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只有建立靠得住的信用体系P2P才能出现

马云:只有建立靠得住的信用体系P2P才能出现
2017年04月24日 19:05 P2P日报

文/零壹财经

4月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马云表示,社会首先要打造一个真正的扎实靠得住的信用体系。只有建立这个信用体系,所谓的P2P才可能出现。 

马云指出,新金融是要求金融体系创造出一个普惠且公平的环境,目标是“让一个老太太和工商银行董事长享有相同的权利”。 

此前,马云曾表示互联网金融有三个必备要素:数据、信用体系和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没有数据做互联网金融,我认为是胡说八道。”他认为,如果不具备这三个必备要素,那么一定做不好互联网金融。 

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 

我觉得做CEO主要是两件事,一是看未来的机会,二是看未来的灾难。绝大部分的老板,如果你不能看到未来的机会,你没办法去激励你的员工。CEO另外一个职责,你要看到未来有什么灾难,什么麻烦,如果你能够知道,这社会一定会出这样的麻烦,并且你提前做好准备解决这个麻烦的方法,你就有可能会很成功。所以我自己觉得作为CEO两个职责,全体员工以及所有人都开始提心吊胆,对未来没有信心的时候,你必须看到希望所在。所有的人都在畅想未来的时候,你必须看到灾难所在,而任何一次灾难,任何一个麻烦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机会。 

我自己不断讲一些我的观点和看法,因为在座很多是年轻人。我们这些人都应该这么讲,我家里面,我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一个职工,但他对于文艺的爱好,一路努力,后来做了浙江曲艺家协会的主席,别人说他是高干,我都不知道他是高干,他不就是一个戏曲爱好者,我妈更是一个普通的人。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有钱有势的父母,没有有关系的舅舅,我们没有昨天的积累,没有今天的资源。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是对未来的判断,而未来的判断至少是十年以后,你认为这个世界会有这样的问题或者有这样的机会,你坚持往这个方向去走十年,也许就会有一定的机会。我们不能跟别人拼昨天,我们也许也没办法跟人家拼今天,我们必须跟人家去拼未来我们怎么看。 

所以呢,今天在我看来,其实我最近讲得比较多一点,我对未来30年(的看法是)整个世界的变化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未来三十年,社会矛盾激烈,企业的冲击,各行各业都会碰上巨大的冲击。所有的人,如果你感到悲哀、你感到担心,那它永远是一个麻烦,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那么它将会是你一生难求的机会。我不断要重复,因为我是老师出身,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当这么一家公司的CEO。今天我学了这么多东西,了解了这么多数据,接触了这世界上这么多优秀的人,我觉得我有一个责任,去把这些想法跟别人分享,不是说我不愿意讲话,其实每次讲话是很累的事情,但我觉得这是个担当,是责任,你必须去分享未来,去思考。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在骂我,其实也不是很多了,部分企业说我们把他们的超市商场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觉得,15年以前,我在全国各地至少两三年内讲过两三百次这样的演讲,提醒大家互联网电子商务对各行各业会有冲击,但没有人把这话当成刺激,那时候我是Nobody,我也不是什么,讲话等于白讲。今天既然我已经有这样的资源,我还是要告诉大家,未来二三十年这个世界的变化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绝大部分人是很倒霉的。 

未来不用互联网去发展业务,就像100年前不用电 

那我首先要讲到的是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前20年一定是技术公司的事情,后面二十、三十年一定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从互联网技术进入互联网时代,未来30年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不跟互联网挂钩,你不利用互联网去发展自己的业务,你就会变得比100年以前或者几十年前不用电一样可怕,甚至比断了电更可怕。所以,我自己还有一个观点:今天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落后的思想似乎想保留昨天这种想法被拥抱技术的思考冲击了你。 

全世界大家讲现在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我个人认为,实体经济从来没好做过,做企业难做,什么时候告诉我企业好做过。成千上万的企业在中国,多少企业在努力,剩下了这么一点点的企业家,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努力和运气超越常人的。实体经济从来没好过,今天也不好过,但是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完全对立起来。我经常听到网上有一句话叫实体报国。这句话我总觉得那么别扭,好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常讲的话,实体和虚拟不应该对立起来,没有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这样的结合,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未来真正的经济。 

也只有中国把互联网经济称之为虚拟经济,真正的虚拟经济是什么?虚拟经济在欧美主要定义为金融机构,在中国是没人敢批评金融机构的,因为批评金融机构,你就贷不到款。实体经济的真正的定义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生产制造,第二是流通。生产制造过去的3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流通环节我们做得相当不行,正因为流通环节做得不行,我们今天也出了大量的问题,包括库存、包括积压,包括产能过剩,因为我们对市场根本不了解,还是按照想当然在做。所以在欧美国家,特别在美国很多实体经济由于受到了冲击以后经常反思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就没有抓住互联网这一波,我为什么不用互联网改变自己。而我们这儿似乎人人觉得批评互联网好像是很光荣的事情,觉得都是你(互联网)害的。这世界上没人想故意害你,是你自己去没弄好,而且也不是实体经济都不好,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太好。也有实体经济很好的,特斯拉不是蛮好,苹果不好吗? 

所以,我并不觉得互联网要担任、担当起今天经济不好或者实体经济不好的替罪羊,相反所有的企业今天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怪一个技术的时候,那只是你倒霉。另外一点讲,我那次在深圳互联网IT领袖峰会上面也讲了一点。一百多年以前中国人最恨的一句话,别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那是身体上虚弱,但是在今天为止,我们要思考的我们的知识结构文化让我们真正变成“网络病夫”。我们在埋怨,我们抱怨,我们不改变自己、不学习。这些才是挺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适应未来,如果你不能创造别人,至少要做到适应未来,你如果不能创造变化,你至少要拥抱变化,或者适应变化。 

五个“新”冲击各行各业 

所以我讲了很多遍,还是想唠叨地讲:未来中国在10年到20年内,五个“新”一定会冲击各行各业。 

第一,新零售。有人讲这个新零售一直就是零售,他讲得也对。我的观点就是说,线上线下物流数据必须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零售体系。互联网企业像我们这样做电商,从来没觉得打败超市是多光荣的事情。超市商场也不要觉得你能够打败互联网,或者赢了互联网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未来我们所有的零售行业要学习的不是你怎么会卖东西,而是怎么去服务别人。学会服务是不管你是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也好,还是线下零售也好,最重要的事情。一切不是以企业为本,你不是以成本为本,不是以资源为本,而是以人为本,以每个客户、单一的客人如何为他服务。所以零售行业启动了第一波的冲击,刚刚过去。 

第二,新制造,这是第二波的冲击。原来制造行业讲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这些这些话,这是我们听得最多的。所有的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的劳动力等这套东西很快会全部被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取代。以前我们希望买的东西越来越标准,今后一定是个性化,如何把个性化的东西的标准化,把标准化的个性化,这是未来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也想告诉大家,出现大数据以后,未来巨大的变革对中国制造业是冲击远远超过零售行业。 

我现在先提醒大家,在广东地区,原来我们以出口加工、以流水线为作业的很多单位,你还在(宣扬)什么我的流水线、有哪些最新的机器功能等等。这些冲击在10年到15年以内会令人非常恐怖和担忧,一切的机器设备会越来越智慧化。 

手机本来是种普通的电话,加入了操作系统,加入了移动芯片以后,打电话只占了20%的功能,80%的手机跟电话跟打电话没关系,手机成为了人身体中的一部分。手机是陪伴你时间最长的,因为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移动,陪伴你超过了你父母、超过了你老婆对不对?我们晚上醒过来摸的不是老婆是手机。未来的汽车如果加上操作系统以后,大家想象过没有,交通的功能最多不会超过40%,那么还有60%汽车将用来干嘛?我们以后所有的电话、电灯……只要通过电的东西都会变得智慧化。所以新制造的冲击很快就会来临,而且这个来临是你今天看着它到来的。而且你如果不去做这个准备,我觉得麻烦的一定是你。 

第三,新金融。刚才洪董事长(指民生银行董事长洪琦)也讲到了新金融,我理解的新金融其实最大的变革是由原来的“二八法则”要变成“八二”——原来的金融机构只要服务好20%的大客户就行了,服务好国有企业,服务好跨国企业,服务好有钱的企业,我认为他们叫服务20%的客户赚80%的利润,日子过得非常之好。但是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八二”,也就是说你必须服务好80%昨天没有被金融机构服务的东西,未来的金融必须是普惠的,未来的金融必须是对每个人公平的。如果你今天不去思考80%的没有被服务的,你不去思考金融让每个人拥有公平的权利,你没办法做;如果你不去思考如何让金融变成真正的普惠,你没有这个机会。 

其实,我自己觉得我挺骄傲。大概在12年以前,支付宝的同事问我,他说马云,你觉得支付宝未来到底怎么想象?怎么挣钱?以及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我说我没有什么想象,怎么挣钱?只有一个要求:我希望支付宝能够让任何一个老太太,她的权利跟工商银行的董事长权利是一样的。因为刚好那天,我隔壁一个邻居老太太说晚上回家晚了,他们回到家以后断了电,电费忘了交,电就全停掉了。老太太大清早起来,然后去银行门口排队,排了很长时间,钱交掉以后才能(有电),但是我们那些大行长、大银行家们,你们可能叫秘书去付个钱就行了。我觉得只要手机上按一下,不管你是省长、市长、行长还是老太太,等一下都能付掉,这个就叫做新金融。 

当然人家会这么讲了,说现在微信支付跟你们支付宝竞争得很激烈,你怎么看?我觉得多好,特别有人讲,我们支付宝打了十几年,所有的政策我们跟银行争夺,最会和央行搞下来,结果人家顺势而上。我说很好,只要有人参与,能够把“二八”变成“八二”,这个社会进步我们都有好处。 

第四,新技术。什么是新技术?技术在未来的30年所发生的变化也远远超过过去30年IT技术、PC芯片、PC的操作系统、思科的路由器等。这个行业发展会非常迅猛,使得绝大部分的欧美国家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发达城市、大企业充分掌握了IT技术,使得企业越来越强大。但是未来由于互联网导致的数据技术,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数据将成为所有企业创新的能源。 

如果这是一个基础的话,未来在移动芯片、移动操作系统各方面所诞生的新的技术将会层出不穷,所以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东西大家不要把它当概念。我这儿提醒大家,你听不懂没关系,但是你不要去抵抗它。听不懂唯一的办法,赶紧把你们公司的年轻人叫起来,叫他给你解释解释,如何能够支持你往前。更何况这些技术不是要靠大量的成本投入下去才能做到,你只要今天相信未来,一直这样去努力一定会有机会。 

最后,新能源。第一代能源是煤,第二代能源是石油,第三代能源是数据。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煤为主的能源造成的商业模式是工厂;第二次以石油为主的,整个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革命诞生了公司;这一次将会以什么样的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这个值得在座所有的大小企业家去思考。 

接下来,我认为新实体经济将会诞生起来。未来的30年会有很多的新型实体经济,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所谓的实体经济就是制造和流通。互联网的职责就是创造更多的新实体。我们大家讲去救实体经济,我觉得该淘汰的实体经济必须淘汰掉,不是所有的实体经济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虚拟经济都是糟糕的。我们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那些能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的东西必须咬牙切齿地破坏、要把它淘汰掉,不能借这个理由再让我们回到昨天。落后生产力必须淘汰,所以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把虚拟经济、把数字、把信用体系建立起来,跟实体经济互相支撑,真正打造有希望(的经济)。 

其实新金融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信用体系,传统金融我自己也反正跟它们闹了很多年了。我很尊重他们,没有过去30年的“二八理论”,中国经济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好。但是事实上我们今天中国很多银行放贷款依旧靠抵押,这跟一百多年以前的当铺没有区别。一百多年前到当铺去,你要把东西给他,他把钱给你,你现在说把抵押给他,他把钱给你,有什么区别?没区别。因为整个中国社会缺乏信用体系,没有信用体系的这个社会所有的商业活动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 

所以新金融也好,新技术也好,大数据也好,首先为一个社会打造一个真正的、扎实靠得住的信用体系,只要鉴于这个信用体系健康以后,所谓的P2P各种各样才可能出现。未来一定会诞生大批的新实体经济,大家不要觉得实体经济一定会好,未来是新实体经济真正有创造价值,真正可以普惠,可持久发展的经济才有可能好。 

人不要和机器比脑力,因为肯定比不过 

还有一个最近最热闹的机器人和人的关系,AI最热门了。人工智能互联网是基础设施,随着数据的大量产生,对数据的运用已经变成,人是不可能(超过AI)。以后有人说我是学数据分析的,这个人可能就没工作了。因为未来的数据,大到你不可能用脑子去算,一定是用人工机器。云计算、大数据这两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大是指大计算,数据是指云数据。很多企业现在跟我讲,我们早就是大数据了,他以为数据多就是大数据,很多政府都说我们早大数据了,大数据的大是大计算的大。数据是云的意思,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过去的时代,特别过去二三十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在流水线上面特别明显,未来的二三十年我们将会把机器变成人,机器将会做很多很多东西,但是AI未来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方向——美国现在让AI机器去做人能做的事情,这个我并不一定认同。尤其美国的AI现在是几个学者提出来的,这些学者确实绝顶的聪明,他们看到了未来,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也是也有点意思。我最近前段时间去美国跟一些学者交流以后,我也昏倒,他们搞AI的人里面有很多是医生在里面去研究,说要把人脑和机器合在一起,这个我就不太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因为我们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不到3%,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大脑都不了解到3%,你让机器去学习那个,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尤其是这两年吹得比较神乎的事情,人跟机器下围棋输掉了,我要是围棋高手我根本就不会去和机器去比,因为肯定比不过它。 

机器和人比聪明,人肯定没有机器聪明。人类不要愚蠢到跟机器比谁力气大,你没机会;要跟机器比谁跑得快,你没机会;要比谁聪明,你更没机会。机器永远记得比你牢,因为它不会忘掉。机器永远算得比你快,机器永远不会生气。你下围棋人家是搞500个脑子跟下,它又没有情绪,我们下围棋的目的就等人家下一步臭棋了我搞一搞,结果人家永远不下臭棋有什么意思啊? 

所以我自己觉得机器必须要人做不到的事,所以我个人觉得人工智能,还有一种叫机器智能,机器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模式,机器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就像汽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如果早期发明汽车的时候,汽车按照人走路的模式应该这么走,但汽车实际上是轮子走路。所以我的看法,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机器打败人、取代人、做得比人好不算什么。机器要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这样做,才有机会让机器永远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人类最大的对手。 

下面一个问题,由于人工智能也好,机器智能也好,未来的30年一个巨大的变革是职业,我们所有的就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家可能在网上看见,几个星期以前杭州有两个抢劫犯抢钱,晚上连闯了三个超市被抓住,结果只抢到了1600块钱,怎么杭州没钱了呢?人家都用手机付钱了,你冲进超市都没现金了,现在还有没有人听说去抢出租车司机的?没有了吧。以前出租车司机有cash(现金),现在人家出租车司机都用滴滴快的,用这个用微信、支付宝付费。特别是杭州在西湖边上有个要饭的,前面放一个二维码。现在人们出去没钱付了,扫一下就可以了。 

很多的就业将会消失掉。每次技术革命冲击了就业,但也创造了新的就业。1870年美国50%的劳动者是农民,100年过去了,农民不到了2%。大家对我们好像意见很大,说你们这个淘宝天猫出来以后对实体工业、零售冲击很大,淘宝和天猫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达到3300万人,这是一个最保守的数据。请问,在中国你们有没有发现超市丢掉了一千万就业?有没有一个商场说我们破产了?没有!相反,原来在城市里面做建筑工人的那些工人们大家想过没有?原来在城市里房地产高速起来,建筑工人是很多的,突然房地产不行,这帮人去哪里了?去做快递了。原来的复员军人出来以后去了哪里了?去了快递了。原来超市里面做得不好,那些人去哪里了?去服务体系、去电商的服务机构了。 

就业一定会大面积地转移,所以我想昨天大家看到的技术活很多会被取代,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甚至包括在座的CEO们。我想30年以后,《时代》杂志封面的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个机器人。它记得比牢,算得比你快,更加理性,没有情绪,它根本不会对竞争对手生气。 

所以,过去我们聚焦技术,未来要聚焦文化,刚才我问了梁建章那个问题,人真的活到一百岁不算难事。因为未来互联网、大数据、大计算数据能力的提升,未来30年我们一定能看到癌症被攻破,艾滋病会突破,我们一定能看到人类活一百岁不是问题。但是同时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确实没有那么多就业,你认为怎么活嘛?我自己想象也是挺可怕的一个事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可能10年、20年以后人类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不到,一个礼拜可能就工作了三天。有人说这个不可能。我告诉你,你爷爷的爷爷一天工作16小时在地里,那时候觉得已经很忙了,但是到你这儿一天工作八小时,一个礼拜有两个星期天,你都觉得时间不够。未来人真的只要工作三四个小时,休息天就是很多,因为原来我们一辈子可能只去了30个地方,今后一辈子可能去300个地方,甚至3000个地方,这个世界会变成非常的流动,所有的行业都会变成这样。 

上世纪讲的制造业,未来的世纪讲的是服务业如何让人高兴,包括我前两天去的东北去看二人转,觉得挺有意思。我们中国人的有些词是很难翻译的,比如我在美国碰上一帮人,有人搞音乐搞电影搞点事,他们说你干嘛的,我说我是搞文化的。美国说:“噢,你是搞博物馆的、搞图书馆的”。其实就是搞娱乐的嘛,但把它说成搞文化的,大家就摸不着头脑了。但其实娱乐才是真正的艺术,让人快乐,让人娱乐,这多好的艺术啊。所以我自己觉得,未来的世界会变得速度会非常快,很多行业要搞清楚到底这世界能够创造什么价值。 

由此可见,因为技术的发展,教育必须改革、必须发展。今天早上我们我跟五个大使在讨论讨论未来的问题的时候,我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未来30年世界变化会非常之快,而且会非常的痛苦,大家不要觉得痛苦有多大。第一次技术革命产生的结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产生的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体能;第二次技术革命释放了距离感,火车飞机出来以后整个世界的力量发生了变化;这次技术革命释放了脑力,所以未来30年这个世界的痛苦要远远比快乐多多了,因为很多问题我们没碰到过,人类没有碰到过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看看觉得很高兴,但是一百多年前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两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的时候,那时候的人类是很痛苦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所以我觉得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我们从知识要开始教文化,要让孩子们要有创造力、创新力、创意,更加上要保持好奇心。然后再一个对企业家来讲,我希望企业家记住,原来我们叫entrepreneur,以后要叫netrepreneur,(net+entrepreneur)全部都在互联网上。未来这30年,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是属于用好互联网的那些公司。所以给大家一个最后的介绍,想清楚今天80后使用互联网的人在今天的世界有4亿人,再过十年,90后、00后、10后,也就是再过20年,这个世界有50亿-60亿人全是用互联网的,你去想一想看,你今天的第一抵触有什么用?所以希望大家高度关注三个“30”:第一,关注未来30年;第二,关注30人以下的企业;第三,关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未来有希望、有期待、有准备,谢谢大家!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