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速度会微调不会动摇,这是证监会的供给侧改革

IPO速度会微调不会动摇,这是证监会的供给侧改革
2017年01月18日 11:27 阿尔法工场

从管理层的口风来看,IPO的速度只会微调而基本立场不会动摇,因为这是属于证监会的供给侧改革。

实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直指去产能,以供应端的紧缩推动中观的结构和盈利改善。

股市发行的“供给侧改革”,既是一种针对堰塞湖存量的去库存,更是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给力实体经济的考虑。

监管者的算盘能否如意另当别论,然而不同于实体中观的供应端压缩,股市发行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结果是股票供应的增加和市场预期的巨变,股市因此一头栽下去。

有专家认为,证监会有担当而具大智慧,如果只是因为股民反对而暂缓IPO扩容,那么股市既有的顽疾就啥都不会解决,该炒的还是会炒,垃圾股还是会飞上天去,到头来受损最大的还是股民。

客观来讲,我觉得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但是仔细咂摸总觉得不是滋味。

按这种说法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证监会多发股票是为股民好,其初心是在于诱导大家价值投资远离投机炒作,今天不给大家一个彻底的教训来日你们不会长记性也不利于股市功能价值的完善。

那今天这么多新股发行,作为股民来讲,我是应该选择留还是去?为国接盘那就是坚守了,为己负责那就是退场了,证监会到底要我股民怎么办好?

是不是只买蓝筹就是价值投资的理念正确和深明大义,我觉得只差一个明确表态了,但显然这种表态不利于股市稳定。

事实上,股市稳定的环境不存,任何名义正确的想法都是纸上谈兵。

你比如讲如果一方面主板指数也撑不住,一方面打新收益率不断下行,那为配售新股而自愿锁定的蓝筹筹码的松动,几乎就是必然。

所以呢,国家队出手护盘主板不同于股灾时的瞎救火,其必要之处在于防止市值配售打新的筹码抛售潮压垮股市。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打新收益率下行确定,那这种风险收益的再考量总会引发主板破位。

只提供一个本金的相对安全而无(打新)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达成,而这种收益又与次新股中小板估值高度相关,那么高风险股票的不断下跌,也势必诱发配售市值筹码的抛压。

如此来看,考虑到现有打新制度的安排,说IPO扩容和股市下跌无关的话就蠢得有点过分——供需平衡的话题讨论之外,还需要考虑一个市场预期管理的问题。

中小板次新股的跌跌不休必然最终造成主板脆弱稳定生态的被打破,果然一损俱损而呈全面的覆巢之势,那么所有有关股市的政府如意算盘,也一定鸡飞蛋打。

如果强调市场化的功能定位,以此证明IPO高速扩容的正确和必要,甚至认为有助于价值投资的市场理念重塑,那干嘛还需要国家队出手维稳呢?

不妨一跌到底推倒重来,我们倒是可以看看股市会不会因此凤凰涅槃。

宏观的政策目标太多而相互冲突,往往齐全的诉求最终造成四不像的结果,这并非市场机制而是计划人治的失败。

同样证监会颇为矛盾的思路和举措,想得太好太多而总想不明白又最终全盘受挫,我也毫不怀疑这便是必然的结局。

为什么韭菜的记忆只有七秒钟?或者说,中国股市为什么投机无罪,炒作有理?

简言之,价值投资需要一个注重契约法治精神的市场环境,如果这种基础环境在中国股市是一个理想国乌托邦,又怎么可能有长治久安的价值投资土壤?

回到这个命题出发点来看,对于投资人或监管者本身来讲,几乎就是无解的,要么心照不宣要么掩耳盗铃。

所以股市日后有没有反弹,跌不跌出机会,基本上和价值是没啥关系的,价值投资也不会从此在A股确立王者地位,不信走着瞧就是。

尤其考虑到稳定之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意义,任何休克疗法的改革恐怕在中国都是需要高度警惕也因此需要注重妥协的艺术。

以一个IPO高速发行就能解决中国股市自诞生之初的先天不足和种种缺陷,这是书呆子的荒唐言也是为政者美好的一厢情愿。

在这个意义上,监管者渐进式的温和妥协就是必要的,国家队维稳或放缓股票供应节奏,更多释放友好股市的善意,都是现实的选择。

倘若为自己负责不把命运交付他人,明确讲,以股市站在重大历史关头的立场,对于多数股民来讲,冷眼旁观或选择退出就是无奈而现实的妥协。

两种妥协,前者诉诸情怀和智慧,我等期望奢求不得;后者关乎安危和未来,但更多着眼于一个现实考虑。

我们赞赏权益投资者应该对国家充满希望的观点,然而我们毕竟不只活在希望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