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点燃的冬天”系列之:煤炭股

“油价点燃的冬天”系列之:煤炭股
2016年10月11日 11:47 格隆汇

作者:格隆汇·DIY

一、这个冬天不太冷

今年冬天,大概率是个暖冬--改变这一切的,就是油价。

9月28日,OPEC达成限产协议,目标为每日3250万~3300万桶(较今年8月水平减少0.6%~2.1%),这是时隔八年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首次再度达成限产协议。

限产协议一出,美油当日一度暴涨6%,接下来更是实现6连阳。

都说"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两根阳线改变观点、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六根阳线会不会改变地球的转向与季节的轮替?

至少,温度是改变了,这个冬天不太冷是必然的了。前天香港油服股集体暴动就很好地诠释了季节的改变。

三家业绩弹性大的小型民营油服公司在一天内上涨幅度远超20%以上。其他大一点的家伙也没闲着。

年后油价的涨涨跌跌中,大家始终持观望态度,对油价未来走势存疑。但八年一次的限产协议改变了市场对于油价、对于能源板块的信仰,一旦投资者一致对未来油价中枢向上的信念变得坚定,前期跌得鼻青脸肿的能源整体板块,估值中枢都必然会上移会上移。

当然,未来油价还会波动,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已经接受并相信油价中枢未来向上--这是信仰的改变。信仰能产生多大能量,去看看宗教就好了。

这就是我写这个"油价点燃的冬天"系列的逻辑与价值:油价会点燃整个能源产业链,行情刚刚开始!

油服的这种任性的爆发性行情,是经典的"空前绝后":油价跌的时候,先做空。等油价见底信号出来,直接油门踩到底,涨的又急又猛,除了提前埋伏的,人民群众一点上车的机会都没有。这真的是"牛逼到没朋友",人民群众基础不扎实,后面持续性可就堪忧了。

谁会接力?

煤炭、天然气、光伏、风电等传统能源、新能源,以及化工、能源机械等,都可能会是接下来表演的板块。

今天,先为大家奉上煤炭板块。煤炭,作为石油的直接替代性能源,一旦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确立,无论是煤价、煤企的盈利水平,还是煤炭行业的市场估值水平都会集体攀升。煤炭股,可能就是下一个"油服"。

二、煤价的暴动与煤企股价的淡定

自8月中旬开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呈现猛涨态势,单周涨幅一度突破指数发布以来的最高水平。9月28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61元/吨,与上期相比上涨了7元/吨,截止本期,指数价格已经连续十四期上涨,本期则再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

事实上,煤炭价格的猛涨从7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自7月初至今,焦煤价格已经累计反弹约42%,而动力煤价格已经累计反弹约28%。

当大家还在过节的时候,四大煤企神华、中煤、同煤、伊泰也不约而同地调高了煤价,都将10月份的5500大卡下水煤长协价格上调至548元/吨,这次调整涨幅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在这次调价之前,应相关部门要求,四家大型煤企未跟随市场快速上调下水煤长协价,此次大幅上涨是对前期低价的修正。

煤价一路飙升了一个季度,但煤炭企业的股价却表现得极为淡定,几乎不为所动。我们看到,7月份之后,煤炭板块仅上涨了10%,剔除掉蒙古能源这种暴涨80%以上的老千股外,煤炭板块的涨幅肯定是远低于10%的,也远远跑输大盘,因为恒指在此期间上涨了14%。

三、煤企股潜在的补涨需求

一边是煤炭价格在一个季度内飙升28%-43%,另一边是不为所动的煤企股价跑输大盘。为什么一向紧盯煤价的煤炭股却几乎无视煤价的飙升呢?

煤炭,被很多客官视为夕阳产业,不仅因为其燃烧产生的大量雾霾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相背离,而且随着替代能源的不断发展,其前景确实令人担忧。于是乎,煤炭自2014年以来,就成为A股最受冷落的角落之一。特别是在2014年油价大幅走低之后,整个能源板块的估值中枢也随之大幅拉低。煤炭,作为石油最直接的替代能源之一,自然免不了受到横眉冷眼,更何况煤炭自身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极为严重。

为什么煤炭股对这一轮煤价的飙升几乎毫无反应?

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油价从年初的30美金/桶恢复到50美金/桶之后一直震荡下行,并未有什么起色。油价起不来,整个能源板块的估值就受到抑制,煤企股也不太可能走出独立的一波行情。

此外,对煤炭行业增产的担忧也不绝于耳。9月8日会议结束后,三级响应机制包含晋、陕、蒙53座煤矿合计产能5.1亿吨,日增产20万吨;二级响应机制包含晋、陕、蒙、鲁、豫、皖、苏的66个煤矿合计产能5.9亿吨;三级响应与二级响应累计增产约360万;其中74座先进产能煤矿合计产能6.5亿吨,自9月23日会议结束后,74个先进产能矿井可以日增产50万吨,累计增产约350万吨;即9月份累计增产月710万吨。

第一个抑制因素"油价震荡下行"似乎随着OPEC限产协议的达成而逐渐消散,至少市场上目前是比较认可这一逻辑的。

第二大抑制因素"对增产的担忧",随着日增产计划的细则落实下来,过分的担忧也可慢慢消除。毕竟,发改委9.23会议再次明确去产能和276天限产政策不动摇,只是决定启动日增产50万吨的一级响应机制,并没有更严厉增产限价政策出台。凭着这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增产计划的落实,相信市场的这一前期疑虑也会渐渐消散。

只要市场对煤炭市场的这两大疑虑能够得到消除或降低,煤炭板块就是有可能随着煤价的飙升实现一轮补涨的地方。当然,补涨是否会实现,也取决于接下来的油价走势。

四、投资脉络与线索

OPEC限产协议达成已经造就了第一个"油服",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接力的板块?

煤炭板块已经经历了为期3个月的煤价暴涨,但煤企股价却未明显反应出来。随着油价稳中有升的态势带动起以油服为首的能源板块后,煤炭可能就是下一个"油服"。

此外,增产计划实施后,预计煤炭市场价格有望在9月逐步回归理性。但9月后,冬储煤采购或将带动市场继续走强。并且临近年末,正是去产能成绩汇报之时,可以预料此后去产能力度也会不断加强。毕竟,截至2016年7月,煤炭产能2.5亿吨的任务才完成了38%。需求端的提升叠加供给端的缩减,市场观望和博弈情绪随之升温,煤价很可能继续稳中上扬。

既然煤炭可能就是港股市场上的下一个"油服",那么我们若要提前埋伏的话,哪些港股标的可以重点关注?

本人将港股市场的煤炭板块来来回回看了个遍,发现煤炭里面老千股的地雷实在太多太多。为了规避风险也为了省时省力,索性直接重点关注国企股:中国神华(1088.HK)、中煤能源(1898.HK)和兖州煤业(1171.HK),分别是国内第一大、第二大及华东地区第一大煤炭企业。

中国神华以3000多亿的市值问鼎当之无愧的老大,扣非后净利上半年略有倒退,但仍能实现盈利;中煤能源与兖州煤业规模相当,尽管上半年仍然亏损,但是盈亏收窄明显,业绩弹性更高。

除此3家大国企外,蒙古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南戈壁S(1878.HK)”也值得重点关注。据其中报显示,南戈壁S今年上半年的收益激增4倍,二季度收益也猛增2.5倍,净亏损也大幅收窄,业绩明显改善。该公司主要是在蒙古南戈壁省开采煤炭,并出口至中国境内,得益于中国境内今年的煤炭需求增加,公司今年二季度煤炭销量增加了3.3倍,最终显著改善了公司的收益。具体来看,南戈壁S上半年收益激增4倍至2309万美元,二季度收益猛增2.5倍至1036万美元,且净亏损由上年同期5836万美元,收窄42%至3403万美元。

另一只可重点关注的是秦港股份(3369.HK)。位置优良的港口往往是很好的垄断性生意,但是高固定成本使得其收入的下降可以同比例转变为利润的下降。所以,一旦收入少许下降,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价值造成致命的打击。秦港股份正是如此,今年上半年净利倒退85.2%,简直惨不忍睹。究其原因就是收入下跌30%引发毛利率暴跌60%,最终造成净利的暴跌。随着煤炭价格回升,带动国内煤炭海运费同比去年增加30%左右,相信秦港股份的营收与业绩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人民币贬值6.4%,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急增,“把资产留在境外,把负债留在境内”已成为资产配置新趋势。港股市场,作为海外资产配置的首站,已强势进入国内投资者的视野,真正的“水到渠成”已经到来。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纷至沓来,两地资本联系更为紧密,互联互通的程度逐渐加强,港股投资,该关注什么?需注意什么?如何规避风险?交易规则如何?是当下国内投资者急需了解的资讯。

  格隆汇,作为华人世界最大、最权威的海外投研社交平台,通过在各大城市举办“决战港股”海外投资系列峰会,首次将中国境内的海外投资这个特殊群体(海外上市公司,拟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海外投资者、机构、监管层)聚拢在一起,结朋交友,共商全球资产配置大计。

  值此之际,格隆汇真心诚邀所有已经布局海外,以及拟布局海外的朋友参加这次巡回峰会——这将是一次港股的“长征+北伐”盛会。

  由格隆汇打造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自2016年10月19日(周三)至2016年12月30日,在全国8大核心城市隆重召开(深圳、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成都、厦门、广州)。

  邀请了200多家投资机构,并定向邀请当地的,格隆汇这几年用心集聚的高净值会员,他们基本就代表了内地经济圈内做海外投资的主力军。

  格隆汇会把这次系列峰会办成港股投资的长征,是港股公司第一次直面国内民间的长征,是播种机,宣传机,这一圈巡回下来,你才算是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正式亮相,而不是永远围绕着几个大行的基金经理转。内地,才是我们大家的根据地。

  而对于国内机构与投资者,这也是第一次立体、全方位亲密接触几乎所有港股有代表性的公司。另外我们也邀请了一批拟在海外上市的重磅公司,大家绝对会济济一堂,新朋旧友,指点江山!

  万勿错过!共襄盛举!

  欢迎登陆『格隆汇』官网了解活动详细内容以及报名方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