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深度报告:大前装下游市场空间巨大

汽车电子深度报告:大前装下游市场空间巨大
2017年04月11日 19:25 乐晴智库

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加速,电子智能联网多重驱动

汽车电子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汽车电子产业内涵丰富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分为车体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 车载汽车电子系统。目前,电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 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性能,使汽车从代步工具成 为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

乐晴智库,全球行业和公司深度研究(微信公众号:lqzk168 )

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汽车控制系统就开始从机械控制转向电子化的过程。先后经过独立控 制、集中控制和整车控制 3 个阶段的发展,目前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成本占比不断提升,一些豪华车型的电子产品已占整车成本 50%以上。

可以说 汽车电子产品已深入现代汽车控制各个子系统。与此同时,车载电子系统也快速发展,汽车 音响,车载通讯等系统渗透率持续提高。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 车电子两大分支(车体电控系统及车载电子系统)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电子化、联网化方向 发展,带来汽车电子发展的全新纪元。

本文完整报告下载: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

汽车电子分类及产业链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我们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大类:车体电子控 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

车体电子控制系统:与车上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臵,主要应用在发动机及底盘;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以及车身电子系统。例如电子 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化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 动变速器、电子转向系统等。

车载电子系统:指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臵,它和汽车本身的行驶性能并 无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了汽车信息系统(如行车电脑)、卫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影 音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

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由三个层级构成:上游为电子元器件(代表厂商:恩智浦,英飞凌等), 中游为系统集成商(代表厂商:博世,电装等),下游为整车制造厂(代表厂商:奔驰,宝 马等),其中上游元器件提供商又可以分为 Tier 2 元件供应商及 Tier 3 后段厂。相对于消 费电子,汽车电子对于安全性要求高,行业具有 TS 16969、ISO 26262、AEC Q100 等多种 认证标准,认证周期较长,厂商进入整车厂配套体系大概需要 2~3 年的认证周期。目前汽车 电子产业链主要掌握在国外几个大厂手中,行业集中度较高。

随着 AI 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相关新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在汽车领域 渗透。我们认为智能化,电子化以及联网化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传统汽 车电子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换代:充电系统、整车控制、驱动系统、储能系统等子系 统都将迎来新的产业升级机遇。此外,具备全新功能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也将进入市场导入期。 汽车电子供应商及产业链相关公司将从本轮技术升级中得到确定性成长。

国内前装市场驱动汽车电子高速成长

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领跑全球,汽车电子下游需求强劲

近年来,世界汽车总销量整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根据世界汽车组织的统计,2016 年全球 乘用车销量 6946.44 万辆,同比增长 4.75%。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成 熟期,中高档车辆销售占比较高,但总体销量平稳。美国日本市场在 2015 年均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下滑,欧洲 2015 年总体乘用车销量小幅回升,但总量仍小于 2011 年水平。

与全球汽车市场缓慢增长不同,国内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消费者需求旺盛,成为全球汽车市 场最为强劲的增长引擎。2016 年,国内乘用车销售累计 2429.22 万辆,同比增速达 15.08%, 而同一时期全球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速只有 4.75%。我们判断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以及乘用车在 二三线城市的进一步渗透,国内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中高行业增速,为汽车电子市场提供强劲需求动力。

相比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国内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15 年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 为 125 辆/千人,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均在 500 辆/千人以上。

可见国内 汽车市场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显著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 还远未达到增速拐点。根据相关产业调研,国内汽车产业增速拐点应该在保有量达到 4 亿辆 时,而 2015 年国内汽车保有量仅为 1.72 亿辆。由此可见,国内汽车市场仍将在较长时间内 保持中高速成长。根据易车尼尔森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将保持 7%的增速。

我们认为(1)虽然国内汽车市场仍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仍处于中高速成长阶段并将在未来五年内内保持这一趋势;(2)消费及产业升级将进一步提振汽车行业需求。下游整车市场为 汽车电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国内汽车电子市场有望迎来快速成长。

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为国内汽车电子厂商提供超车机会

国内整车品牌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在紧凑车型领域已经体现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根据2015 年地区乘用车销量增幅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国内新增乘用 车的主要驱动力。国产品牌由于较高性价比在二三线城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尼尔 森和易车网的统计,2015 年乘用车市场国产品牌占比已达 37%,2020 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53%。

国产品牌在乘用车市场迅速崛起。 相对于国外整车厂商,国内整车厂对于国内汽车电子厂商接受度更高,很多国内汽车电子厂 商已经是国内汽车品牌供应商。

我们认为国内品牌整车厂崛起将为国内汽车电子厂商提供良 好的弯道超市机遇,产业链相关厂商有望走通从后装到前装市场,从 Tier2 到 Tier1 供应商 的发展道路。

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后装市场助力汽车电子发展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06~2015 年国内汽车保有量 CAGR达 14.75%。截至 2016 年三季度,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到 1.88 亿辆并有望在今年突破 2 亿 辆大关。较高的汽车保有量为后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伴随乘用车的普及渗透,国内乘用车也逐步进入维修保养高频时期。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中国乘用车平均车龄 3.3 年,一线城市平均车龄 3.6 年,均开始进入保养高频期。

后装市场中车载电子系统市场垄断度及产品认证门槛相对较低,将先于车体电子控制系统发 展。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15 年国内导航后装市场规模已超 1100 万台。汽车后市场的进 一步规范改善以及乘用车陆续进入保养维修高频期,车体电子控制系统也有望在未来实现快 速发展。

汽车电子化程度持续提升,价值量不断升高

电子系统日益复杂,整车成本占比不断提高

近三十年来,汽车电子在汽车工业中发展迅速,已经被公认引导了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又 一次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催生汽车电子行业的不断进步, 完成了从机械化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变革。而电子产品整车成本占比不断提升,其主要原因有

(1)汽车电子复杂度不断提高:从最早期的车载无线电、电子点火装臵到如今的安全控 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等多种机电一体化单元的组合,系统复杂度不断提高,单车价值量提 升;

(2)汽车电子持续升级:电子产品功能日趋强大,产品升级提高产品价值量。我们认为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必将在智能化、电子化、 联网方向掀起又一轮技术变革并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的预计,2020 年汽车电子系统的成本占整车比重将达到 50%。

同时,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 展也极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根据 IHS 统计,特斯拉 Model S 2013 款中控屏系统 成本已达到 800 美元以上。我们认为在量、价双重作用下,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近在咫尺。

高端电子产品持续渗透,加速行业发展

随着汽车电子产业的成熟以及整车销售的日趋激烈,汽车电子呈现持续向低端车型渗透的行 业特点。很多汽车电子产品已经从高端车型的专利成为普通车型的标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不同厂商称呼不同,有 ESP、ESC、VSC 等)的发展历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行业趋势。1995 年博世 ESP 首次出现时只在奔驰 S 级轿车上装配。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价格下降,博 世 ESP 已发展至第 9 代并在雪铁龙等中级车普及,比亚迪速锐、瑞麒 G5 等国产车车型也开 始装配 ESP。根据相关统计,目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达 25.5%。

车载电子系统也呈现这一特点,宝马的 iDrive 系统,奔驰的 Command 系统,奥迪的 MMI系统等,均首先出现在品牌的旗舰车型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以及汽车厂商之间日益激 烈的竞争,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功能也都渗透到了入门级车型上。又如汽车中控系统,曾经汽 车中控显示屏导航系统只安装在高端车型上,而如今,前装车载导航渗透率达到了 20%左右, 成为普通车型的基本配臵。 我们认为高端汽车电子系统进一步向中低端汽车渗透是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提 高单车电子系统种类及成本。相比于高端车,中低端车保有量更大,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 高端电子系统低端渗透的产业趋势将极大提振汽车电子市场,带来量、价双重实质性提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振汽车电子需求

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截至 2016 年6 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新能源车相关政策 30 项,其中推广政策 7 项,行业规范规则 8 项, 充电基础设施设施政策 4 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 5 项,行业管理政策 6 项。

2016 年 11 月29 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大幅提升新能源车和新 能源应用比例,到 2020 年实现当年产销 200 万辆以上,累计产销 500 万辆。而根据中国汽 车工业协会数据,16 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 51.7 万和 50.7 万辆,同比增长 51.7%和53%。考虑 2020 年产销 200 万辆规划,我们判断 2017~2020 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将保持至 少 40.9%以上的年复合增速,行业保持高速成长。

我们认为国家对于新能源车支持态度不会改变,明后年相关部门仍会较大力度支持新能源车 行业;各大整车厂也持续进行新能源车的研发,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车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 高,因此我们判断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成长。

汽车电子在不同车型中价值量不同,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远高于传统能源汽车。传 统紧凑型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 15%,中高档车这一数字提升至 28%。目前混合动力轿车汽 车电子成本占比 47%,纯电动轿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达 65%,并且成本比例仍在进一 步提高。新能源车产销量的提高将直接提升汽车电子行业市场需求,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 又一重要驱动因素。

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驱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传统汽车电子系统持续升级的同时,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目前看,自动驾驶 和车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导入前期。我们认为在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 驱动下,汽车电子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行业升级并大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

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驱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传统汽车电子系统持续升级的同时,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目前看,自动驾驶 和车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导入前期。我们认为在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 驱动下,汽车电子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行业升级并大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

2016 年以来,自动驾驶概念持续发酵,相关技术研发以及投融资事件呈现密集井喷态势, 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兴技术。根据 Gartner 最新发布的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强市场预期阶段,我们判断各大厂商将进一步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 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关注相关领域投资机会。

未来五到十年,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市场逐渐步入快速增长期,为 汽车零部件厂商带来快速增长机会。同时,软件也将驱动多数附加功能的发展,为软件供应 商带来巨大潜力。我们认为自动驾驶领域将成为汽车电子行业最具潜力的子领域并带来新增 市场空间,传统汽车电子厂商和市场新进入者都将获得成长机会。

车联网技术日渐成熟

美国交通部在《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当中首次提出车联网概念,随着 移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等上游技术日渐成熟,车联网也逐渐进入市场导入阶段, 成为未来汽车电子市场重要分支。根据 GSMA 和 SBD 的预测,2009~2018 年全球车联网市 场快速成长,CAGR 将达 26.65%。

国内车联网市场在技术、资本以及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也快速发展。2010 年以来,国家相关 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车联网行业发展。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投资进 行车联网行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并购,抢占行业未来发展入口。如腾讯和阿里分别于四维图新 和高德合作;腾讯推出路宝盒子,阿里推出智驾盒子;百度推出 Carnet 开放车联网协议。 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将驱动汽车电子升级并打开新的汽车电子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汽车 电子单车成本占比。我们认为汽车电子行业将伴随着车联网行业快速发展获得强劲驱动动力。

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电子行业全新驱动引擎

如前所述,(1)前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后装市场启动;(3)汽车电子持续升级,单车 价值量不断提高;(4)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促进四轮驱动,推动汽车电子市场持续成 长。随着汽车电子新技术的导入以及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汽车电子行业将进入整体快速 发展阶段,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增长。目前,消费电子增速逐渐放缓,我们认为汽车电子有望 接棒消费电子,成为电子行业新的驱动引擎。在汽车电子 IC 市场中,这一趋势开始显现, 根据 IC Insights 的预计,汽车电子市场将是 2014~2019 年 IC 细分市场领涨者,CAGR 达6.7%。

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已达 1906 亿美元, 行业增速保持在 7%左右。而 2015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产业规模达 4500 亿元,行业增速达17.10%。相对于全球变现平缓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仍保持中高增长并带来汽车电子行 业高速成长。

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临近,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迎来量价齐升,整个产业链投 资机会将会不断出现。我们预计未来 5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保持 15%以上的行业整体增 速;一些细分子行业,如车载信息系统,ADAS 系统等,行业增速有可能超过 20%。

汽车电子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高,国产厂商专注细分领域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分类情况

汽车电子市场按照产业链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上游为汽车电子元器件厂商(Tier2)和后段厂 (Tier3)。其中:Tier2 厂商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主要包括 IC设计厂商(如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瑞萨半导体等)以及分立元器件厂商(如车载大 功率二极管厂商)。Tier3 后段厂为 Tier2 厂商提供代工及封测服务,包括 TSMC、Global Foudries 等。

中游为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Tier1),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具体包括博世、大陆、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

下游则为整车厂(OEM)及维修厂(AM)。 尽管国内的整车市场及汽车电子市场均保持中高增速,但国内汽车电子厂商相对落后。目前, 国内轿车主要汽车电控单元产品,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基本被外商垄断。而本土汽车制造商如 奇瑞、吉利、哈飞等,在采用国产发动机配套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时,也只得采购国外企业 相关配套产品。

汽车电子安全可靠性要求严格,行业壁垒较高

与消费电子相比,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这主要是由 于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产品属性、使用环境较大差别所致。

(1)使用环境:汽车电子产品通 常工作在大温差,强震动,高功率环境;手机通常工作在日常环境。

(2)设计寿命:汽车电 子产品设计寿命通常十年/二十万公里,手机设计寿命一般 5 年,通常 2~3 年就会更新换代。

(3)汽车整车产品良率要求高,对于上游汽车电子产品良率有更加严苛的要求。根据我们 的产业调研,目前汽车电子产品工作十万小时失效几率已在 0.5%以下。

我们对比了主流汽 车中控车机产品和手机可靠性试验项目,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涵盖高低温极端环境和电气极限性能测试,而手机主要进行外观和机械性能相关测试,并且在测试标准上,汽车电子要求也比消费电子严格的多。

正是因为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使用上的巨大差距,汽车电子产品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远比消 费电子严苛。行业内也有一系列标准,如 TS 16969,ISO 26262,AEC Q100,IECQ AQP等,严格把控汽车电子相关产品质量。 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行业标准认证程序庞杂。供应商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必须通过国 际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整车厂的产品验证。一般从意向到批量供货需要 10 余项认证 流程,而且往往还要等待新车型、新产品的产业链机会。因此汽车电子产品认证周期常常在18~36 个月左右。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使得整个行业集中度较高,Tier1厂商中博世、电装、麦格纳等国际巨头占有市场垄断地位。

正是因为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使用上的巨大差距,汽车电子产品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远比消 费电子严苛。行业内也有一系列标准,如 TS 16969,ISO 26262,AEC Q100,IECQ AQP等,严格把控汽车电子相关产品质量。 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行业标准认证程序庞杂。供应商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必须通过国 际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整车厂的产品验证。一般从意向到批量供货需要 10 余项认证 流程,而且往往还要等待新车型、新产品的产业链机会。因此汽车电子产品认证周期常常在18~36 个月左右。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使得整个行业集中度较高,Tier1厂商中博世、电装、麦格纳等国际巨头占有市场垄断地位。

国内厂商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芯片代工潜力突出,分立器件国产机会显现

中国 Tier3 层级的电子厂商潜力突出,是汽车电子产业链中处于少数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子行 业。近年来中芯国际在在晶圆制造领域稳居第五,2015 年营收达 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1%, 在排名前五的代工厂里增速最快。

而封测代工厂领域,长电科技,华天科技以及通富微电在 业内也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核心的汽车电子芯片设计领域,中国本土力量仍然较为薄弱, 市场为国外巨头垄断。

在分立半导体器件方面,国内厂商国产替代机会逐步显现。在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驱动下, 相关功率半导体厂商纷纷投入研发。目前在车载功率二极管方面,云意电气具有相当竞争力;IGBT 方面,华微电子、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等厂商也具有一定的实力。

重点关注新兴细分市场,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ADAS,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利用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 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辨识、侦测与追踪,并进行系统的运算和分析, 从而与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ADAS 由多项配置协调系统构成,通常包括自适应巡航系统 ACC,车道偏移报警系统 LDW, 车道保持系统 LKA,前撞预警系统 FCW,自动紧急制动 AEB,夜视系统 NVS,盲点探测系 统 BSD,全景泊车系统 SVC 等。在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过程中,ADAS 扮演了未来汽 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先导性技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ADAS 产业前景广阔

正如前文所述,智能化将是汽车未来发展重要方向。目前,在全球智能汽车领域,德国和美 国处于领先地位。德国量产车型已经大部分配备了一定程度的智能驾驶功能。而中国在市场 规模及行业发展水平均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根据美国道路安全交通局(NHTSA)的分级,可以将汽车自动驾驶分成 5 个等级。0 级完全 依靠驾驶员进行操作。1 级是特定功能的自动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已经彻底普及的定速巡 航系统。2 级是组合功能的自动化,比如巡航系统与车道保持系统的功能结合。3 级则允许 驾驶员不用实时监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双手。4 级则是完全的自动驾驶,无需人工干 预。

目前的汽车产业总体的自动化程度处于 2 级。这一阶段自动化基本形态是根据驾驶环境,由 一个或多个驾驶辅助系统在特定驾驶工况下执行转向或加/减速,同时驾驶员执行所有其余的 各类动态驾驶任务。我们认为在自动化 2 级及 3 级两个阶段,ADAS 系统将是自动驾驶主要 组成部分并将得到迅速发展。

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强势加速 ADAS 产业发展 随着各国对于汽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同时伴随着自动驾驶引发的巨大效应,越 来越多有关 ADAS 的法律法规出台。发达国家如欧美日均将 ADAS 列入汽车安全法规。国 内也开始相关行业准则的制定,预计在 2018 年出台实质性评价标准。 纵观汽车行业发展,产业政策和强制标准往往是新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我们认为一旦政策 落地,国内 ADAS 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机遇期。

完整报告下载: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

乐晴智库,全球行业和公司深度研究

微信公众号:乐晴智库(ID:lqzk168)

个人微信号:ID:lqzk777

新浪微博:乐晴智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