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调研康得新和苏宁云商的一些直观感受

【观察】调研康得新和苏宁云商的一些直观感受
2017年12月06日 07:40 阿尔法工场

最近两个多月来,我先后参观调研了康得新(SZ:002450)与苏宁云商(SZ:002024)两家A股上市公司。

走近之后,除了直观感受,亦沉淀出一些思考,可谓不吐不快。

文前需要声明的是,本文只是笔者的思考与随想,不涉及具体公司的股价建议。

一、越发感觉现金流的重要性

去过康得新以后,我曾写过这样文字:做大做强,拥有话语权,拥有现金流。当随后再次走进苏宁后,这种想法,再次被加深。

苏宁云商其实也是这种情况——你如果是一个大企业,无形中信任感就强,在一个银行面前,一个上市公司和一个家庭开的小店,银行会选择信任谁?

显然,你企业大、品牌硬,你话语权就大;你企业小,你可能就被人占用自己现金流。

我们作为消费者痛恨垄断,痛恨某些大企业,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一定要投资垄断,垄断才产生更大利润空间。

投资于能占用别人现金流的企业,总比投资于被别人占用现金流的企业好;而投资于因垄断而能降维打击对手的企业,肯定要比投资于被垄断被别人的欺负的企业好。

我去苏宁之前特意看了看苏宁的财报、分析师研报和部分投资者的讨论,苏宁现金流为负,这个不对劲;去了见面会才知道,苏宁为负数的现金流是因为供应链金融,都拆借出去赚钱了。

你是一个大企业,本身是销售方,掌握大量数据,你借钱给你的上下游,本身你就能从销售上面来进行风控,这种供应链金融的可靠性远远超过现在所谓某家在风口浪尖上的美国上市现金贷公司。

二、重估线上线下

在苏宁座谈会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不是说到底线上线下谁重要,把线上线下忘掉,多去想想用户。不管你在线上线下,用户的行为都是数字化的,企业都要获取。”

其实大家可以想想,这几年,能线上销售的商品服务,基本都已经搬到线上了;剩下的都是不容易搬到网上的,而且现在开始重估线下渠道价值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尤其还看当下,互联网渠道崛起的企业已开启了一轮线上线下融合大战——腾讯、阿里为了推广支付甚至都进军公交支付了。而且是腾讯马化腾亲自上阵;阿里不用说,这两年已用百亿计资金投入到商超领域。

说到苏宁,它的体验经济也让我印象深刻:苏宁总部的徐庄生活广场的有一层红孩子的空间,差不多5000平米,都是在地下,周末带着孩子的家长着实很多。

再说康得新,虽说生产的各种预涂膜、光学膜主要是面对B端的企业市场,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但是我在厂区里面也看到康得新拿着自己的技术和合作伙伴在研发新型售货机、体感智能体重称等。

还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场所(佛寺、道观等等)都订制了康得新的3D效果宗教用品。而这类产品毛利高,甚至个别时期都要提前预订,否则排队要等。

现在连宗教场所都这样拼,都要着眼于提高公众感受,这说明了什么?

线上用户有多重要,线下用户就有多重要;没有人生活在纯线上空间,同样也没有人生活在纯线下空间。

三、机器替代人速度很快

比如这次去苏宁的雨花物流基地,这个基地主要负责苏北区域,是一个大区级别物流基地,里面有个三千多平米的立体仓库,德国进口设备,能存放一万多种零散小件货物,最多能放100多万件货。

而一个仓库就是两个人负责就行,一个负责拉进来货,一个人负责叉车把托盘放到传送带上,OK了。

又比如拣选库来说,人站着不用动,机器自动传送,一天一个熟练工人10个小时原来能挑选1000多件货物,现在到了一天一个熟练工人1-1.2万件货。

一班14个人一天两班倒就能从仓库挑选30万件货,那个物流基地双11要发70多万件零散小件,2天全部发完,就这样快。

我知道有些人说苏宁双11的东西送货慢,我也看到类似反馈,甚至座谈会时候,苏宁几个领导说这次双11大促,苏宁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仓库发货快,基层配送慢”的问题,说要下一步要着重改进这个问题。

当时我还是在想是不是这些领导搪塞人,是不是仓库发不出货来,我去一看,物流基地早就恢复了正常水平。

机器代人真是恐怖,苏宁的物流基地的负责人说幸亏用了这些设备,人力耗费降低,双11招临时工去年160元一天到今年涨220元一天,还不好招聘,有些人应聘临时工还不愿意倒班。

其实康得新也是类似状况。

康得新张家港工厂,很多车间就是一两个人,两三个人,甚至个别车间就是车间的生产岗位都没人,都是在二层三层进行监控,什么德国、法国、日本等进口设备很多,生产线自动化。

人工贵,人工效率还比不上机器,就升级机器,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误差,以后机器对人的替代会越来越强,这是趋势,只是我真没有想到这个趋势来的如此迅猛。

各位,在这个章节我不得不总结强调下:我这两次去上市公司都受到不小的冲击,其中给我最深的就是机器取代人。

不好好工作,你以后会被机器取代了了,这样的话你不用说了,以后的趋势是即使某些岗位你好好工作,也有可能被机器取代了:这几天深圳试验了无人驾驶公交车,青岛港的无人码头装卸速度这几天又创了新高,北京无人驾驶地铁“燕房线”开始测试了。

四、沟通能影响决定价值的人

很多人说“沟通产生价值”,我自己认为“沟通本身不产生价值,但是沟通能影响决定价值的人”,本来可能有因为消息传递不畅,影响投资者、消费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去苏宁之前,看到网上有人抱怨送货慢,见面会领导表示物流基地没问题,部分配送网点需要提高,我半信半疑,去了物流基地我看了看,我信了,这是事实。

又比如康得新,有些人说钟总六十岁了,是不是得有接班问题了,结果一看老钟精力充沛,面色红润,头发乌黑,老钟自己说头发没染发,就是黑的,接班问题暂时可以不用考虑。

其实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笔者所处的基金行业也是这样: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开始在各家平台进行宣传了,很多基金经理也开始去各路网站发言、写公众号甚至接受各种采访、参与见面会。

投资者本来有些误解,一到下跌就怀疑你基金公司是不是老鼠仓了,你是不是又搞砸了,是不是又高位接盘了,现在投资者了解了基金,基金公司虽然花费了一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是对投资者正确传递了基金信息,这也是落实投资者教育的新形式、新体验。

你看看华宝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金等等都在各路平台进行宣传、科普,我告诉大家,以后基金公司的这种行为会越来越多。

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贵州茅台还都去新华网、人民网和CCTV打广告。

金融名利场一直有句话:搞金融就是出来"卖"的。当然,你也别想歪了,我说的是卖产品,搞金融其实很考验销售,你搞金融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从以前的藏着掖着,到现在主动邀请分析师、投资公司、记者、大V等等主动见面、沟通,其实也是一种销售。

本来企业虽然是上市的,但是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多是通过枯燥的财报,现在主动沟通,让企业信息被公众熟知,打破信息的不透明,投资者知道的越多,投资依据越多,越能作出正确决策,公司的价值也会逐渐被公众熟知、发掘。

有句话,我一直很认可:既然出来”卖",心中充满爱。

不管是基金、理财等等金融产品,还是房地产、汽车或是日用品等等,亦或是上市公司、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推销意识,要让更多人知道,熟悉,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产品或是上市公司,怎么样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是一个问题。

还是那句话,我认为“沟通产生价值”其实本质就是“沟通打破信息不透明来影响决策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