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7文,银监会“三套利”能拯救实体经济?

10天7文,银监会“三套利”能拯救实体经济?
2017年04月20日 21:38 格隆汇

作者:格隆汇·俊采星驰

4月,南方多数城市已是入夏节奏,燥热难耐,但对于很多银行从业人员,却是阵阵寒意。

郭树清履职银监会主席1个月来,银监会密集发布了包括《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监管政策,10天7文的速度让券商研究员纷纷感慨,写研报速度赶不上发文速度。

一位业内人士说,看通知,觉得好像没什么,再一看通知后面的附件,感觉业务团队中出了叛徒。广东银监局更是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周二提交“三套利”自查表,并表示最快周三就可能“进场检查”,催的非常急,要求进度非常快。火急火燎的态势预示着一场监管大幕正缓缓拉开。 

>>>>一、

3月初,郭树清上任三天在国新办发布会“首秀”时点名要整治套利和不当行为,明确要治理各种金融乱象,提出“牛栏里关猫”理论,认为没有完善健全的监管制度,银行业务经营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要“真正让监管部门成为国家和人民放心的看门人和守夜人”。

从业人员没当回事,权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接下来整治范围之广、涉及项目之细、惩治力度之大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如坐针毡。

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19高管任职资格被取消,11人禁入银行业。仅2017年3月29日当天,就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市场乱象,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决定,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处罚了17家银行业机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赫然在列。

如果你经常关注政府公文就会意识到“三套利”监管整治不是郭主席“兴致而来”,而是响应中央经济会议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脱虚向实,给业已孱弱的中国经济续命。

政策总是滞后的,当政策出台的时候,事态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 二

近几年来,我们直观感受到房价的飞涨,股市也经历过一段人傻钱多的时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外界倾向于认为是央妈天量货币投放的结果,然而数据显示,M2同比增速并没有想像中的大,相对于08年四万亿的投放,之后都相当温和,逐年下降。

事实上央行负责基础货币的供给,金融体系通过放贷放大货币效用。2012年起金融自由化程度大幅提升,拿着鸡毛当令箭的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秦失其鹿,天下大乱,高才疾足者先得之。

对于银行体系而言,净资产的多少决定了其放贷的规模,杠杆由资本充足率决定,受银监会监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总比困难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放量发行同业理财,把表内的钱转到表外,大银行用自营资金买同业理财,中小银行没钱则通过发同业存单借钱来买同业理财,资金转到表外后再对接委外,委外再加杠杆。通过金融创新的通道,将潘金莲从王婆的茶棚输送给外部的西门庆,金融脆弱性在这样的过程中持续累积了差不多两年时间。

体现到数据上,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净债权”规模由2015年9月前的负值暴增至2016年末的10.8万亿元,增速惊人。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监管层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16年10月,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2017年广义信贷增速考核。今年,央行又准备把同业存贷纳入同业负债考核。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意味着对过去几年金融自由化积重难返的刹车。从2017年一季度的信贷数据来看,MPA考核的效果也在逐渐体现。3月末M2增速同比下滑至10.6%,在名义GDP增速超过11%的情况下,这个增速显示货币政策已经在偏紧了。

资本市场是很聪明的,这从对两个银行的定价就可以看出来,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的股票截然不同的走势,实质是市场对其负债成本管理能力的定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潮水逐渐退去,受伤的仅仅是银行么?

>>>> 三

权利是春药,金钱是淫媒。每个坐在一把手位置的人都有强烈地把业绩做上去的冲动。

各路人马徜徉在“三套利”的江湖上,或深或浅、有明有暗地跨越金融产品边界,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篱笆早在“联盟式”、“控股式”、“利益链条式”风险交叉经营模式的轰击下,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出现了明显的过剩特征,利差持续缩小,风险逐渐增大。这种过度扩张的方式几乎都是通过监管套利的模式,造就了庞大的影子银行,而逃避监管所得利益实际上转换成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把各个层级的要素和资产价格往上推,资产和金融交易环节形成的各种交易结构,造成了交易性资产繁荣。在击鼓传花的游戏没结束前,纸面富贵还是非常好看的,参与各方都皆大欢喜。

以银行为例,2016年新房卖了11.7万亿,如果再算上二手房的5-6万亿交易额共计17-18万亿,M2去年的新增量只有15.5万亿,比率超过了100%,M2创造的负债不够支持房产交易,银行一定会绞尽脑汁从其它方向创造负债。

大量的货币要么固化为钢筋水泥,要么是各种交易性的资产,与生产性的资产隔得越来越远,造成整个资产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在加速衰减,抽血效应不断强化,最后结果就是整个经济体系为之买单——资产价格上扬,厂房人力成本都在上涨,而许多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却因为全球贸易竞争的关系上不去。对出口型企业而言,产品没有办法涨价(涨价订单就没了),企业承担了金融泡沫的成本。

金融行业亟需一次去产能,或者称之为供给侧改革。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央行便主动引导金融体系去杠杆, 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对资产部门的虚拟繁荣是一个打击,空转套利被限制,促使金融活动还原到本来的面貌。

>>>> 四

当资金回到银行体系,能否如愿进入实体经济?

2011年至今,实体经济不景气,债券违约率上升,银行不良贷款节节攀升,净利润同比增速不断下滑。

在KPI考核面前,银行发放贷款依然谨慎,多选择发放房贷,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收紧。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国有企业违约率低,贷款规模大,而小企业违约率高,按照市场化选择,贷款给国企是正常的,只不过,这种“市场化的选择”不一定是理性的。话虽委婉,但透露出的意义不一般。

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总数是2268家,其中负债最多的300个上市企业的总负债达到16万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2%;同时,在1998~2013年期间,我国大部分非上市工业企业的负债率其实是在不断下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近400万个企业样本的平均负债率从1998年的65%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51%。大型上市国企加杠杆、众多非上市私营企业去杠杆或难获融资的现象突出。

以中国铝业和中国宏桥为例,银行对于国企,贷款发放金额要多的多,且利率要远优于民企。 

(数据来源中国铝业2015年年报)

(数据来源中国宏桥2015年年报)

试想更小更无议价能力的民企,贷款有多难,资金成本有多高。事实上各家银行实质性的对公信贷质量大幅度下降,小企业想贷的贷不到,大企业国企不想贷,所以各家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拼命的做个人贷款。

杠杆率高,加之效率低下,导致信用扩张无法配置到该去的地方,带动有效的经济增长,正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总结

遗憾的是银监会的政策有些晚了,摊子已经铺的很大了,规模难缩。

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从监管者角度看,稳字当头,要稳住资产价格不大跌,不出现系统性风险,降杠杆只能进两步退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但可怕的是资本和老百姓已经滋生了和政府对着干的固化投机思维,政策的效率在博弈中极速下降

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退出,真正成了一门艺术,需要软着陆,十分考验技术水平。

从各个层面的反馈来看,已没多少退路。

当下的破局需要真正的魄力实行壮士断腕,或许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道之所在,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