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保险资管已管理这么多业外资金

4万亿!保险资管已管理这么多业外资金
2017年07月25日 22:10 保险了没

截至2016年末,已开展第三方业务的25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总计达到4.08万亿。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提及这一组数据。调研报告数据来源于协会调研的31家机构,包括2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专业投资机构、3家受托保险资金的养老保险公司。

报告称,这4.08万亿的保险业外资金来源,目前已包括银行、券商、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信托、一般企业、养老保障产品、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公募基金等。

第三方业务的发展,是保险资管机构市场化转型的成绩之一。随着近年来保险资金投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险资管机构已具备由保险公司的附属投资机构向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的动力和能力。在服务好保险主业的同时,发力第三方业务,已成为绝大部分保险资管机构的共识。用一句话说,保险资管机构的身份,正逐步从“买方”扩至“卖方”。

都有谁把资金交给保险机构管理? 

调研报告显示,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业外资金来源日益多样。目前已包括银行、券商、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信托、一般企业、养老保障产品、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公募基金等资金。专户管理为保险资管机构管理业外资金的主要载体。

而产品为保险资管机构管理业外资金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年,25家机构发行保险资管产品规模合计超9000亿元,其中,5家机构发行规模超过500亿元。

保险资管机构已有丰富的产品线:

1、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对接实体经济;

2、定增策略、打新策略、量化对冲策略、分级策略等组合类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投资需求;

3、货币和类货币产品、开放型产品——>满足客户流动性管理需求;

4、沪港通策略产品——>满足客户跨市场配置需求。

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投管方面:截至2016年末,共有7家机构获得人社部颁发的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投资管理资产余额达5729.67亿元,占企业年金市场总规模的53.68%;此外,6家机构进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人名单。

此外,目前已有8家保险机构拥有公募基金资格,其中,部分公募基金由保险资管机构直接发起设立。

 

第三方业务规模达4万亿

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已有25家保险资管机构开展第三方业务,占被调研机构的80%,25家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总计达到4.08万亿。

从单家机构看,管理的第三方业务规模最高的达到7000多亿,另有3家机构管理规模4000亿左右,规模也较高。

有10家(40%)机构的第三方业务管理规模占比在50%以上,最高占比超过90%。

第三方业务收入贡献比肩母公司业务

最初,保险资管机构大多为保险公司的附属投资机构,以管理母公司资金为主,收入也主要来自母公司业务。而第三方业务规模的增长,利于增厚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费收入。

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有11家(44%)机构第三方收入已超过公司总收入的50%,也就是来自第三方业务的收入已经不低于来自母公司业务的收入。其中,7家机构第三方业务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

保险资管机构的优势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去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报告》显示,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保险资管机构的第三方业务在总受托管理资产中的占比较高,国际上通行占比约为70%~80%。随着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新的保险主体不断涌现,以及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银行理财、社会个人财富的大幅增长,业内外资金对于保险资管机构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而保险资管机构开展第三方业务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契合保险、银行等机构资金特性;

大类资产配置与组合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股东资金带来先天优势,集团资源全方位保障服务水平;

市场化、多元化资产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方业务的不断增长,与保险资管机构的投研能力不无关系,这从业务能力和人员配置上可见一二。

在传统、创新、产品、跨市场四个领域方面,31家机构共获得16大类、294个业务能力牌照,其中,25家(80.65%)已开展第三方业务的机构已取得267项业务能力牌照,占行业业务能力牌照数量的90.82%,业务覆盖范围相较更为广泛。

同时,第三方业务直接相关条线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与2015年相比,与第三方业务直接相关的销售条线、产品条线、另类业务条线人才储备增速分别为10.63%、91.57%、31.02%,产品条线人才增长势头强劲。

调研报告称,为积极稳健地做好第三方业务,保险资管机构需要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回归本源;增强行业影响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注重系统建设,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时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