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上百次股东会后,我制作一份上市公司调研指南

参加过上百次股东会后,我制作一份上市公司调研指南
2017年11月03日 07:40 阿尔法工场

作者系一位资深投资者,著有证券投资策略类畅销书《投资的本源》,其个人公众号亦名为“投资的本源”。

从2012年开始参加上市公司的股东会,距今已有5年,没有详细统计参会的次数,大致快接近百次了,有的公司调研了4次以上。

调研的过程挺艰辛,但收获是满满的。

概括而言,参加公司股东会可以帮助你验证研究公司资料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以帮助你排除只有实地调研才能观察到的、有明显缺陷的公司;

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情况;可以帮助你学习很多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你增强长期持有优秀公司股权的信心。

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从投资者的角度给公司提出一些建议;对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以股东的身份提出质疑,从而促进公司治理的改进。

尽管力量很微弱,但如果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身体力行,也会汇聚成一股力量,从而促使企业提升经营质量。

在此,把这几年参加公司股东会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这样的实践中,这对你的投资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真正优秀的公司也是非常欢迎中小股东参会,公司也可以了解到一些来自股东的信息,对他们也是有帮助的。

一、实地调研的难点

调研有很多种方式,在此重点谈实地调研。

最好的实地调研的方式是参加股东大会,因为公司的管理层比较重视,监管层也是有要求,一般董事长和总裁都会出席。

年度股东大会当然是最优选择,但是临时股东会也有其优势,因为外部股东参加的很少,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管理层交流。

多的时候,可以单独谈2、3个小时,当然得有内容谈,这取决于你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以及沟通的能力。

实地调研有很多的困难,首先就是时间。

大部分业余投资者都有自己的工作,请假比较难,但现在交通非常发达,会议绝大部分是安排在下午(便于统计网络投票和现场投票),省内或者邻省的公司,一般当天就可来回。

 调研的难度还体现在经济成本,交通、食宿等等。

距离很远,或者有些偏僻的地方,如果没有合适的交通方式,有时需要用3天时间参加一次会议,交通费用加食宿,确实是不小的一笔支出。

还有就是心理上的障碍,很多业余投资者内心有点胆怯,我就这么点股份,与上市公司董事长对话,缺乏底气。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只要你功课做足了,你的专业对话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你的股份数。

还要其他的时间成本,通常要调研一家公司,事先看资料需要5天时间,准备调研提纲2天,会后整理资料需要2天,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是指业余投资者花费的时间。

因此为了参加公司调研,也会促使你更认真,仔细地研究资料。

另外的难度体现在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对企业实地考察,有很多细节需要留意观察,管理层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需要认真观察,事后分析,并作出综合的判断,这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可以慢慢积累。

.调研确实是很难,但正因为有难度,只要你认真去做了,就会有收获。

8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是很乐意和大家分享调研的成果,但是尽管我做了很精心的准备,也花费很多时间做整理,但是现场有一些细节,是无法记录在案的。

因此我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去参加公司的股东会,先从自己的城市开始,或者自己省内的公司,或者邻省的公司,现在高铁发达,一天之内基本能来回。

相信我,多参加几次以后,你会深深认同我的观点,你会得到很多资料上看不到的信息,你会对管理层有直观的印象,这对你的投资决策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一个建议是,最好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人的观察总是有局限。

二、如何起草调研提纲

1.首先研究公司资料;

2.建立对企业的初步认识;

3.列出对企业认识的一些盲点;

4.做出对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初步判断,以及各个关键因素;

5.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提出问题,同时也要有所侧重,譬如医药企业新药研发储备,消费品企业主要是品牌和渠道,科技企业主要是研发方向等等;

6.重点在企业的发展战略。

提纲起草好以后,还需要自己再梳理下,区分下重点,哪些问题是要优先提问的。

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董事长一开始就申明,还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只给20分钟,或者只能回答3个问题,这个时候要事先有所准备,不然也会措手不及。

还有些股东会可能每个股东只有一个提问机会,譬如万科。也许根本就没得到机会,譬如中国平安和招行银行,这个时候就多听听别人的提问也可以。

三、公司调研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1、一定要做功课,要研究公司的资料,方方面面,尤其年报要看的细。

譬如2012年去一家北京软件公司调研,董事长提到一半以上的三甲医院都采用了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还进入了外资医院。

我插了一句,是“宁波慈林医院”吧,董事长和董秘很惊奇,年报看得这么仔细。

他们就知道,这个投资者是很认真的,他们自然也会有很大的诚意与你交流。

再举一例,去北京一家院线公司调研,研读资料时,发现年报中,“营业收入构成”表格中,广告收入与商品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减”数据正好相反了,给他们指出来,他们表示会更正,同时也明白,这个投资者不好糊弄。

2、提问要有的放矢,要敢于质疑。

今年5月去参加一家IVD公司的股东会,就提了一个有关药监总局对该企业临床试验抽查的公告,方案规定试验样本类型为350例血清,而实验室实际检测样本类型为血浆,临床试验报告中描述的样本类型却是血清。

参会就是要澄清是工作失误,还是故意造假,如果是后者,这家企业就可以直接PASS了。

再举一个例子,一家院线公司的股东会上,由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担任独立董事,两届任期期满要离任,管理层说了很多溢美之词,该独立董事也表达了公司是个好企业,独立董事就是要与优秀企业为伍等等观点。

之后的交流环节,我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和独立董事商榷,“独立董事这个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要及时制止企业损害其他各方利益的错误行为,如果独立董事只是选择优秀企业任职,那么大部分有瑕疵的企业靠谁来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呢?”;

同时还提了一个有关《我不是潘金莲》电影排片的问题,由于有些恩怨,该院线公司没有按照市场的原则进行排片。

我的问题是,“独立董事在这件事情上,是否代表中小股东向管理层表达了质疑”。

该独立董事涨红了脸,一边做了很多解释,一边朝我竖起大拇指,而他对排片问题的答复,又令我大吃一惊。

他说:“我从不看国产电影,只看国外的电影”。一个电影院线公司的独立董事,对票房占比超过一半的国产电影从来不看,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3、不要抱怨股价,以及涉及短期企业业绩的问题。

如果你买入一家公司,股价下跌,还是要多从自身角度找原因,如果在调研时提及这方面的问题,甚至指责管理层,确实有失公允,因为市场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管理层是无法左右的。

另外交流时,尽量不要提有关这个季度的利润多少等等类似问题,一方面公司信息披露有规则限制,另一方面也会让公司觉得你太关注短期的业绩,会失去和你交流的兴趣。

4、表达观点要有理有据,敢于维护自身的权益。

今年6月去一家CDMO企业调研,会议开始就PPT公布了会议议程,其中没有交流环节,我就提出来,根据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股东会的要求,股东有权利对管理层提出质询,应该有交流环节。

董事长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先投票,后交流。

之后的过程还比较顺利,带我们参观研发中心,也做了充分的沟通。也许是这家公司第一次举办股东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5、要虚心但无须谦卑。

我们去参加股东会,面对的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从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成功人士。

在中国,能把一家企业做到上市,都是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在某个领域是绝对的专家,我们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抱着虚心的态度去学习,不要对公司指手画脚,这会引起反感。

当然也无须自卑,我们是股东,是公司的老板,哪怕只持有1股股票。真正优秀的公司,无论你持有多少股票,都会一视同仁。

6、要尽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有一家公司各方面都还不错,董事长非常严肃,参会的其他管理层也是不苟言笑。

交流到一半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董事长是否平时也很严肃,员工是否都很怕你”,结果引起哄堂大笑。

董事长也咧嘴大笑,说到,怕我的人是有,但爱我的人会更多。

气氛活跃后,交流就会更顺畅。

7、尽量和公司的一把手多交流。

去公司调研不是太容易,最好能有机会接触到公司的主要管理团队,尤其董事长一定要见到。

通常的情况下,企业的文化,往往会烙上一把手的个人特质,如果是创始人的话,尤其如此。

今年8月3日,有一家体外诊断行业的公司公告要召开临时股东会,当天就订好了来回机票,8月10日又出了一个临时股东会议程的公告,其中明确了会议的主持人,不是董事长。

当即打电话到公司问询,答复是董事长要出国,不能参加。我也只好退票,另找调研的机会。

再举个例子,有一家央企的医药OTC企业,去过两次,董事长都没参加,其中一次连总裁也缺席,对该企业就失去了信心。

8、要有足够的诚意。

诚意首先体现在你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行业的熟悉度,以及对待公司所持的公正、客观的态度等等方面。

另外也要体现出,如果公司真的很优秀的话,乐意做一个长期投资者。还有就是你去参加会议,准备了满满2张A4纸的调研提纲,我相信,只要是优秀的企业,管理层一定会认真和你交流。

如果你长期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而且多次去参加股东会,我敢向你保证,管理层会对你非常友好,前提是:如果这是一家真正优秀公司的话。

另外遇到大股东减持,公司增发等等不利股价的因素时,也要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发表尽量客观的意见。

9、尽可能的让管理层多表述。

起草好调研提纲后,提问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一开始就是很尖锐的问题,管理层就会有抵触心理,沟通就会有障碍。

举个例子,去一家医药企业调研时,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中药注射液,在中药注射剂全面受压的情况下,2016年该药品销售超过了16个亿。

也很巧,公司的主要管理者正好是该药品初期的参与研发者,这一个问题,就回答了整整半小时,从中了解到了很多信息。

我们接着的问题,就是有关医药行业“关系营销”的问题,这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有前面环节的铺垫,这个问题就比较好沟通。

再举一个例子,去一家CDMO企业调研,第一个问题,是有关公司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内容,确实也没有夸大,因为该企业有两篇论文在《自然》杂志发表,董事长谈到这些也是非常自豪,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外界评价公司是医药界的富士康”,怎么看这个评价。

10.会后要整理记录、

尽管有点繁琐,但还是要做这个工作,因为会议进程中,有些内容可能一带而过了,会后仔细整理,对你全面认识该企业是有帮助的。

当然,能发布与大家一起分享就更好了,毕竟绝大部分投资者是没有条件去参加调研。

四、公司调研的目的

1、考察管理团队。

2013年去湖南一家调味品企业调研,管理团队是一家三口为主;2014年再到佛山的一家同行业企业调研,管理团队非常有实力,各个关键岗位的管理者都是从业20年以上,再综合考虑其他的竞争因素,就会做出重点关注后一家企业的决定。

白电行业广东有2家著名的企业,一家位于珠海,我挺自豪,确实非常优秀。但参加股东会,只听到一言堂,整个团队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

另外一家在顺德,管理层是职业经理人团队,最年轻的不到40岁,最大的也不超过55岁,如果这两家企业其他方面相差不大的话,仅从管理团队的角度,我是倾向于后者。

再举一对医药企业的例子,分析医药企业除了看目前的产品线,更重要的是要看研发新药的储备,这又取决于研发团队的实力。

在调研一家医药企业时,了解到其单抗生物药的研发团队有2位“千人计划”的专家,大批的海归博士,其中的首席科学家不仅仅是千人计划专家,还是“千人计划”医药评审组的组长,同时还曾经是美国的大型医药企业中担任过最高职位,研发副总裁的华人科学家。

有这样一个团队,今后新药的研发成功和上市,概率会比较高。

相反另外有一家在深圳的医药企业,经营得也相当不错,但是研发团队很薄弱,重磅药都是购买的,心脏支架研发了很多年也没有个结果,经过一个较长周期后,差距就会显现出来。

2、验证研究资料后得出的初步结论。

研究完资料,对企业应该有个初步的判断了,尤其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到实地调研,主要是验证这些初步结论,更重要的是考察企业是否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

3、了解行业竞争状况。

调研一家动力锂电池PACK企业2次,了解到PACK主要有3类企业,一是电芯企业,二是整车厂,三是独立第三方PACK企业。

前2类为主流,独立的第三方也一般是绑定电芯和整车厂,成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同时也对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企业的竞争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4、学习行业的知识。

业余投资者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知识背景的局限,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是很难研究深入的。

譬如动力电池行业中的隔膜,研读资料,对于干法和湿法的区别是很难分得清楚。

去公司调研时,向董事长请教,用了20分钟从所用的材料,工艺,原理,设备,投资额,用途,成本,各自的优缺点,目前的竞争状态,未来的趋势等等,做了详尽的解释。

自己琢磨,2天也未必能搞清。

去一家锂业公司调研,主要是了解动力电池目前的技术路径,以及今后被颠覆的可能性,另外就是学习锂矿提锂和盐湖提锂的各自优劣,锂业扩产的速度,还有就是下游重要客户对锂盐供应的关注点,价格只是一方面,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靠性是更关键的因素。

有一家医药企业从2010年开始单抗生物药的布局,目前有12个在研产品,研读资料对判断这些产品的前景和预计上市日期没有太大的把握,调研时管理层花了半个多小时详细进行了说明,对投资者了解生物药的研发有很大的帮助。

5、侧面了解行业内其他企业情况。

也是上面那家企业,向其了解生物制药领域其他国内公司的情况,譬如恒瑞医药,康弘药业,长春高新等等,对国内整体的生物医药研发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6、观察企业其他人员的状况。

有机会的话,注意接触和观察企业中层和基层人员的工作状态,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董秘和证代,有些很敬业,业务也很熟悉。

但有些有缺憾,有些董秘对投资者很怠慢,有些证代一问三不知,这也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管理能力。

有一家企业的年会,有一个议案是监事会主席宣读募集资金变更募投方向,结果把金额的量级念错了,4个多亿,念成了4千多万。

监事会是要对董事会的决议起监督作用,试想连金额都没搞清楚,怎么监督呢。

7、有条件的话参观生产线,研发部门或者陈列室。

通常企业都不太愿意投资者参观研发和生产部门,这其实是不把投资者当自己人看待,或者是生产工艺和设备需要保密。

2014年去过湖南一家血糖监测的企业调研,其监测试条的成本在行业里做到最低,当提出要参观生产车间时,死活不同意。

很多优秀的企业对此是持开放的态度,因为一个企业真正核心的竞争优势,如果被人看一眼就丧失的话,那也太脆弱了。

8、最终得出是否值得投资的结论。

结合资料研究,和实地调研,大致可以得出是关注、PASS,还是买入的决定了,实在没把握就多观察一段时期,或者多去几次公司调研,会慢慢清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