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出了个“云轨”,王传福的野心有多大?

比亚迪出了个“云轨”,王传福的野心有多大?
2016年10月20日 10:06 蜂投网

 10月中旬,比亚迪“云轨”正式发布。与往日的“新能源”高调宣传不同,这次比亚迪花了五年时间研制出三个型号的整车,建成4.4公里试验轨道,才高调地宣称“比亚迪云轨可以撬动超过万亿的市场。”

比亚迪云轨到底是什么鬼?

云轨是在城市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上搭起深至二三十米、高至10米的双向轨道,列车在其上运行,时速在50-80公里。(有报道说“平均时速30公里-45公里。相当于小型的地铁”)。车辆将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需要高低电缆,仅为地铁造价的六分之一,相应的建设周期也差不多是地铁的一半。

“它以无人驾驶运行,采用比亚迪独有的列控技术,在断电情况下,储能电池还能保证列车足够运行3公里到站”。所以有“不占用道路资源、无噪音、支撑稳定”优点,进一步解决大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图片来自网络)

云轨是不是空中地铁?

 作为全球首个跨座式单轨列车,比亚迪“云轨”是由电力驱动,单根轨道梁支撑,在高至地面10米的轨道运行。很多人或许会质疑,云轨是不是“空中地铁”?

 比亚迪方面介绍,作为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云轨”的造价仅为地铁的1/4,建设周期为地铁的1/3,而运能单向为1-3万人/小时,较地铁小而灵活。此外,“云轨”爬坡能力是地铁的3倍,转弯半径为地铁的15%,噪音低且景观性好,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态环境等都是“云轨”的显著优势。

 王传福回应:“比亚迪‘云轨’与地铁不存在竞争关系,我们是做地铁不去做和做不了的轨道交通业务,双方在适用场景等很多方面都有差异。”对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其主干道单向高峰小时的运量在7万人左右,地铁这一大运量交通方式就较为合适。而对于单向高峰小时运量在1万人至3万人而言的场景而言,作为接驳线或者连接学校、医院和住宅等的支线,则更适合中小运量的“云轨”。

 (图片来自网络)

云轨的市场契机和机会

研发云轨,比亚迪则是着眼于中国深度城市化这一新的风口,抓住契机获得市场认可。通过比亚迪云轨首秀成功,也将为自主品牌带来新的启迪。

王传福表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产品,“云轨”可与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充分结合,实现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体化交通网络,环保方面更是有优势。除了节能(王传福透露该技术用于大巴可节能近30%),还解决了轨道交通最大的隐患——停电。

王传福还表示,“云轨”完全由比亚迪自主研发,目前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部件和技术均有公司提供,随着未来行业的发展,比亚迪包括电池等在内的需求量也会激增,产业链上的参与公司也会随之进入。

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与汕头签订了约合500亿元的云轨建设协议。云轨助力比亚迪追梦万亿时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