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深度报告:发电市场需求强劲,聚焦新能源发展

光伏深度报告:发电市场需求强劲,聚焦新能源发展
2017年10月30日 19:57 乐晴智库

发电市场需求强劲,全球目光聚焦新能源发展

全球电力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以中国为例,电力消费量水平近五年年平均增速近7%,2015年电力消费量达到58021.30亿kWh。

每年电力消费量、电力生产量和电力可供量水平基本持平。2017年4月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为1157万kW,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4月当月产量大增53.1%。

中国电力产量较为充足,自1994年起,电力出口量远超电力进口量。2015年,中国电力出口量保持上升趋势,达到186.50亿kWh;电力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降至62.10亿kWh。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耗能产业用电量持续下降,用电量保持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带来的用电结构的明显改善则是一大积极信号。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下载: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

乐晴智库,行业深度研究(微信公众号:lqzk767)

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全球各国正在实施对能源消费的合理控制,以及对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

全球电力生产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即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但其中化石燃料发电以燃煤发电为主,其次是燃气发电,再次是非化石燃料中大型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化石燃料发电和核能发电一项在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化石燃料发电在减少,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贡献逐步提升,尽管目前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很小,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促使光伏发电进展很快,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16年估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和聚热发电分别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6%和11%。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世界上电力的重要来源,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太阳能发电发展最快。

以中国为例,未来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将上升,火电比重则会持续下降。2016年中国新增发电设备中火电类占比虽高达52.07%,但其占比逐月下降,但太阳能发电设备所占比重已升至18.03%,位列第二。

在美国,2016 年新增发电设备中太阳能首次超越了风能和天然气,成为了新增发电设备中的最大贡献力量,高达 39%。

目前,有超过 200 个国家共同参与签署《巴黎气候协议》,各参与国需要按协议制定和执行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此协议有望进一步拉动光伏产能扩张。

巴黎协议将带来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需求,而光伏将有望成为各国政府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一旦各国政府采取行动,遵循巴黎协议的承诺,将助力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预期在 2017 年开始体现。

行业周期:从“拼量阶段”进入到“比质阶段”

2016 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受到多国共同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回暖趋势,太阳能光伏产能同比增长 33%至 306.5 GW,全球新增装机量超过 76.6 GW。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 34.5 GW,比上年增加了 128%,占比全球市场份额的 45%。

欧洲太阳能行业发展相对较为放缓,只有 6.7 GW 的新装机量,太阳能市场同比萎缩了 22%。

2016 年,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区,产能为 147.2 GW,相当于全球市场份额的 48%。欧洲现在排名第二,产能 104.3 GW,占 34%。

美国 2016 全年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 57%,公共事业装机量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

2013 年到 2015 年,全球光伏行业市场发展速度与 2012 年之前相比已逐步放缓。

2015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已达 230.61 GW,较 2014 年的 180.00 GW 增长约 28.12%左右。

欧洲市场装机量增速较缓,尽管英国光伏产业得以强劲增长,但德国和意大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低于其他市场水平。

新兴市场方面,印度、南非、智利等市场均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但由于基础装机容量较小,高速增长对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2015 年印度的装机量占比全球数量仅为 1%。

截至2016年6月29日,共有178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调整能源结构成为全球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能源转型剑指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朝向清洁能源的过渡过程,光伏行业的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中国:市场格局不断转换,逐步确立世界领先地位

2016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GW,累计装机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30.3GW,分布式电站4.24GW,分布式电站同比增长200%。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的年度会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光伏市场呈现市场格局从西北部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及市场结构由地面电站转向分布式的特点。

2015年中国首次在太阳能光伏装机量占比中排列世界领先地位,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截止2016年年底,中国累计装机容量为77.9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能力的四分之一。

产业链:上中游竞争激烈,下游分布式光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硅料、铸锭(硅棒)、硅片,中游电池片、电池组件、薄膜光伏组件以及下游应用系统(包括发电系统、运维监测系统、逆变器)等六个环节。

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而下游电站收益由于国家补贴收益也很稳定,而中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导致竞争激烈,收益相对较低。

光伏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

2011 年之前,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截至 2016 年,产业链重心向下游转移,相对硅片制造不到 10%的毛利润率,光伏电站业务的回报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可达 15%。

中国是上中游产品主要生产国之一。截至 2015 年底,中国多晶硅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全年正常生产的多晶硅企业达 16 家,产能达 19 万吨,产量 16.5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8%,有4 家企业生产规模位居全球前十。

硅片总产能约为64.3GW,产量约 48 GW,同比增长 26.3%,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79.6%,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十家企业有九家均位于中国大陆。

电池片总产能约为 49 GW,产量约为 41 GW,同比增幅 24.2%,产量全球占比约 66%,中国大陆有 7 家企业跻身全球产量排名前十。

乐晴智库,深度行业研究

全文报告下载地址: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

组件总产能 71 GW 以上,组件产量达到 45.8 GW,其中中国大陆生产组件约为43.9 GW, 同比增长 23.3%,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69.1%。其中晶体硅组件产量约为45.4 GW,约占总产量的 99.1%, 薄膜组件产量约为 300 MW,聚光组件产量约为 60MW。

中国大陆有 6 家企业位居全球生产规模前十。

下游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方阵并网逆变器组成,不经过蓄电池储能,通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将电能输入公共电网。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比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减少了其中的能量消耗,节约了占地空间,还降低了配置成本。并网太阳能发电是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分为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分布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由于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点,是未来光伏发电的主流。

全球分布式光伏预期至2020年的累计增速范围在47.78%-193.33%,远高于集中式光伏10.43%-106.44%的累计增幅。

中国方面,由于受制于屋顶资源有限、项目融资难、政策配套难等因素,过去几年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都大大低于预期。

数据显示,2014年规划光伏新增装机1400万kW,分布式为800万kW,最终实际分布式装机205万kW,只完成了规划目标的26%。

2015年,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光伏新增装机目标中不再对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具体规模做出限定,但是分布式装机不到总量的10%。

去年开始,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提速,全年新增装机容量424万kW。

中国国家能源局5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光伏发电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装机达到721万k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478万kW,同比下降23%;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43万kW,同比增长151%。

目前上中游厂商竞争激烈,而下游分布式光伏已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低于传统发电成本

从光伏发电成本构成来看,无论是在硅片还是组件环节,都是原材料所占的比重最大。

在电池环节,除了硅片外的其他材料占比相对较小。光伏组件所用原材料主要包括多晶硅料、硅片、电极浆料、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背板等。

在组件环节,原材料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背板、EVA、玻璃和框架上。

因而,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将是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一个重要途径。

截止2017年初,中国光伏行业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组件及多晶组件价格、单晶硅电池及多晶硅电池价格皆已下降至平稳状态,价格变化区间波动浮动较小。

产业链上游生产所需的硅料价格也趋于稳定下跌状态,最新数据显示国产硅料的成本价格已下降至115元/千克,进口硅料价格降至19.57美元/千克,随之而来的是光伏成本进一步下降,为光伏平价上网铺平道路。

光伏发电系统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等主要设备成本,以及土建、安装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验收和前期相关费用等部分构成。

虽然电缆、建安(土建、安装工程)等投资成本下降空间不大,但下游的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成本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接网、土地、项目前期开发费用等不同项目差别较大。

2016年,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平均成本为7.3元/W左右,到2017年可下降至6.9元/W以下,到2020年可下降至5.7元/W。

如果可以有效降低土地、电网接入以及项目前期开发费用等非技术成本,至2020年电站系统投资可有望下降至5元/W以下。

考虑到未来部分电站为了提高发电小时数,可能会引入容配比设计、跟踪系统、智能化运维等,投资成本可能会提升,但总体发电成本会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平均成本构成(单位:元/W)

全球新增光伏项目成本持续下降,其中组件价格较 2016 年下降 30%;发达国家运营维护成本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截至 2016 年年底,美国的太阳能光伏均价已跌至 2 美元/W 以下。

2017 年上半年,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全球标杆光伏度电成本将从 2016年下半年的$100/ MWh 下降至$86/ MWh,光伏度电成本更是下降 33%,至$56/ MWh,配备追踪器和逆变器的光伏系统度电成本可以降至比陆上风电更低的水平。

全球光伏市场已经被完全打开,单晶和多晶企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企业需要提高技术研发,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撬动电池、组件及整个光伏系统成本的持续下降,为光伏平价上网增加助力。随着光伏行业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和太阳能的能源价格也将显著下降。

深度行业研究报告下载: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

乐晴智库,行业深度研究 

微信公众号:lqzk767

个人微信号:lqzk777

新浪微博:乐晴智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