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货币政策信号 适时做出投资决策

把准货币政策信号 适时做出投资决策
2017年08月18日 12:09 懒财网

近日,央行发布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22万亿元,同比多增7415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同比多增3619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8160亿元,同比多增3089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为连续第六个月放缓。

此次,央行公布的金融“成绩单”,有两个指标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即新增信贷总额和社会融资增量,M2不出意料地继续小幅下行。

这两个超出市场预期的指标其实释放了明确的经济信号:

其一,它反映了央行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基本态度,给下半年经济工作也打了“预防针”。也就是说央行会对M2低增速保持理性克制态度,不会贸然采取货币政策工具来刻意提高M2增速,也预示着下半年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中性态势,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宽松现象发生。

其二,M2增速持续下降,意味着各种深化金融改革措施及今年来金融监管当局掀起的强监管风暴已初见成效,各种资金链条被缩短,资金多层嵌套、派生存款等现象也得到遏制,也预示着往后随着金融监管趋严,M2还会持续在低位运行;尤其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

其三,它表明目前我国住房商品化率也已经很高,这对M2影响较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货币需求的继续增长,也正在改变着M2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的现状。

其四,银行贷款及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大幅增长,说明当月经济活动虽受到天气等因素干扰,但经济仍具有较强的韧性。而较强的社融增量数据也将继续支撑后续的经济活动,预计我国全年GDP增长7%左右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

对此,广大投资者要及时、认真地掌握这一宏观货币信贷政策信息,在投资时做出正确决策。从当前看,应从三方面引起重视:

首先,7月份M2同比增速继续降至9.2%,再创历史新低。主因在于缴税的季节性因素、超万亿的政府债发行,导致财政存款大幅飙升1.16万亿元,显示资金短期流向政府部门,这种情况与去年4月极为相似。对于M2增速比过去低,央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央行对低货币增长的容忍度在提升。预计下半年仍将继续维持稳定中性货币信贷政策,也就是说央行通过降准或其他长期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可能不大;而且进入三季度后,货币调控明显较上半年缓和,市场流动性补充和对冲都适时适度。

未来一段时间央行调控流动性的重点都会聚焦在流动性和利率的稳定之上。

对此,下半年或明年意欲进行大的产业项目投资的个体民间资本,一定要量力而行,精心做好投资规划,不要盲目贪大求洋;尤其不能走过度负债之路来进行项目投资,否则有导致资金紧张甚至断链之危,且到时因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融资都会变得困难,还有加大资金借贷成本,这会对投资者带来很大不利。据银行披露数据,同期银行一般贷款利率、房贷利率上行幅度不到20bp,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后续仍存上行压力,投资者投资产业项目应保持谨慎态度。

其次,贷款增长可能出现回落,尤其是房贷可能会有明显下降

7月份贷款放量增长,下半年几个月可难保持如此态势:

一方面,各级政府对房地产调控不紧没有放松,反而变得更加严厉,这意味着银行会在涉房贷款上有所收敛,放贷增速有所放缓;

另一方面,银行不仅涉房贷款上有所控制,反而会为迎合各级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全面取消房贷及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房企贷款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将有所减少,尤其贷款成本可能会有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形势下,投资者要注意,千万不能冒违背投资投机性购房之险继续将资金投入楼市,因为不仅房价会有所下降,购买房子之后可能很难出手,最终资金会被套牢;尤其政府监管当局严厉监管的风险越来越紧,监管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投资投机性购房活动面临被处罚的风险也将加大。

再次,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略微上升的变化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银行机构资金紧张局面趋于缓和,银行筹集资金压力减小,也意味着银行在吸收存款上不显得那么急切;同时更重要的是银行存款利率也将处于低于运行,银行不会通过上浮存款利率的办法来扩大存款规模。据央行披露,近期银行间市场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总体在2.75%~3.0%的区间内运行,与去年上半年相比,DR007均值上行大约50bp,利率波幅比较平稳。这种现状,对缺乏投资渠道、将资金存入银行的保守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利空消息,将意味着存款收益下降或银行理财类产品收益也将随之下降。

因而,谨慎型、保守型不敢进行冒险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最好将闲钱或多余资金存入货币基金类投资理财工具,还可适当做一些信托质押,这样投资收益不仅比银行高,而且一些货币基金类平台推出的理财产品丰富多样,更有绝妙者活期产品甚至精确到按秒付息;这比银行活期存款更灵活,既方便支取,又比较安全,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投资选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