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三季报里有玄机!焦点公司又披露了哪些信息!

寿险三季报里有玄机!焦点公司又披露了哪些信息!
2017年11月09日 00:40 保险了没

随着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结束,寿险业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没了君抱着极大的热情与这些报告斗争了几天,拜各家公司报告口径不一、期间不一、数据单位不一、格式不一等各种不一所赐,直到今天,在发布之前,我们还是头大得要吐血。

唉,话不多说了,真的快没气力了。下面是正题,大家请随意~

page

1

25家保费环比下降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74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三季度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环比二季度增长约4%,实现利润约400亿元。其中,25家公司的保费出现环比下降,23家公司在三季度出现净现金流为负的情况。

今年前8月,寿险业保费同比增速达到22%,同比数据显示,增长势头似乎依旧强劲。快速增长势头能否持续?今年的环比数据提供了另一个维度。

刚披露的9月份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环比二季度的增幅为个位数,仅有约4%。其中,中小型公司的业务下滑明显,中融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幸福人寿、吉祥人寿、英大人寿下滑幅度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增长放缓一部分是淡旺季的因素,二季度是业务旺季,而三季度进入增员旺季,部分公司的业务出现下滑属于正常情况。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随着保监会连续出台抑制高现价产品的政策,寿险公司转向发力长期保障型业务,一时难以做大规模,保费的增长速度被调了下来。

23家净现金流为负

74家寿险公司中,有23家披露的现金流为负数,而二季度这一数字为17家,家数增加了35%。

比如华夏保险第三季度的净现金流流出73亿元,相较二季度流出的90亿元有所收窄;中融人寿出现了86亿元净现金流流出;富德生命人寿出现47亿元净现金流流出;建信人寿出现了42亿元净现金流流出。

净现金流呈现流出状态,可能是当期投资活动比较多,或者大额赔付较多,如果公司未来流动性覆盖率较高,后期并不会有流动性风险。

比如,建信人寿三季度净现金流虽然为负,但从整体上来看,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国债等优质流动资产足以应对负现金流,流动性风险仍可控。该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净现金流仍为正数。

但是,由于现金净流出的公司的增多,尤其是一些公司长期现金净流出,应关注其流动性风险,应考察保险公司是否持有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是否具有通过变现资产补充流动性的能力。

保险公司要改善现金流,控制流动性风险,需要持续地对资产进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当在现金流存在严重缺口等特殊情况下,不排除提前退出一些项目,可能由此产生损失。

在偿付能力报告上,一些公司也对净现金流为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记者在此整合了富德生命、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和中融人寿四家,可供参考。

富德生命:尚未收到综合评级结果

富德生命人寿在报告中解释称,今年三季度3个月内综合流动比率较上季度下降了8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三季度交易类现金流减少了169.46 亿元,3个月内资产预期现金流入总计增加了25.93 亿元,3个月内负债预期现金流出总计增加了14.37亿元。

富德生命人寿还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公司已通过保监会“偿二代监管信息系统”按时完成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的数据报送。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2017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恒大人寿:三季度净现金流-31亿

恒大人寿三季度净现金流为负数,其中业务现金流为正数,投资现金流为负数。

恒大人寿在报告中表示,考虑到整体金融市场形势和资产配置计划,在上季度末可投资金额较充裕的基础上,三季度逐步进行资产的投资与配置,故投资现金流出较上季度增加幅度较大,导致本季度净现金流为负, 但并非表示公司出现流动性缺口,公司整体流动性仍然充裕,9月底账面剩余资金37.3亿,本年度累计净现金流2.9亿。

在保证总资产收益的要求下,公司配置了大量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货币基金、短期存款等。上述优质流动性资产能满足公司可以预期到的退保、大额赔付、 满期给付。即使在退保率、赔付率突然上升的情况下,该类资产也基本能满足未来 的支付需求。

另外,为了丰富公司的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计划发行次级债。

前海人寿:净现金流转为净流入

前海人寿本季度净现金流转正。前海人寿一季度流出124亿,到二季度流出增加至255亿,三季度因为有比较多的到期资产,流出的情况得到转正。三季度的净现金流流入31亿。

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应对,前海人寿表示正在积极推动公司转型,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产品和长期保障型产品,加大新业务推动力度,提高保费预测的准确性,加强万能账户的流动性监控,增加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根据账户现金情况提前做好规划,防止万能账户出现流动性风险;加强退保经验数据回溯风险,提高退保支出预测的准确性。

中融人寿:正接受保监会评估工作组现场独立审查

中融人寿预测未来1个季度公司净现金流出18.35亿,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三季度末,公司流动性资产较多,可以有效应对净现金流出。

公司正着力加强分账户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强化利差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page

2

寿险业盈利凸显二八定律 

随着寿险业回归保障,大型上市公司,内控管理有效以及一直以保障为主或者提早向长期保障型产品转型的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突出,二八定律凸显。

根据寿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平安寿险、国寿股份、太保寿险等三家公司前三季度分别获得了357亿元、260亿元、72亿元净利润,三家合计689亿元的净利润总额占据寿险业利润总额约80%,国寿、平安、新华、太保和泰康为代表的上世纪成立“老5家”保险公司净利润占比更是超90%。

养老险公司同样存在这样的二八现象。例如平安养老险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6.79亿元,远超已公布偿付能力报告的养老险公司的利润总和。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型上市公司,内控管理有效以及一直以保障为主或者提早向长期保障型产品转型的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更强。随着近年来保险回归保障,一些寿险公司积极改善寿险业务结构,压缩趸交业务,注重提升期交业务占比,这令他们在越来越严的市场环境下尝到甜头。此外,在市场上耕耘多年、拥有更多市场资源和品牌效应的公司也更容易获得较好收益。

以太保寿险为例,该公司自2011年来,坚持回归保障本源,大力发展价值高、可持续增长能力强的个险业务,前三季度公司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467.9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期缴保费占比达到95.88%。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4.92%。

又如招商信诺人寿长期坚持销售高价值期缴保险,虽然其前三季度保费收入93.86亿元,排名行业40位左右,但是该公司多年保持良好经营效益,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3.43亿元,超过不少大中型保险公司。

国寿、平安争夺“盈利王”

近年来,平安寿险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不断逼近寿险老大中国人寿。虽然市场份额仍与国寿有不少差距,但平安寿险盈利能力快速增长,2016年净利润一举反超国寿,首次成为寿险盈利王。

今年以来,国寿负债端和投资端发力明显,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寿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第三季度保费收入1040.24亿元,环比增长4.28%,净利润140.57亿元,环比大增超一倍,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在所有寿险公司中均位列首位。这是曾一直霸占规模和利润双霸主之位的国寿,在2016年丢掉盈利王之位后,首次上演王者归来。

但若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平安“盈利王”的位置仍然巩固。今年三季度,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13.91亿元和133.31亿元,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均位列寿险公司第二位。不过,数据显示, 2017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保费收入为2979.07亿元,较国寿的4499.92亿元保费少33.8%,但累计实现净利润357亿元,较国寿的260亿元净利润多37%,利润差距较2016年进一步拉大。以此看来,寿险业规模和利润双霸主态势或仍将并存一段时间。

平安寿险强劲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其价值增长策略。平安人寿一直注重大力发展价值贡献大的代理人渠道,2017年前三季度,平安代理人数量同比增长27.9%至143.4万,代理人产能同比增长9.9%,受此影响,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5.5%至537.38亿元。

同时,平安寿险也受益于平安集团综合化金融战略和从“资本”驱动型向“资本+科技”双驱动型转型。截至2017年9月30日,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总量1.53亿,同比增长22.5%,其中27.1%的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天风证券认为,客户同时拥有集团内部3~4个账户后将产生高强粘度,降低流失率。

page

3

超三成险企偿付能力提升

“保险姓保”于保险公司的利好正逐步显现,一个表现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向好。各中缘由,保障型业务的资本占用低,随着业务结构中保障比重提升,资本释放开始显效。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75家有可比数据的寿险公司中,三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提升的有26家,占比超三成,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险企在列。

在偿二代下,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指标有两个: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的资本构成中含有附属资本,来自险企发行的次级债、资本补充债券等工具。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最低监管要求分别为50%、100%。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了77家公布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本文均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有可比数据的75家公司中,三季度末环比提升的有26家,下降的有49家。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记者表示,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因素较多,包括业务增速、业务品质(如退保率等)、渠道和费用情况、投资规模和结构、利润或亏损水平、资本补充因素(增资或发行次级债等)、股东分红、再保险情况等。

在三季度偿付能力环比提升的26家险企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偿付能力的提升与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相关。

以中融人寿为例,该公司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4.02%,较二季度末的132.26%大幅提升51.76个百分点,主要源自最低资本要求降低。其偿付能力最低资本由二季度末的18.6亿元降低到三季度末的12.8亿元,偿付能力得以提升。

恒大人寿也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在2016年启动战略转型后,业务结构调整显著,原保费收入占比明显提升,偿付能力提高。该公司三季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9.28%,较二季度末提升6.07个百分点,而此前二季度末其偿付能力较一季度末提升54.96个百分点。

此外,前海人寿三季末偿付能力为136.52%,环比提升13.05个百分点;华夏保险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4.49%,环比提升9.4个百分点;国华人寿偿付能力提升4.59个百分点,三季度末为123.10%。

二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逼近100%红线的富德生命和瑞泰人寿,也在三季度获得了提升。富德生命人寿最新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6%,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瑞泰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超过20个百分点,三季度末水平为127.62%。

除业务结构改善的因素外,还有资本增加提升偿付能力的情况。如三季度提升幅度最大的中韩人寿,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48%,环比提升216个百分点,这主要就源自于该公司8月份增资5亿元。此外,人保健康的偿付能力也大幅提升,由二季度末的235%提升到三季度末的351%,主要是因为9月份发行了总额35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

需要注意的是,在达到监管标准后,偿付能力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偿付能力,意味着资本冗余、使用效率低,会摊薄股东的资本回报水平。一般认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200%的水平较为适中。

2家偿付能力为负的公司在做什么

有人欢喜有人忧。尽管不少险企偿付能力改善,依然有公司偿付能力不及格,中法人寿和新光海航人寿仍未解决长期存在的资本不足问题。

中法人寿和新光海航2家公司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76.16%、-428.43%,环比各下降933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

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中法人寿自2016年9月末以来被暂停开展新业务。中法人寿表示,该公司已启动业务管控、费用管控、投资管控等偿付能力管理的相关措施,并对偿付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密切追踪。为使公司尽早正常经营,中法人寿称,将加大与各方的沟通力度,加快公司增资进程。

新光海航也因偿付能力不达标,在保监会的季度监管评价中,连续被评定为D类保险公司。目前,保监会已暂停该公司增设分支机构,责令该公司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就现阶段偿付能力状况,该公司于第三季度推动召开了公司董事会,对近期监管政策进行了探讨,要求管理层维护公司持续稳定运行,加强各项风险的防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