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16年中国股市再度垫底全球

如何客观评价16年中国股市再度垫底全球
2017年01月06日 10:42 傻瓜理财网

16年中国股市再度垫底全球股市涨幅,引发市场巨大质疑和一些解读,但笔者认为16年中国股市之所以垫底全球,因素诸多,虽然笔者一直反对大跃进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但16年暴跌不是简单的IPO扩容和再融资疯狂,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解读更为重要。

  从全年表现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报3103.64点,全年跌去435.54点,跌幅为12.31%;深证成指报10177.14,全年下跌19.64%;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全年累计跌幅分别为11.28%、22.89%和27.71%。确实中国股市跌幅巨大,熊冠全球无可争辩。

  要客观公正的评判全年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笔者认为不能从全年股指收市来看,而是要分析每一波下跌的原因所在,因为16年中国股市之所以垫底全球,主要是两轮下跌所致。

  第一轮简直就是暴跌,2015年12月31日到16年1月27上证综指3539.18点跌到2638.3点,深成指从12664.89点跌倒8986.52点,创业板从2714.05点跌倒19.6.46点,中小板从8393.83点跌倒6256.08点。但此后走势稍有分化,中小创反弹以后再度小幅创出新低,中小板在2月29日创新低5928.19点,创业板在3月1日创出新低1841.22点,主板指数虽然有所反复,但总基调是反弹的。

  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沪深主板得到国家队强势护盘,而中小创没有国家队关照加上估值较高,有一个估值重估的过程。

  从这一轮暴跌来看,新股发行节奏和规模都是得到严格控制的,每周基本就是2-3家新股,节奏不算快,市场是可以承载的,投资者也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一家大盘股发行,管理层呵护态度十分明显,因此暴跌不能怪罪于竭泽而渔的扩容抽血,但缘何会出现暴跌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人民币和港币暴跌引发的股汇双杀,以及不合理的交易机制主要是熔断机制阈值设置不合理,两者叠加造成莫斯比环效应。而港股与内地股市存在着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正所谓打断了骨还连着筋,港股暴跌与内地股市暴跌相互拖累,互相强化。

  笔者举一个例子,1月19日港汇昨晚突急跌至7.82,逾8年来最弱。港汇10日内由7.75强方兑换保证,跌至7.82水平,现距弱方兑换保证7.85仅差300点子;除隔夜拆息外,其他拆息全线升,走资压力续升温,20日恒指跌3.80%,报18889.379点,失守19000点。创三年半来新低。国企指数跌4.33%,报8015.129点,红筹指数跌4.58%,报3357.340点。港股暴跌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港币汇率暴跌。

  同样的道理,2016年开年第一周,至1月8日17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当周跌幅接近700个基点,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下跌幅度超过0.8%,离岸人民币汇率更是下跌超过2.28%。新年伊始,中国股市迎来罕见的开门黑,三个交易日四度触及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两市三天出现两天千股跌停。

  因此本轮暴跌与市场融资抽血没有太多关系,因此把暴跌归罪于新股扩容没有底线和再融资疯狂是不客观的。正是这一波暴跌奠定了全年暴跌的基础,此后股指是有所反弹的。

  但是从9月27日以后走势来看,虽然上证综指走出主升浪,但涨幅不大,而中小创是一个寻底过程,笔者认为与IPO过度扩容是有关联度的,如果没有IPO大发行,每周有9家左右新股发行,上证指数可以涨得更高,中小创也不会出现下跌寻底,因为大扩容下,投资者担忧心态始终不消,信心疲弱不能改变,因此市场一直是一个存量资金博弈格局,大盘股涨了,就造成资金挤出效应,导致中小创下跌,而12月27日以后的下跌,与证监会保监会对保险资金举牌态度转变有关,保险资金竟然成为野蛮人罪人,一方面对保险公司增量资金进行打压,另一方面新股扩容没有底线,从每周9家增加到12-13家,而且伴随有大盘股发行,中国股市进入了超级扩容时期,同样的人民币汇率不断下跌,破七屡被市场提及,而到了12月12日,更是出现汇市债市股市暴跌的股汇债三杀格局。但因为央行及时出手,国家队及时护盘,有效稳住指数,上证综指没有出现连续暴跌,中小创没有资金关注维持弱势寻底格局。

  9月27日以后市场二八分化走势更为明显,上证综指不断创反弹新高,而中小创是不断下跌筑底的过程。之所以有此分化,就在于保险资金强势介入某些大盘股举牌成为野蛮人,比如举牌万科、中国建筑等,加上混改刺激导致中国联通等强势上涨。而且有迹象显示有大资金希望打造3100政策底为新股加快发行创造一个相对好看的指数环境。而中小创不断寻底则是与新股扩容存在一定关系,毕竟不断发行的新股让资源稀缺性成为过去式,高估值基础已经不再有。

  综合以上所述,16年股市暴跌,熊冠全球,主要原因在于股汇债一起暴跌,是央行货币政策失当所致,是熔断机制设置不合理所致,而不是新股因素所致,但证监会下半年新股政策导致市场失血严重,反弹乏力,为中国股市熊冠全球加码助威,尤其是年末新股大扩容更值得声讨,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上涨乏力。如果证监会年底能够适度减少IPO,中国股市反弹高度会相对乐观一点,指数表现也会好看一点。

  从16年股市运行环境看17年走势,人民币下跌空间依然存在,市场预期会跌倒7.35一线,央行在去杠杆过程中,资金利率波动不可能避免,债券市场短期震荡不可能避免,汇率和资金波动对市场影响难以消除,加上证监会启动新的一轮大扩容,因此17年股市走势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因此笔者希望证监会能够多方呵护市场,调整IPO节奏。

  重申一句,笔者不反对IPO,但是坚决反对大跃进式发展IPO市场,IPO一定要兼顾市场承受力和投资者的切身感受,一个市场总是被投资者指责为圈钱市,存在也没有任何的光荣之处,否则会赶跑投资者,让市场出现不断的调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