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痛快打个折为啥这么难?

双十一痛快打个折为啥这么难?
2017年11月13日 11:56 真话财经

来源/真话财经(ID:zhenhuacaijing)

双十一结束了,今年剩下的一个多月你是要「充钱」还是「充智商」?

前几年双十一,你痛快的「剁手」就行了,现在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数学还要好,否则你都不知道疯抢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打折。

为了让消费者剁手,天猫等一众电商平台的策划人员们,几乎是绞尽了脑汁。

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分期利率优惠、花呗额度提升、X天保价政策……

你如果能把上面所有的东西都搞懂,而且在疯抢过程中完全算清楚算我输!

1

我基本上很少在双十一期间购物,除了怕熬夜和焦急的等待快递,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在没心思把复杂的规则搞懂。

下面这些套路,光搞清楚字面意思就足够烧脑了,对我来说,这就是购物之前的拦路虎。

「定金」与「订金」到底有什么区别?

说实话,如果你没参加双十一网购,可能很少在意这两个词的区别,但现在你必须要掌握,否则可能会被坑。

学习了一番才发现,「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双十一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而非「订金」。

这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为了不损失一点点钱,很多人硬着头皮就买了。

「先涨价后打折」

这个套路已经司空见惯了,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商家不能这么做,但这里边的水实在太深了。具体可参照「真话财经」上周五的文章《淘宝商家口述:双11到底是不是全年最低价?》

双11期间,各类电商采取秒杀、让利、赠红包等促销手段,很多消费者不会去查询历史价格,就不明不白的冲动消费了。

红包、优惠券使用限制繁多

双十一「满减」红包看着很是诱人,但等您使用的时候,会发现「满减」红包的使用是有所限制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使用「满减」红包的,只有在商品标明可以使用红包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实现「满减」。

其次,「预售」商品和非「预售」商品在支付时是不能够合并以使用「满减」红包的。

还有其他各类直降红包、返现券等各类名目繁多的优惠券。总之用「券」的限制很多,抢了好几天,最后发现上了「贼船」。

线上线下同款商品有差别

除了复杂的各种套路,双十一最可能让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就是有些商品「低质低价」。

很多商家为了参加双十一,把价格拉的很低,生产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实则差别很大。

比如,同样的纸巾,为什么网上买的薄很多?同样的羊毛外套,为什么网上买的羊毛含量少很多?

预售商品价格比双11还高?

关于这个套路,「真话财经」上周也揭秘过,直到我看到下面这个回应,我才感觉到「智商永远跟不上电商」。

李女士说,她在某家居旗舰店以提前预售的方式,下定金挑选了一堆床上用品,预售活动后价格为1746.1元。

双十一当天她又看了一下,用「三件八折」的优惠是1440.4元。「如果前两小时直拍还能返现100元」。

可是预售提前交了「定金」,且如果当天不付尾款「定金不退」,觉得自己被「坑」了的李女士直接找客服理论,没想到客服直接回复她说,「亲,预售的这边也没说比双11活动低呀。」

所以……客服的这个回答我竟无言以对!

2

搞这么多花样,又是满减、又是津贴、又是红包购物券什么的,电商平台制定这么多条条框框是为了啥?为什么不能直接打折,多痛快!

归根结底,双十一看上去是消费者的狂欢,最终获益的是比较大的商家和电商平台,不直接打折一方面是打不起,另一方面也不是他们的初衷。

双十一本质上就是用一些营销手段(打折、红包、购物券之类的)来忽悠大众进行集中大额的一次性消费行为。

如果东西是必需品,那这钱花得倒也值得,如果只是认为双十一自己就捡了大便宜而买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那纯粹就是浪费。

有些人被「错过了这次就要再等一年」之类宣传语忽悠,贸然出手。其实你要逛电商久了会发现,月月搞活动,周周有特惠,天天都过节。

电商平台和商家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套路而不直接打折让利,原因其实很简单。

理由一:商家利润太少,做不起

新华社最近报道了一个案例,少帅(化名)今年2月开了一家淘宝店,专门做箱包,今年双十一,他并没有报名参加。

「参加活动的淘宝店需要打九折、跨店满减,还有5块钱无门槛红包」,少帅帮算了一笔账,「一个包的利润在5块钱左右,用户领完红包基本就是本钱了,在此基础上再打九折、满减,参加就是赔钱卖」。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其实很多卖家的利润是很薄的,在中国这个竞争极度激烈的市场,想赚点超额利润是很难的。

有时候,不排除有些商家会打折甩卖,其实主要是为了清库存或者为新商品打开市场,天天打折一般商家是承受不起的。

理由二: 电商的目的是让你买更多

张伟(化名)曾长期在某电商平台参与项目化营销策划,他说,「每一项优惠背后都有套路」。

比如,「预付定金」是为了提前锁定客户,「满99减10」是为了让顾客凑单,「逛品牌抽奖」是为向品牌商家导流……

按照张伟的经验,这些优惠大多通过严格精密的数据模型计算,一般在「双11」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做出了方案。

「本质上很简单,就是平台商家拿出一个降价幅度,电商平台设计成优惠,这些优惠可以按品类、地域、时限进行任意划分,划分得越细优惠叠加越多。」张伟把优惠套叠比作一张张网套在一起,「网密了才好捕鱼」。

理由三:平台的目的是流量和金融服务

武汉一家女装网店主杨丽(化名),「双11」主要做两件事:降价、买流量。「剁手党」们的折扣最终来自像她这样的商家让利,电商平台不出一分钱。

天猫等电商平台挣的主要是流量费,商家为了有更好的位置展示自己的商品,除了需要拿出多款产品参加「0元购」,还需要花平时2-3倍的价钱购买「直通车」。

「烧脑优惠」挑战的就是消费者的耐心,「有钱的人嫌优惠麻烦买了就走,差钱的人研究利用优惠也能买到,有钱没钱都消费了,这才是最终目的。」

另外,如果消费者愿意尝试「烧脑优惠」,他们可能还愿意接受分期付款,漫长的优惠变现之路可以嵌入「白条」「花呗」等更多产品。

最后你会发现:

第一、很多商家通过双十一达到了清库存的目的或者通过走量赚了好多钱。

第二、天猫等电商平台让双十一深入消费者骨髓,通过卖流量和金融服务赚的盘满钵满。

第三、消费者表面上占了很多便宜。

第四、商业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人赚钱,一定有人付出,这个人是谁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