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圈还没刷满段子,那离底部就还有些距离

如果朋友圈还没刷满段子,那离底部就还有些距离
2017年07月18日 07:40 阿尔法工场

点击下方按钮,收听【财神看市】语音版

2017年的7月17日,果然是个逢7必乱的日子。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近500股跌停,跌幅超过7%的个股超过1000家,用惨来形容周一的盘面都觉得太过温柔。

次新股指数更是重挫9%,收盘已经击穿了1000点的基准点,几乎所有次新股全线跌停。

创业板受权重股业绩变脸和IPO常态化的双重打击,大跌5.11%,再创2015年以来的新低。小股票正在遭遇股灾以来最大的危机。

和小股票形成对比还是权重股,银行、保险力扛上证50再创反弹新高。并且由于午后小股票实在跌的太猛了,猛到主力只能尾盘动用了两桶油,火上浇油。

我们先撇开今年权重股上涨背后的逻辑,单就当下市场的整体环境,权重股目前的猛攻和小股票的崩盘,这和2015年7月后的救市有什么区别吗?至少我看不出什么区别。

周一市场的下跌,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合理的是以前的绩优股开始出现业绩的下修,原本支撑股价的逻辑不复存在。而非理性的一面也显而易见,周一次新股的全面跌停,难道次新股没有好的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所以周一市场的下跌,我认为是技术面和消息面的共振,形态上的破位。上周我已经明确建议大家去把跌幅榜的股票看一下,指数掩盖了太多市场的真实一面。早在7月初,大批的个股开始进入到下行通道,而上周创业板权重的倒下成为了市场加速下跌的催化剂。

而周末经济会议消息和技术面的叠加,引发了周一的暴跌,创业板这轮下跌是典型的戴维斯双杀。

同时也少不了媒体的功劳,周末各大媒体集中对上周五创业板暴跌做了报道,市场参与者的情绪被很大程度的渲染放大。一个市场在正常节奏的下跌的时候,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都是可靠的,但当一个市场进入到暴跌阶段的时候,技术面和基本面大概率是失效的。而心理面、市场情绪的分析往往会成为最有效的手段。

给大家打个举个例子,2016年年初,A股遭遇了熔断,指数瞬间的暴跌,千股跌停,股民最先的反应是各种骂街,情绪的低落。

但随着连续的熔断,大家变得麻木,网络上开始出现各种股市的段子;而被套股民的情绪出现了反转,骂街没有了,大家更多的在调侃,于是大盘就见底了。如果你经历了那一场暴跌的话,你一定记得我描述的场景。

那么一定有朋友会问,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个是心理学的问题,当一个人的痛苦到达了极致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无限的欢乐。

所以当市场进入到暴跌阶段的时候,当你发现各种分析方法失真的时候,那就关掉行情,去微博、微信、朋友圈,如果还没有发现满屏的段子,那么大盘就离底部还有一些距离。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