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请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和无效的饭局!

年底了,请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和无效的饭局!
2017年12月10日 22:35 投资圈

来源:辣笔小尖椒(ID:lbxjj01)

这两天,“饭局”突然火起来了。

究其原因,还是最近乌镇物联网大会,网易丁磊的饭局和刘强东、王兴的“东兴局”。这两场被各方关注的饭局,马云都没有被邀请。在网络一片“马云挺住”的呼声中,马云的回应更是引得媒体沸腾:“我要组织个饭局,全世界顶级,但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我要表达的。”

马云直言:“这些饭局他们没请我,请了我也没时间。”

马云到底为什么不凑这些热闹只有他本人知道,但临近年底,又到了各种饭局应酬扎堆的阶段。真正聪明的人,该尽量远离无效的聚会。

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

过去文人骚客饮酒作诗行酒令,酒是文化的催化剂。但现在,酒常常沦为低俗的情义绑架,甚至掺杂着各种流氓行径。

2016年9月10日,海南文昌4段短视频热传,在婚礼酒席上,一黑色套裙年轻女子举着盛有白酒的酒杯,与身旁男子对饮,旁边赴宴者不断大声“叫好”。黑衣女子疑似醉酒后不省人事,后被送入医院急诊抢救室内,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酒桌上,可能是国人表现得最丑陋的场合之一,也是感觉最滑稽最荒唐最不可思议的场合。因为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中国酒桌文化有以下特点: 

第一,劝酒

“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酒桌上,酒不是你自愿在喝,而是别人在强迫你喝。这个领导来敬酒,那个朋友来敬酒,你都很难拒绝。不是不能拒绝,而是拒绝可能会伤人情,这样,影响气氛,给人造成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你不劝酒不喝劝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带着任务来走人情的!你可能放开心情畅饮吗? 

第二,以多为荣

中国人喝酒喜欢往死里喝。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挤兑你“你不行啊。。。你看谁谁谁多能喝,多够意思”。

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够意思,人家不会考虑你的酒量,不会考虑的你的身体健康。他把你挤兑得喝了酒完成任务,你身体难不难受就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

第三,势利

酒桌上你得敬酒,而给领导敬酒更是重中之重。

你要看准时机,给领导敬酒,美言一番,彰显存在感;

你更要看准时机,给领导挡酒,进一步博得领导好感。

这时候喝酒本身已经不重要,酒桌成为了一幅浮世绘,刻画着深入骨髓的势力,以及从被献媚的优越感。

这些陈旧的奴性与等级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而靠着酒桌文化大有加强之势。 

第四,虚伪

酒桌文化不是酒文化,酒桌上那一套往往不配称为“文化”。

很多人喝酒从来不关注酒,只关注喝酒人。

人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商业互吹或者阿谀奉承,杯盏所到之处尽是世道的面具,恐怕没有多少人关心酒的口感、工艺、厂家、产地以及包装等等。

第五,浪费资源

喝了那么多酒,谁还吃得下菜?上了满满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后动不了几筷子。饭店不心疼,反正交钱了,还能剩一大堆泔水。可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们有多少 GDP是由餐饮创造的?有多少是由酒桌带动的?这种浪费比奢侈更无意义,因为奢侈好歹能让人得到满足,但酒喝多了只有难受。

第六,动机复杂

饭局之中掺杂大量假恶丑的东西。喝酒真能办成事吗?有人觉得人喝多了容易松懈,想要趁机拿下,其实对方并不傻,都是出来混的,你的意图他很清楚。不如在清醒的时候说开,让对方做出理性的选择。 

以前李白斗酒诗百篇,现在的酒桌上出的了李白吗?红楼梦中还行个酒令,比比文化,现在的酒桌上即使有酒令,有文化吗?酒桌文化是对其他文化的破坏,是对人身心的伤害。 

远离无效的聚会

年底了,各种聚会很多。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能收获什么,趁早推掉它吧。别一群人狂欢过后,深夜回到冷清的家,心没满足,胃也没满足,只有空虚。

有人说,6人以上为无效聚会,没必要的应酬能省则省。

多参加聚会≠人脉广

尤其只是“没事聚一聚”“有时间聚一聚”的那种聚会。

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认识的朋友……组织者很难拒绝参加者带人来,所以你也很难知道都会有什么人参加,最后难保会见到些不认识的,甚至不喜欢的人。

当然有人说了,去参加各种聚会就是为了多认识些人。

以前时不时参加一些聚会,人是认识了不少,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即使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唱过好几次歌。一旦脱离吃饭唱歌的环境,该不熟悉还是不熟悉。平时有事情需要帮忙,还是找关系好的朋友,哪里会好意思厚着脸皮麻烦这些“饭友”。

最终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讯录里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所以,聚会认识的人,大多也不过只是“认识”罢了。想借聚会增加自己的人脉基本是不切实际的。

有天一个朋友在群里泼冷水说:安静做自己,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认识你。

话虽然功利了一些,但是不无道理。

与其忙着参加各种饭局,交流会,赶着结交各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上。到那个时候,都不需要参加聚会,想联系上你的人会很多,想结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话,该来的人脉自然会来。

多交流≠能进步、机会多

有人分析过,聊天是成本最高的学习方式。

一对一的聊天尚且如此,更不要指望通过多人聚会能学到什么。

人一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对话题感兴趣,不至于冷场,最后大都会变成八卦横飞。除了扒些体育新闻和明星,还会扒扒大家都认识的人。

背后嚼人舌根子这事谁都知道不好。但是到了多人聚会,大家一起八卦起来,道德感会集体降低,嚼舌根这事也就成了无伤大雅的助兴节目。

即便是有主题的交流会,人数只要一多,众生百态就出来了:有故意剑走偏锋想引人注意的;有为了避免冲突说些正确的废话的;有喜欢事事唱反调却没有自己观点的……

更何况,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圈子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即使接触到了,或者发现其不过尔尔,或者发现人家确实是优秀只是聊上两句就发现跟你压根不是一个频段上,再懒得理你。

花个二三十元买本书,就能跟崇拜的大家交流,何苦去跟那些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浪费时间和感情?看不懂就多看两遍,也总好过努力想跟人交流却发现气氛尴尬。

还是重复那句话:等你足够优秀,有些想结交的人很容易就搭上话了,又何必急着此时“高攀”,还嫌对方“爱答不理”?

你真的能吃好唱好玩好吗?

也有人说了:我就单纯为了吃,为了唱,图个开心,没想过人脉啊进步啊那么功利的事情。

但吃饭这事,人一多,就很难兼顾到每个人的口味。从选择就餐地点到点菜,一顿饭下来,很难说吃得有多可心。

唱歌更不必说了。假如是熟悉的朋友,对于那些你不爱听的,唱得难听的,怂恿你唱的,互相调侃几句那是关系铁。

一旦有了不太熟悉的人,我们的容忍度就一下子降低了,但一些玩笑话却很难出口,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伤人了。等聚会完,跟熟识的朋友吐槽:那个谁谁唱的真难听,那个谁竟然唱那么俗的歌。

别人在我们眼中如此,我们在别人眼中恐怕也是这样。说不定因为有些挑食,唱了首别人讨厌的歌,无意中说了哪句话,就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再加上中国人的习惯,AA的情况少一些,所以总能碰上些到处蹭饭从不结账的人。到了自己请客,不爽也只有忍着。

这么一场聚会下来,你敢说自己真的吃好喝好玩好了吗?

小于6人的优质聚会

上学的时候,因为穷,对聚会更是避之不及。偶尔两三个朋友一起去改善下伙食,也不过几十块钱。有时各付各的,有时轮流请。总之,谁也不会刻意去占谁便宜。算不上是聚会,但是因为足够放松足够融洽,至今都很怀念。

直到开始实习,手头有自己挣的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对于一起吃个饭这事,在金钱上才没那么缺乏底气了。也开始渐渐体验到,一大群人一起吃饭的无聊,还有思想同步的人一起吃饭的趣处。

但是真正能玩得开心的聚会也很少超过4人,一般都是两三人。即使有人带朋友来,也是因为他觉得一定能跟大家合得来的。

说到底,聚会这事儿,不在乎花不花钱,吃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跟谁聚啊。

因为哪怕再有意思的人,一旦一起的人多了,为了兼顾到所有人,也很难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有趣和博学,只能说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才会说6人(就是个概数,请自行把握)以上为无效聚会吧。

年底了,各种聚会很多。聚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能得到什么,那么趁早推掉它吧。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