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投万亿振兴东北三省计划,为何东北经济仍停滞不前?

发改委投万亿振兴东北三省计划,为何东北经济仍停滞不前?
2016年08月24日 13:15 中国企业家.

东北振兴方案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拟于开工建设的对东北振兴有全局性重要影响的,能够有效补短板和培育新动能的重大项目,共127项,主要涉及交通(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改委称,将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和推动东北地区通过改革开放重振雄风。

东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临着一些风险,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的任务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东北地区后来为什么逐步衰落了呢?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东北地区工业的产权制度和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后,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由于产权明晰,企业充满活力。而东北地区,在五六十年代建立了大国企制度,这些企业以大庆油田、一汽、鞍钢为代表,对员工的生老病死全面负责,基本上是“二政府”。这种大而全的国企制度,虽然经过多轮改革的冲击,至今影响仍然强大。比如近期的大庆油田,试图在员工子女接班考试上做一些改革,马上就受到了反对。此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陈旧,以傻大笨粗为基本特色,很多属于落后产能。不仅附加值低,还存在污染偏大等问题。

二是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历来比较强势,对经济影响力偏大。而整个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的这十年,正是全国范围内政府“有形之手”越来越强势的十年。通过卖地、建设基础设施,政府不仅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还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其结果是“国进民退”,“房地产进实业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政府小社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被继续强化。

三是南北朝鲜的对立,使得周边国际形势一直处于“准冷战”状态,计划中的“东北亚国际大开发”一直无法进行。在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中心先后经历了“沈阳—哈尔滨—长春—沈阳”的四阶段演变。当哈尔滨为中心的时候,就是东北亚跨国贸易最活跃的时候。如果跨国贸易因为政治因素冷却了,处于内陆的哈尔滨或者长春,就无法扮演地区中心角色,沈阳必然崛起。但这时候,东北就从贸易通道变成了贸易死角。

反正不管怎么说,发改委投万亿振兴东北计划2003年开始的,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在过去10年间,东北三省事实上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大量的东北人南下寻找发展机会。以黑龙江为例,2003年到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从3815万人增加到3835万人,仅仅增长了20万人;吉林省则从2703万人增加到2751万人,仅增长了48万人(如果考虑新出生人口,人口实际上在外流)。两个省十年的人口增长,大概相当于北京或者深圳一年实际人口增长量。辽宁的情况略好,过去十年增加常住人口180万,平均下来每年也不到20万,也不到上海一年新增人口的一半。

人民用脚投票的直接结果,是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之和,只相当于广东一个省的88%;三省资金总量(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只相当于广东的60%;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到广东的20%。事实上,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的吸附的资金总量,还没有深圳一个城市多,不到上海的一半!

如今,振兴东北再次被国家重视起来。那未来应该怎么搞?我想,要针对上述三大原因,分别寻找药方。其中,发改委提出的“推动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固然非常重要。如果能站得更高,化解东北亚紧张局势,推动国际合作,变冲突前沿为经济前沿,变死角为通道,则东北振兴不愁。不过看目前这国际形势,难呀!

笔者觉得,东北不能再走老路。过去向国家争取的这么多重大项目,现在反而成了甩不掉的包袱。继续向中央要项目,搞大投资大建设,这不是走老路吗?老路如果走得通,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了。还不如放开思路,没准经济就上去了。

笔者/烁金博论,想了解更多的财经信息与现货贵金属投资策略;做单方法及盘中操作技巧威信:SJBL1588(长按可复制)每日发送操作建议,行情消息面趋势解析请添加SJBL1588为好友,本人一对一指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