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降准”给投资者传达了啥信号?

​ “定向降准”给投资者传达了啥信号?
2017年10月11日 15:09 懒财网

10月1日,央行决定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定向降准采取两档考核标准。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央行来保管,作为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要求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现储户的存款。

举个例子,降准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为20%,那么银行每收进100元存款,就要上交20元给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剩下的80元才能去放贷。如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后,那么银行可以放贷的金额就可以变为80.5元了。

那么降准和降息有啥本质上的区别呢?

降息是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其主要是为了鼓励企业投资和促进个人消费行为,但不一定代表货币流通量就会因此增加。而”定向降准”是向某一特定领域投放基础货币,以支持其长远的发展。

针对央行这轮“定向降准”,有观点指出:目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不佳。而个人消费贷款在我国才刚刚开始起步,规模有限。所以,央行定向降准更多可能是流向“虚拟经济”,比如股市、楼市,而“实体经济”能否得到本轮“定向降准”政策的惠及仍有待观察。

那么央行为何在此时宣布“定向降准”呢?

首先,银行贷款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峻。8月份,人民币贷款是1.09万亿,其中,住户贷款达6635亿,占比达到了66%,基本上都是跟房地产有关。与此同时,8月份企业贷款只有4830亿。

从上面数据看,我国信贷的一大半流向个人房贷领域,而其他剩余的贷款也流向了大型国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这次定向降准,就是鼓励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个人创业,这并不是“宽松周期”开始或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的扶持普惠金融,因为只有普惠金融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更有希望。

再者,美联储9月刚刚宣布缩表,今年估计还会有一次加息。这意味着量化宽松政策的终结。而美联储缩表和加息,会导致美元指数走强,国内游资流出的步伐将会加快,这会直接导致社会“存量资金”出现紧缺问题。而“定向降准”就是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这样可维持实体经济的相对稳定。

最后,一直以来,普惠金融领域不仅是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也在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央行这次通过定向释放数千亿流动性,意在调降普惠金融领域的融资成本,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众创业的融资压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实际上,这次“定向降准”与之前几次降准有所不同。一方面,原有定向降准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不仅覆盖了上述贷款,还将政策延伸至整个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政策外延更加完整和丰富。

另一方面,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还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真小微、真普惠,指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居民消费、助学等贷款,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央行本轮“定向降准”,显示了决策层要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意图,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普惠金融的春天马上就到来。同时,如果普惠金融的发展仅靠银行的信贷支持还是不够的,仍需要与相关服务于普惠金融企业共同努力,普惠金融才能更趋完善。

而懒财网目前面向智能财务管理服务,更侧重于为广大低净值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理财服务,通过智能管理为不同风险偏好的用户提供合理化资产配置,最大限度降低用户投资风险。显然,懒财网的业务是符合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的。

懒财网特约作者:张平

文章版权归【懒财网】所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