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中的滴滴和优步,究竟有没有赢家?

囚徒困境中的滴滴和优步,究竟有没有赢家?
2016年08月04日 11:07 格隆汇

作者:格隆汇·卖报外行家

就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滴滴和优步合并了,一场本来属于滴滴,优步和其他打车软件的三国演义最终变成了大象对蚂蚁的实力碾压。

对于这个大众事件,关系到千千万万消费者切身利益的事件,各路人马都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解读,作为一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虽然自认为对互联网行业略有研究,也有点自己的看法,但难称得上真知灼见,网上从各种角度各种出发点的解读实在不能再细致了。不过这个事件吸引我的,或者让我感到有趣的,则是一场罗生门式的社会大讨论,大家从自己的角度去阐述自己想表达的,一场社会大狂欢式的讨论,是不是蛮有趣的呢?

谣言,还是遥遥领先的语言?

早在7月21日,就从彭博传出消息,说是多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Uber与滴滴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提出将Uber中国并入滴滴,而Uber成为滴滴小股东。不过这个消息当时马上得到了双方的否认。滴滴官方回应表示,“我们并无类似计划,也不对市场流言做过多评论”。优步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则发布朋友圈回应称,合并一事“纯属谣言,增长很快,我们很忙,无暇回复”。

8月1日下午4点40分,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5.89%的股权,17.7%的经济利益,优步中国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传言许久的中国网约车市场两大巨头合并,终于成真,谣言再次成为了遥遥领先的预言,媒体人也狂吐槽被耍了。。

涉及垄断么?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一事再度得到商务部的密切关注。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昨日表示,“商务部目前尚未收到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按《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都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

针对商务部的表态,滴滴出行昨日称,“我们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但我们并未达到申报标准。”8月1日,就有关合并是否存在垄断风险一事,滴滴也曾表态称,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而且就整个智能出行市场来说,不是只有专快车,还有出租车、顺风车、拼车、代驾、租车、巴士私人订制(大拼车)以及公交、地铁等等。滴滴和优步中国在其中只占到非常小的比例,市场上仍然存在许多有实力的竞争者。

根据《反垄断法》及其相关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没有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标准规定》指出,如果参与经营者集中的企业上一会计年度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亿元人民币,或在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0亿人民币,且其中至少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达到4亿元人民币,该经营集中便需要进行申报。事实上,早在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之时,便引发一轮是否构成垄断的讨论。当时,易到用车向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举报滴滴与快的合并一事,备受瞩目,但之后商务部表示尚未接到滴滴快的相关交易经营者集中申报,此事不了了之。

国泰君安请的张总到底是谁?

8月2日,国泰君安计算机团队请到了滴滴副总裁就合并一事举行了电话会,电话会中透露了一系列关于公司收购、数据、运营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信息,并称“公司将减少乘客补贴”,“滴滴和优步两个App将合并”。

不过随后滴滴迅速发布声明,说发言者不是滴滴的副总,不承认电话会的内容。滴滴还在声明中表示:“我们认为,国泰君安作为一家正规的券商企业,在未经核实的前提下,竟然发生有人冒充滴滴出行副总裁并以此名义参与电话会议,导致媒体引用相关言论进行报道,对我司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在此,滴滴出行对国泰君安提出严正谴责,并要求其对我司公开道歉,澄清事实,消除一切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保留一切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所以很多人开始迷惑了,到底是国泰君安随便找了个张总冒名顶替,还是一个毫不相关的张总骗了国泰君安,恐怕外界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其实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补贴肯定减少,APP就算不合并也肯定有侧重。

到底谁赚了,到底谁亏了

很多人认为,滴滴优步赚了,其他的都亏了。对于滴滴而言,在中国市场消灭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家独大。对优步而言,虽然只持有6%不到的股权,却享有17%的经济权益,所以既享受到了中国打车软件成长的果实,又避免了优步整体的亏损,改善了财报,为未来上市扫清了障碍,同时又避免了滴滴进入国际市场,加剧优步已经赚钱市场的竞争,可以安心对付优步在美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

当然也有些观点认为表面看是滴滴收购了Uber中国,但其实Uber的战略却更胜一筹。因为滴滴不只付出了巨额股权成本代价,更重要的是,受Uber中国狙击影响,迟滞了一年半时间进军全球市场。滴滴现在只是一家中国出行平台,但Uber已稳坐全球出行共享经济市场老大位子。

不过在中国市场,其他的两家打车平台易到和神州来说,虽然整体行业竞争压力减缓,但未必日子就更好过。从老大老二的例子可以看出,烧钱虽然可以烧出市场份额,但是越烧,只能是加剧竞争,让大家都离赚钱的好日子越来越远。何况滴滴出行在今年6月份刚敲定了73亿美元融资,想烧钱上份额?先问问自己现金有多少。

所以行业继续并购下去可能是个大方向,或者易到神州之类在细分市场努力耕耘下一份地。

今日神州租车的股价多少也说明了市场对此事的看法,今日神州租车一度下跌超过8%。 

又要涨价了,补贴又少了?

滴滴优步两者合并后是否会涨价肯定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可是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对不涨价都没有报有任何幻想,虽然他们会不断抱怨,但是他们也是知道低价是来自于打车软件的补贴。实际上涨价已经在他们的日程计划当中了,或者说已经在执行了。

滴滴从去年5月上线时的1.5元/公里+0.25元/分钟,且不设起步价,到去年9月的1.5元/公里+0.35元/分钟。近期,滴滴快车在北京再次提价,计价标准提高到了1.8元/公里+0.5元/分钟。而优步在北京的乘客优惠活动力度有所下降,虽然“拼车优惠”活动并未受到影响,但是优步在北京常年保持7折到8折的优惠力度已经取消。 此前优步曾经常推出“拼车1.8元封顶”、“周末每程减10元”、“固定区域乘车3折优惠”等活动,以后该类优惠活动会变得越来越少。

总结:滴滴优步的囚徒困境

从优酷土豆到58赶集,从去哪儿携程到美团大众,这两年的互联网企业为我们深刻演绎了一出“无论我们如何撕,最终都是一家人”的大戏。终其原因,优酷土豆,去哪儿携程,美团大众,滴滴优步,他们提供的服务并没有本质区别,本身并没有粘性,他们非常容易陷入博弈论中典型的囚徒困境中。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时,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例子到了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是一样,就是烧钱还是不烧的区别,自己不烧,万一对方烧,那自己就是一个死字,而烧的话,起码自己不会死,顶多和对方一起烧,大家都不赚钱。最优策略是大家都不烧,但竞争对手谁能有这样的自觉?而聪明的资本市场自然是知道这样的道理,所以合并就只能是大势所趋。

就像如今中国最赚钱的三家互联网公司,BAT,都是在各自市场到达了几乎垄断的地步,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谁也别想打谁的注意,大家各自为政,反而大家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就如同三国演义那句著名的开场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欢迎登陆『格隆汇』官网www.gelonghui.com

或下载『格隆汇』APP,获取更多精彩资讯,与作者直接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