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 | “债转股”将给A股带来什么?

大揭秘 | “债转股”将给A股带来什么?
2016年10月12日 15:17 财经智库网

推动资金脱虚向实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关心的问题,背景自然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等问题。在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一定程度上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2014年下半年,中央推动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力图从改革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结果上证指数走向5178点,遭遇股灾掉头而下;去年下半年起,中央陆续要求各地房地产去库存,结果截止到今年10月份,北上深广以及郑州武汉等地楼市疯涨,最近以21城的紧急限购而宣告刹车。从中央的政策来看,中国脱虚向实是大势所趋,至少是政府一直在孜孜以求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中央再出台政策稳增长,促进资金脱虚向实,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10月10日收盘后,国务院再次放出大招,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优化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破产、发展股权融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防止一哄而起。

新一轮债转股有何亮点?

“债转股”并非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曾实施过。当时债转股主要是政策性的,即转股企业、转股的债权以及实施机构主要由政府确定,债转股涉及的资金也由政府从多个渠道筹集。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与上一次不同,本轮债转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企业转股的债权、转股的价格、实施机构不由政府确定,而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确定;债转股的资金筹措也以市场化方式筹措为主,各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 

根据文件,在债转股过程中,政府不承担损失的兜底责任;不能干预具体事务;不能确定具体转股企业,搞“拉郎配”;不得强行要求银行开展债转股;不得指定转股债权;不得干预债转股定价和条件设定;不得妨碍转股股东行使股东权利;不得干预债转股企业日常经营。

一言以蔽之,就是政府不能强制,不能兜底。是不是要债转股,怎么转,由市场主体说了算。

政府在市场化债转股中所能做的,就是制定规则,完善政策,依法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做好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等社会保障兜底工作,确保债转股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平稳有序推进。

谁能实施债转股?

连维良指出,为有效防范道德风险,不影响市场出清,已失去生存发展前景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有恶意逃废债行为的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且不明晰的企业、有可能助长过剩产能扩张和增加库存的企业将严禁实施债转股。

至于哪些企业能够实施债转股,“首先肯定是针对遇到困难的高负债企业”,连维良称,但这些企业必须“发展前景好、产业方向好、信用状况好”。

具体而言,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困难但仍有望逆转的企业;因高负债而财务负担过重的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高负债居于产能过剩行业前列的关键性企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企业,将被重点鼓励实施债转股。

连维良强调,所谓企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只是明确债转股的政策边界,而非政府直接选定企业,具体债转股对象企业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和上述指导性原则,自主协商确定。

债转股对A股市场的影响

那么债转股的开展与A股市场有何关联?东兴证券认为,本轮债转股亮点十足。本轮债转股最大的亮点是对公开市场债券和银行正常及关注类贷款转股,并优先集中在骨干国企和优良资质国企。本轮债转股并非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和救助病危企业,因而推进的难度较低。

同时债转股对象并非不良资产,而是正常贷款中市场认为存在风险的部分,切除有毒资产将改善存量资产质量,债转股的推进将有效修复银行估值,改善市场对银行股偏好。

有券商建议待债转股重磅政策发令枪响后重点关注受益最多的银行业,尤其是首批列入债转股试点的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与工商银行。

也有券商认为,债转股将为国内股市带来主题投资机会:银行股、周期行业龙头股、AMC概念股。债转股政策的推出,将不仅有助于缓解市场对银行坏账、对周期行业债务危机的担忧,对A股构成宏观层面的利好,更具主题投资价值。

受益主线有三:

1、银行股。对银行股不良贷款率下降的预期,有助于银行股估值的修复。

2、周期行业龙头股。在去产能进程中,具有区域定价权、资本运作能力、产品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最终受益主体,并获得银行青睐。而银行有强烈意愿通过入股行业龙头扮演产能整合者角色。

3、AMC概念股。作为有经验的运作主体,不排除AMC参与债转股的可能。相关标的包括:浙江东方、海德股份、陕国投A、东兴证券等。

而也有私募人士持不同观点,其认为,债转股投资主题,首先是做这类证券化动作的上市公司中,国企要多一些,考虑到亏损,就想到了钢铁企业。然后从交易角度上讲,根据量价和流通市值,绝对价位等来细分,可以选出可能大涨的标的。

私募人士认为,“赚一把就好,实际上国企效率不高,将那么庞大的国有资产通过债转股发出去,其实是给市场增加了很多股票供给,迟早大家买单。”

(本文作者:小墨,更多精彩干货尽在财经智库网微信号:cjzk168或新浪微博@财经智库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不甚感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