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被拆后续 华赢凯来董事长称要转去别地实验

巴铁被拆后续 华赢凯来董事长称要转去别地实验
2017年06月25日 15:35 P2P日报

针对“巴铁被拆”事件,自称“巴铁之父”的华赢凯来集团董事长的白志明回应称:“那不叫拆,叫转移”。据法制晚报报道,白志明称巴铁还准备去印度、美国还有国内的其他城市进行试验。 此外,对于巴铁项目兑付是否出现很大困难的问题,白志明则表示:“兑付在顺利进行中,非常顺利。”电话中,他重点强调了“转移”两个字,“完成使命了,去别的地方再去试验。”

1

华赢凯来董事长:巴铁将转移其他城市 兑付非常“顺利”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官方的消息表明,北戴河区将在月底前拆除“巴铁试验线”,恢复道路正常通行。“巴铁”将被挪移至现场旁的一个停车场内,等待下一步处理。

这一说法得到了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的证实,这名工作人员对于“拆除”一词并不是特别认同,他坚持“巴铁就是被转移到空地上而已”。

针对巴铁项目兑付出现很大困难是否属实的问题。白志明则称:“兑付在顺利进行中,非常顺利。”

以下为法制晚报和白志明对话原文:

法制晚报:巴铁还要去哪个地方进行试验?

白志明:去印度、美国还有国内的其他城市,“仍在联系当中”。

法制晚报:方便透露下巴铁将转移到国内的哪一个城市吗?

白志明:还没确定,确定后会告诉大家。

法制晚报:目前巴铁还要进行哪一方面的试验?

白志明:试验已经完成了,数据也已经完成了,就该生产标准车辆了。

法制晚报:标准车辆是哪个公司在生产?

白志明:在秘密进行,低调进行当中。暂时保密。

法制晚报:巴铁原来的合作伙伴不是上海振华重工、常州今创集团和苏州奥杰等公司?

白志明:现在没有了,我们现在找的是国际大牌公司合作。不找国内的公司合作了。

法制晚报:都说巴铁项目的兑付出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否属实?

白志明:兑付在顺利进行中,非常顺利。

2

兑付真的顺利? 投资者钱难回来

今年5月20日,华赢凯来首次披露具体兑付方案,包括率先兑付1%、房产兑付以及实物兑付等多种方式。在《华赢凯来 兑付情况说明及方案》中,白志明表示,该公司去年8月份就开始发生兑付危机,公司管理层从上至下工作全线停滞。 “巴铁项目依旧是偿还投资人债务的优质资产……巴铁项目的运作一直没有停滞,试验一旦成熟,其收益可完全覆盖债 务,客户债务可实现快速清偿。”此外,华赢凯来还给投资者提供房产兑付、实物兑付的方式,投资者可以自愿选择是 否兑付。

不过,关于华赢凯来的兑付进展或许并不能用白志明所称的“非常顺利”来形容。

“我们的钱肯定要不回来了。”看到“巴铁被拆”消息的李玲,很冷静地给丈夫的微信上敲出了这样一句话,之后,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担心了一年多,总觉得还有希望,现在失望彻底破灭了。”

根据李玲的说法,当时受了业务员的蛊惑,投进去了10万购买了巴铁项目的股权,大半年过去,除了100块的利息,她什么都没有要到。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巴铁”风波一周年后,华赢凯来的投资者仍在四处追讨投资本金。2017年6月17、18日,十余位来自北京房山区的华赢凯 来投资者的投诉电话称,华赢凯来至今未能兑付他们的投资本金,华赢凯来董事长白志明此前承诺现金兑付1%,但目前 也只有少数人获得兑付。所谓兑付1%承诺的含义是,10000元投资本金兑付100元,从10000元的单笔投资额开始兑付, 逐渐扩大到更大额度单笔投资的兑付。

而多名华赢凯来投资者证实,他们并未获得该1%的兑付。十余名投资者中,仅有一位声称确实已经收到华赢凯来1%,共计数百元的兑付款。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投资人透露:“我7万块钱,要是能兑付1%就是700块,在 老家也能过一个月了,但是他们一直没给。”。另一位来自甘肃在北京打工的投资人也表示:“自己一共投了25万元, 去年9月份之后再也没给利息了,本钱到现在也一分钱没见到。”

针对多名投资者反映尚未收到1%兑付的问题,华赢凯来北京总部相关负责人则向《每日经济新闻》回应称,截至目前, 现在按合同数来说,已经兑付了三万多份合同。该负责人表示:“5月31日开始到现在,每天都在兑付。平均每人最少兑到一份。”

华赢凯来北京总部相关负责人还称,实物兑付的电商平台目前尚没开启。现金兑付了三万多份合同,其他兑付还包括房 产,汽车。“我们的价格都是市场价,没有高于市场价的。房产我们是和开发商合作好的,首付的30%可以用债权抵。 房产也兑了不少,汽车,这周我们又有签了房产的合同,百八十万(金额)那是轻松的,现金。”

而6月23日,《经济日报》发表“巴铁”神话落幕 骗局仍需彻查”的评论报道指出: “巴铁”项目不仅把众多投资者拖下水,还以高大上的投资规划诱惑地方政府,让后者为其“站台”造势 ,打造所谓的“巴铁试验线”蒙骗投资者。如今,“巴铁”神话虽已落幕,当地政府也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其衍生的金融骗局却并未终结,仍需要彻查追索,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巴铁”事件应成为一个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地 方政府不要偏听偏信,对不懂的东西要抱持冷静态度,多征求征求业内专家的意见,而且不要轻易替商家站台鼓吹,以 免形成利益捆绑,使政府公信力蒙受损失。

文章综合自法制晚报、金融虎、每日经济新闻、经济日报等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