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发挥商业银行作用 落实一带一路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发挥商业银行作用 落实一带一路
2017年05月08日 17:35 中国工商银行

导读

商业银行作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受自身的经济约束、经营模式等方面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商业利益和国家战略的结合;二是传统经验和新发展环境的适应;三是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匹配;四是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和资金外流压力的平衡。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指明了新常态下经济开放发展的新路径,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产能、技术以及经验模式,也为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迎来“一带一路”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承担着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的重要责任。

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者,也是身处其中的受益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经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支持。中国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累计对外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在电力、交通、电信、能源等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落地实施,中国的5G、高铁、华龙1号等“中国标准”也走向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契合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同时,商业银行也在其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金融支持和引领作用。

一是资金融通。作为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者,商业银行通过各类负债渠道,配合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手段,有效满足了“一带一路”大量的长期性资金需求,已经成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

二是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对资金的市场化定价,可以保证资本根据商业原则选择合作对象,利用市场规律确定建设内容。同时,商业银行还将多样化资金需求,转化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实现了金融资源的跨期配置。

三是综合服务。作为金融百货公司,除了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外,商业银行还为跨境贸易提供结算、清算、汇兑等便利性支持,为跨境投资提供咨询、顾问、并购搭桥等投行服务,为“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便捷安全的本地金融服务。

四是信息交互。依托机构布局和客户基础方面的规模优势,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管理信息、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客户画像等技术手段以及内外连通的信息网络,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提供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等融智服务。

五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风险识别、评估、缓释和处置等方面都有成熟体系,在自身业务决策的过程中,也是在帮助企业重新审视“走出去”风险,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也为商业银行的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一是更稳定的发展基础。商业银行经营植根于经济,依托于社会。“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塑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区域环境,这些都为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是更广阔的信贷空间。中国产能是世界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问题也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直接、间接反映。在国内“三去一降一补”的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优质信贷资源。

三是更全面的业务机遇。“一带一路”涉及方方面面,不仅在设施连通、贸易畅通以及资金融通领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各类业务机会,即便是与经济关联度较低的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对商业银行来说,也蕴含着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机会。

四是更先进的发展理念。商业银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也在持续培育自身的国际化和专业化经营能力,不断打造开放合作和绿色金融等发展模式,与“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核共鸣共振。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勇于接受挑战,善于解决问题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仍在继续,经济复苏乏力,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自由、开放、包容的全球化基本理念受到挑战,全球多边投资贸易体系酝酿调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持续,发达经济体通过金融手段,不断转移经济压力,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考验。这些全球宏观经济层面的情况既是“一带一路”倡议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推进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客观挑战。

同时,“一带一路”自身的建设内容也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论是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连通、区域贸易便利化,还是政府间的政策协同,以及不同社会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都需要在较长的时期里实现预期效果,需要循序渐进推进。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和政府的财力有限,商业信用体系不完善;部分沿线国家金融系统性风险高,汇率稳定性不足,金融开放受限;一些国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有限;少数国家安全局势严峻,缺乏业务开展的稳定性基础。

作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商业银行在面对这些外部挑战的同时,受自身的经济约束、经营模式等方面影响,也存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不适应、不匹配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商业利益和国家战略的结合。从“一带一路”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项目经济可行性较强,但也有一些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作为商业银行,要追求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不是所有国家的市场都要去开拓,也不是所有的境外项目都要参与;但同时,也要配合国家战略大局和外交考虑,对于政府间合作项目,要从商业角度提出好的建议,为政策性金融提供好配套的商业金融服务。此外,商业银行还要进一步实现对项目的早期和前端介入,做好商业性培育工作,发挥信息中介和客户优势,将境内外、产业链上的各方联系起来,利用贷款、股权、夹层、租赁等多样化融资产品,提高项目经济可行性。

二是传统经验和新发展环境的适应。过去20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国内发展成绩总体不错,积累了大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但是,与国内宏观经济长期向好、政策监管稳定持续等发展环境相比,“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均有所不同。比如非洲多是政府主导型国家,但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社会稳定性也有所欠缺;中东欧国家市场化程度高,但政府调动社会资源能力有限,项目协调沟通成本很高。因此,中国商业银行既要发挥以往的经验优势,也要深刻理解境外的具体国情和市场特征,在理念对接、制度协同、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匹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在传统的劳务和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开始出现更多的资本、产能和中国标准的输出,同时“走出去”主体日益多元化,项目单体规模提高,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不能再简单定位于“资金提供者”,而要不断丰富产品组合,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采取更加主动的服务姿态,不仅能够提供从客户需求出发的个性化服务,还要积极走在企业前面,发挥自身信息优势和中介作用,发现项目机会,引领服务需求。

四是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和资金外流压力的平衡。“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对国内很多领域的优质产能存在现实需求,与我国有高度互补性。但也有少数企业出现了与自身规模不匹配、与经营主业无关的“走出去”,在境外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等领域出现了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不仅对国内外汇储备形成了一定压力,也产生了一些资金脱实入虚的不利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支持“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把握好投放行业和节奏,做好账户监管工作,确保资金正常合理流出。

做“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近年来,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一直在为中国企业的全球经营提供着广泛的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底,工商银行已在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12家机构,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27家分支机构。在产品体系方面,工商银行建立了包括25大类金融服务的跨境业务体系。在境外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累计支持了电力、资源、电信、交通、基建等领域的近300个项目,承贷金额近800亿美元。下一步,工商银行要继续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优势,提升国际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第一,发挥好融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满足境外项目资金需求“痛点”的同时,要以融资为杠杆,带动全面金融服务的开展。一是做好“产品+”,如在项目融资中嵌入财务顾问服务,在风控措施中加入金融风险管理服务,在账户监管中搭载开户、结算、现金管理等配套服务,并搭配租赁融资、夹层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融资形式。二是做好“客户+”,通过离岸融资实现对境内“走出去”客户的撬动,为境内相关客户做好结算、存款、汇兑等的综合金融服务,与客户形成从境外到境内、从前端到后端的合作黏性。三是做好 “渠道+”,通过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的建设,形成批量获取资产并迅速分销的专业能力,在控制融资风险的同时,提升跨境资产的流转效率。

第二,打造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模式。新兴市场国家环境各不相同,风险的实质把控对商业银行的专业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精准把握从国家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风俗、从全球行业发展到前沿市场趋势、从宏观行业周期到微观企业运营的各类情况,做好国别市场、行业标准、跨境法律、境外监管等方面的专业把控。同时,通过专业团队、专岗人员,实现业务流程的集中处理、风险信息的集中监测、专业环节的集中审核,降低操作风险。

第三,推动与全球金融同业的开放合作。加强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政策性贷款与商业贷款的更好结合;深化与商业银行同业的融资合作,提高资产分销和银团筹组能力;与沿线国家的保险公司、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开展股权融资、优先债务、夹层融资等权益类业务合作;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区域多边机构开展平行贷款、联合贷款合作;更好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资本市场,做好信息交流、收益分享和风险共担。

第四,做好“一带一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支持建设和设备制造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项目竞标,配合能源企业介入中亚国家天然气管道、海湾地区和东非油气资源开发,支持核电企业参与重点国家的核电项目建设,协助电力企业争取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有关电力项目,服务电信企业在东南亚的产业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中资企业到境外发行债券、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募资,为企业提供好大宗商品、利率、汇率等方面的金融避险服务。

第五,提高跨境风险的监测和管控能力。要加强对新兴市场国家和行业的融资总量管理,解决好“一个国家该做多少、一个行业能做多少”的问题;加强对政权更迭、法律环保、劳工税收等“走出去”特定风险的识别和防控;优化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对大宗商品价格、利率、汇率和信用交易风险加强跟踪监测,为企业提供好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服务;打造系统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预警、信用记录监测、操作环节管控等,搭建信息化、电子化的风控体系;牢记商业银行定位,严格遵守境外法律和合规监管政策,做好突发情况应对预案。

本文刊登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7年5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