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整顿,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还有优势?

面临整顿,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还有优势?
2017年09月01日 11:07 懒财网

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的金融乱象整顿中,传统银行业务是这次整顿重点。而在银行业务中,金融同业、银行理财产品以及通道业务是整顿的重点之重点。这几年银行理财产品乱象丛生,让人触目惊心。短短几年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竟然弄出30万亿元之巨,占金融乱象中搞出的100万亿元所谓财富管理产品的三分之一,占到银行储蓄存款的二分之一。可以说,这在世界都是罕见的。

银行理财产品就是银行的“私生子”,是在金融大环境下可谓被逼迫产生的。前几年随着整个社会融资环境的放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社会融资成本较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存款利率尚没有放开,商业银行按照管制利率根本难以吸引资金。在此情况下,银行创造出了所谓的理财产品,以此吸收资金,保持流动性。一般都是“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无异,银行承担盈亏风险,存款人享受固定收益。实际上,是银行变相抬高利率吸收资金而已。这在当时存款利率没有彻底市场化情况下是有情可原的。否则,如果不放开这个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那么,银行将面临流动性危机与风险。这是外部市场化利率倒逼管制利率放开的典型范例。

央行顺应市场发展趋势,2015年10月23日,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标志着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在存贷款利率都已经市场化情况下,按理说商业银行应该迅速“回归主业”,即存贷款业务。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然而,商业银行继续我行我素大肆发行理财产品,大肆通过通道业务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将理财产品高息吸收的资金投放到股市打新、房地产行业以及高利贷公司里等,使得整个银行业金融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突出。这是金融乱象整顿的起源之一。

目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整顿总体是全方位收紧的趋势。这种政策收紧导致银行理财产品过去的优势大减、风光已经荡然无存,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央行将银行所有理财产品纳入到笼子(表内)管理,并与资本金考核挂钩,纳入到宏观审慎监管体系(MPA)框架里。

二是将完全具备存款性质的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视同存款管理,已经由监管部门认定为结构性存款,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占用资本金。这个决策是非常必要与完全正确的。视同存款管理后,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多高都无所谓,反正存款利率已经放开。只要不逃避银行存款准备金,并与资本金考核挂钩,约束其风险即可。这必将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

三是“不保本却保预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监管趋势是打破刚性兑付,否则,银行要填亏损窟窿,必然预埋较大风险。如果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部的收益都归客户,银行只应该收取管理费用,一方面刚性兑付彻底打破了,另一方面银行就完全具备了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这就需要另行考虑了。有专家建议新老划断,新的理财产品(不保本)完全打破刚兑,这种建议也有商榷之处。

对待银行理财产品问题必须本着商业银行“回归本源,回归主业”的总要求。笔者建议是,银行彻底剥离理财产品或者较大幅度压缩理财产品,彻底回归银行存贷款的主业。一旦流动性被理财产品冲击过大,那么存款利率已经放开,完全可以利用市场化利率的价格调节优势竞争市场资金。

对于打破刚兑,笔者甚至建议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产品,银行只收取管理费或者有固定的分成,客户逐渐适应自担风险、刚性兑付。不过这些,都绕道太远,不符合银行回归本源与主业的总要求。

从目前看,金融整顿的总体趋势与方向已经渐渐明晰了。那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势已去,优势不在。从投资者角度分析,今后再在银行理财产品上费功夫似乎意义不大。同时必须提醒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一方面收益率已经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又不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内。

再者,随着存款利率上限打开,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品种的推出对保本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形成替代作用,存款理财化在边际上的增量增速在下降。并且,在去杠杆和严监管背景下,同业理财面临持续收缩压力。2017年下半年,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速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笔者建议,投资者与其盯住银行理财产品,不如多关注观察银行利率较高的存款,以及非银行发行的安全有保障的理财产品。

小懒说两句:银行理财历来不是以利率取胜,制胜的法宝是其安全性——即多数产品承诺保本。投资人选择银行理财多数是看中了这一点。但在国家政策要求下,银行理财面临着打破刚兑的重大转变,这将使银行理财产品彻底失去它的杀手锏。所以,面对市场上懒财网这样兼具收益、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投资理财产品,你还会选择银行理财吗?

本文首发:懒人俱乐部(lancai_news)

懒财网特约作者:余丰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