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樊纲关于人民币贬值的言论?

如何理解樊纲关于人民币贬值的言论?
2016年09月13日 10:35 阿尔法工场

 

最近两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教授着实火了一把,周一上班几乎全是关于樊纲教授接受彭博电视采访的提问。

各位朋友共同的疑虑是“樊纲教授是不是在为人民币即将到来的贬值,乃至大幅贬值提前吹风?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尽可能推迟结汇,加快购汇为好?”众多提问无法一一回答,笔者在此谈点个人想法,供各位朋友参考。

由于樊纲接受的是英文采访,所以各家媒体在新闻报道时有些翻译上的区别,有的翻译成“将允许人民币逐步贬值”,有的翻译成“应该允许人民币逐步贬值”。一个“将允许”,一个“应该”,含义大不同。

笔者找到彭博的英文采访记录,原文是Yuan should weaken amid the long-term strength in dollar……China government will moderately control and allow a gradual yuan depreciation.

所以樊纲的原话应该是“面对美元的长期强势,人民币应该走弱。……中国政府将适度调控并允许人民币逐渐贬值”。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官方在为人民币即将到来的大幅贬值吹风,笔者认为还值得商榷。

首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并不能代表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明确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请注意,是咨询,不是决策机构,货币政策委员对货币政策没有最终的投票和决策权,这和美联储系统中对货币政策具有投票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是两码事。

此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构成较为复杂,其成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两位副行长、外管局局长、发改委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证监会主席、保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银行业协会会长等政府机构代表以及数位专家学者。

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员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并无直接关系,其成员背景的多元化主要起到广开言路,兼听则明的作用。

具体到樊纲教授本人,其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主管单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承担政府与主管部门等委托的课题研究工作。樊纲教授的身份虽然带有较强的政府色彩,但其影响力在货币政策委员会里面仍是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

总体来看,樊纲教授对人民币汇率的表态更多的应该是一位学者对政策未来走向的个人看法和建议,而不是既定政策的提前吹风,只不过其身份较为特殊,所以引起的关注较大。

其次,在樊纲眼中,人民币贬值是有前提的

学过经济学的朋友都晓得一个常识,就是几乎所有经济理论都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经济理论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被直接用来指导实践的,因为假设前提的满足条件很苛刻,经常苛刻到不可能被满足的程度。

而樊纲教授提出“中国政府将适度调控并允许人民币逐渐贬值”的说法时,其前提是“面对美元的长期强势”。假如美元未能实现长期走强呢?可能人民币逐渐贬值的结论就要重新商榷了。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美联储能否保持稳定的加息进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元指数自2015年3月以来,已经在100以下反复震荡了20个月,这种横盘震荡格局究竟能在多久之后演变为上扬行情很难说。

即使在未来数年之内,美元指数有望突破100并继续升值,那么其幅度也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美元未来的升值空间有限,全球其他货币,包括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可能也有限,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就要仔细斟酌了。

再次,人民币的贬值时点比贬值方向更重要

无论是媒体还是向笔者咨询的多数朋友,在看到樊纲的新闻后,大多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人民币贬值的方向”上,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个人投资者,贬值的方向很多时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贬值的时点,在结售汇操作中踩错时点的损失往往比看错方向更严重。

很明显,樊纲教授对于人民币何时应该开始贬值,以及贬值幅度究竟会有多大都没有明确表态。其实也不应该表态,因为他也不知道。

人民币能否长期趋势性贬值要受到美元走势、境内结售汇格局、市场贬值预期、宏观金融调控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仅从美元可能升值这一要素是很难判断人民币贬值的时点和幅度的。

学者当然可以根据个人对市场的理解给出一个模糊的建议,但投资者必须冷静细致地分析自己因为持有美元而放弃的人民币收益,即持有美元的机会成本。

如果持有美元可能带来的收益小于因此而放弃的人民币收益,或者仅是略高于人民币收益,那么即使你判断人民币最终将逐渐贬值,过度追逐美元也是不理智的。

总结一下,樊纲教授针对人民币汇率发表的偏悲观观点,可能主要反映其本人对市场走势的看法,并不代表央行。

其对人民币的悲观预测建立在美元将长期走强基础之上,但其对美元走强的幅度和启动强势的时点均无明确态度,所以其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和启动贬值的时机也无明确态度。

因此,大家不必对此过度解读,这很可能只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学者对一个敏感问题的个人意见,与未来市场的波动,特别是短期的市场波动并无必然联系。

多说一句,假如您又听到某位委员对人民币未来走强发表看法,也不必太过在意,那八成儿也是个人意见,不代表央行。

更多股票信息请下载阿尔法工场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