。他先后参与和创建了酷讯、饭否和九九房等项目。到2012年3月,张一鸣注册自己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今日头条”的手机资讯App。至此,张一鸣的身份不再摇摆,他以自己的产品今日头条CEO的身份出现,希望在众多互联网企业霸占的商业世界里挤出一块地。

在移动互联野蛮生长的时代,整个业界没有对新进者今日头条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喜爱。

虽然没有受到业界的太多关注,在创立今日头条的头一年,张一鸣却很害怕BAT们知道今日头条的存在,于是一直在躲。连张一鸣自己都说:“头两年别人理解我们是新闻客户端,理解我们是一个单一应用,比较忽视我们,我们也有意保持低调(当时偷着乐)。”包括2013年3月,俄罗斯投资机构DST的创始人尤里决定投资今日头条约1000万美元。张一鸣也低调的选择秘而不发。

2014年6月3日,张一鸣的今日头条开始一反常态的高调起来。因为今日头条宣布完成C轮融资1亿美元,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此轮融资,初露锋芒的今日头条估值5亿美元。

说到微博,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当初跟投今日头条的时候,新浪觉得“微博与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但是到了2016年年末,微博在今日头条新一轮融资中选择了退出。因为成长起来的今日头条成了微博巨大的威胁。以至于到最近,今日头条和微博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新浪微博指责今日头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从微博抓取内容,紧接着,今日头条564万粉丝的微博大号被禁言,与此同时,头条的内容也不能分享到微博。微博和今日头条的火药味日渐浓重了。

几年的时间,张一鸣把今日头条变成了一个拥有1.4亿活跃用户,6亿激活用户,最新估值将超过200亿美元的庞大企业。这些数字,不仅强烈的刺痛微博,更刺痛媒体巨头们的神经。

窃贼还是创新?

众多媒体对今日头条喜爱不起来,是因为质疑。虽然张一鸣在很多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今日头条”不是一家媒体,而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但是,因为抄袭、版权问题,今日头条在一段时间内频频被诉诸公堂。

今日头条自身不生产内容,没有记者,更没有人工编辑。通过技术手段抓取来自各个媒体的信息之后转码,这让今日头条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容,但是却不能给原始网站带去流量。这是今日头条被传统媒体视为“窃贼”的原因。

但是作为用户,却很少去考虑这个信息是不是“偷窃”来的,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用户只想看到想看的内容。

当搜狐、腾讯等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还在给手机用户推送千篇一律的新闻热点时,今日头条却拥有颠覆式创新的能力。它根据用户的兴趣标签,个性化地推荐新闻,用算法对性别、终端、年龄、地域分布等用户属性分析外,还对用户的兴趣和情感倾向进行分析,从而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用户阅读喜好的内容,呈现在APP头部位置。

今日头条握住了用户的核心需求,解决让用户方便的看到最需要的内容的问题。简单、高效,最大化节省了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成本,形成颠覆性的用户体验,最终让今日头条成为用户的头条。

战斗秘籍是什么?

张一鸣曾经说过,自己并不是生意人,除做“今日头条”和之前参与的创业外,他自己没做过生意。不过目前看来,今日头条的生意,张一鸣做的很不错。

“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两句话,代表着两种运营模式。靠着这两种模式,张一鸣和今日头条都成为了资本的宠儿,很多人惊呼张一鸣是一个"颠覆者"。

成功的背后不会是太多偶然。今日头条成功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技术优势和收割流量。

一方面,作为一个个性化推进引擎做信息分发的APP,今日头条最大核心是通过人工智能对信息技术智能性的分发。通过一个大数据的运算,能够将每一个用户的数据行为和浏览习惯精确化管理,形成大数据库。而它的商业模式也是数据智能。正是借助强大的智能算法,今日头条将无数内容提供商和用户连接在一起。如果没有数据智能,今日头条根本不可能打败已经非常成熟的门户和新闻客户端。

另一方面,在2012年的时候,张一鸣一口气开发了“内涵段子”、“搞笑囧途”、“内涵漫画”、“好看图片”、“今晚必看视频”、“早晚必读的话”、“我是吃货”等几十款内容社区类APP,然后发布到各大应用商店,靠着精准的关键词引流。“内涵段子”一度引爆整个市场,收割了大量流量。靠着精准关键词获取眼球、收割流量是张一鸣做内容的最大杀手锏。

如今,今日头条已经顺利跻身于内容分发第一阵营。2017年,在新浪、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佬的环伺下,今日头条先是抖音短视频在岳云鹏助推下一炮而红;紧接着一部分快手网红转移至火山小视频;“头条视频”更名“西瓜视频”;此外更名不久的“悟空问答”帮助今日头条挺进了知识付费领域。张一鸣硬生生地把今日头条变成了资讯行业里的主流入口,并从资讯开始,延伸出问答、直播、短视频、微头条等功能。

张一鸣曾表示:“希望到2017年,今日头条能把“逼近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的“逼近”两个字去掉。到2018年,希望再进一步成为真正市场的绝对第一名,能够占到一半。到2019年,全球化全面成功,能够成为全球第一的创作平台,如果到那个时候的话,我相信头条是有机会跻身下一个市值千亿美金的公司。”

如此看来,张一鸣的野心一点也不低调。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作为一个没有新闻基因的企业,今日头条就像是从暗黑森林冲出的一头小怪兽,凶猛,迅速,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今日头条之前,没有一家企业能超越新闻门户。张一鸣带领今日头条弯道超车成为了一个外来势力搅局的经典商业案例,所以关于今日头条今年格外受到关注,而今日头条机器推荐的做法也被各大门户媒体所采用。面对传统媒体门户的转型和人民网等媒体对今日头条的评论,张一鸣能否带领今日头条成为未来的新闻门户,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