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可关注六大主题

任泽平: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可关注六大主题
2017年02月06日 10:28 傻瓜理财网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六大主题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在此之前的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重点任务之一。

摘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1)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当前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30%-50%,竞争力缺乏,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2)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3)最近十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广义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隐患,粮食财政负担沉重。4)我国农业生产粗放,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农业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5)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1)本质: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2)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3)六大任务: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库存,加快消化玉米等个别农产品积压库存。降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机械化提档升级等节本增效。补短板,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根本途径: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要素、主体。5)2017年亮点举措: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投资机会:禽畜养殖、土地流转(农垦)、现代种业、农田水利基建、化肥农药、绿色环保农机。1)畜禽养殖产品价格或因环保整治在2017年上半年走高。2)土地流转主题或受益地价重估,农垦改革释放红利。3)现代种业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政策支持力度大。4)农田水利等基建因节水、补短板、PPP等空间广阔。5)化肥农药行业优势龙头受益零增长政策、环保压力去产能。6)绿色环保农机受益土地流转、化肥农药零增长。

  风险提示:改革不及预期;农业存在自然风险。

  正文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背景包括:1)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当前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30%-50%,竞争力缺乏,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2)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3)最近十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广义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隐患,粮食财政负担沉重。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粗放,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农业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5)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1.1 农业成本攀升,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30%-50%

  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当前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30%-50%,竞争力缺乏,农业生产效益低而不稳,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2004-2015年,我国三种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亩均成本大幅攀升,从395元增至1090元,增长175.6%;其中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增长112.4%,亩均人工成本增长216.6%,亩均土地成本增长302.7%。在粮食成本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政府以托底收购(2004年开始)和临时储备政策(2008年开始)保障种粮积极性。加之国际粮价从2012年开始大幅下跌、石油价格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暴跌(影响国际航运成本)、人民币兑美元2005年以来总体升值,当前中国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30%-50%。比如,2016年11月国内小麦价格较进口价格高43%;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国内大豆价格(国产二等,济南)较进口价格(进口二等,青岛)高31.1%,2016年12月收窄至4.1%。

  1.2 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玉米供大于求

  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指出,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进入消费主导农业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加之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滞后,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扩大。

  在大豆方面,1992-2015年,大豆产量从1030万吨增至2004年的1740万吨顶点后降至1185万吨,而国内需求量从1114万吨增至9926万吨,供给远小于需求。在玉米方面,2012-2015年产量大增,从17483万吨增至23021万吨,但因经济下行、进口玉米便宜和玉米替代品不断增长,国内消费量从16765万吨降至14487万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在2016年末曾谈到,当前全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不到250斤,较国际平均水平低120多斤。如果大豆平均亩产250斤,国家在东北地区的大豆目标价格每斤2.4元,一亩大豆的毛收入就是600元;但玉米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按去年的临时收储价每斤1元,玉米亩均毛收入就是大豆亩毛收入的两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不可能去种大豆。

  1.3 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粮食财政负担沉重

  在此情况下,最近十几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广义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隐患,粮食财政负担沉重。2003-2015年,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从43070万吨增至62144万吨,增长44.3%,粮食产量“十二连增”,2016年回调至61624万吨。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量从2283万吨增至12477万吨,增长446.5%,其中约2/3为大豆;粮食出口量从2230万吨降至164万吨;净进口量从53万吨增至12314万吨,而在2003年之前粮食净进口量从未超过2000万吨。2011年以来,大豆自给率降至20%以下,2015-2016年更是不到12%。

  在外粮入市、国粮入库的情况下,粮食财政负担沉重。《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农经[2016]2257号)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持续大幅增加财政“三农”投入空间有限。

  一方面,种粮需要补贴;另一方面,储粮还需要成本。2012-2016年,玉米、小麦和稻谷库存量合计从10890万吨增至45654万吨。其中,玉米库存量从4255万吨增至27503万吨,年末库存/消费量从25%增至159%,即当前可满足约19个月的消费。小麦库存从2804万吨增至5651万吨,年末库存/消费量从25%增至51%,当前可满足约6个月消费;稻谷库存从3862万吨增至12500万吨,年末库存/消费量从22%增至76%,当前可满足约9个月消费。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国强研究员测算,每吨玉米库存成本252元,这意味着2.75亿吨玉米库存需支出693亿元。

  1.4 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增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目前仍处于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阶段,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而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农业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指出,耕地质量退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的“硬约束”加剧,靠拼资源消耗、拼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5年8月谈到,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者主要有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农膜以及秸秆等农业的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形成,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1991-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2805万吨增至6023万吨,增长114.7%;农药使用量从76.5万吨增至180.7万吨,增长136.1%。与国际相比,我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使用量明显偏高。2013年我国每公顷耕地化肥消费量为557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高收入国家的135千克、日本的253千克、印度的158千克、美国的 140千克;即便与越南的441千克、韩国的361千克相比,也是明显偏高。但是,化肥农药利用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农药利用率为36.6%,而欧美国家在50%-60%左右。

  我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在过去十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2013年湖南“镉大米”事件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表现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重金属超标,违反添加剂使用标准,检出禁用投入品;主要源于农产品源头污染(农药和兽药超标)、农产品生长的环境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污染(保鲜剂、包装物质污染)、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重金属、微生物及添加剂污染)。根据农业部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抽检样品45081个,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5%,较本世纪初上升30多个点。不过,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多低于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标准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明显差异,这也是国内优质绿色农产品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居民转而依赖进口,以及国内部分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出口较难的重要原因。

  1.5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这“两块板”的双向挤压,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从2007年的3.33缩小到2.73∶1,但绝对收入差距从9645元扩大至19773元。并且,随着城镇房地产价格上涨,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明显扩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2015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意味着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时间紧任务重。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而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1)本质: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2)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3)六大任务: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库存,加快消化玉米等个别农产品积压库存。降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机械化提档升级等节本增效。补短板,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根本途径: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要素、主体。5)2017年亮点举措: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

  2.1 近期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自2015年12月24日-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开始提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再次谈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6年迅速推进。

  2016年10月20日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要求,“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10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农经[2016]2257号)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月14日-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2017年重点任务之一。12月19日-20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并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2017年2月5日,上述文件经修改后以2017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14个关于“三农”的1号文件。

  2016年底2017年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除农垦、奶业、渔业、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草原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执法监管等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外,还涉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林权制度、农业PPP、养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农垦国有土地确权、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等多个主题。

  2.2 农业供给侧改革本质: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中央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要求确保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具体发展目标是:1)到2020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3)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4)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2.3 农业供给侧改革六大任务: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对2016年1号文件解读及相关政策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六大任务:1)调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等。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恢复和增加大豆面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猪肉基本自给,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合理确定湖泊和水库等公共水域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

  2)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提升品牌带动能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包括探索建立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加快构建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等。

  3)促融合: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发展,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

  4)去库存:加快消化玉米等个别农产品的积压库存,减少陈化损失。鼓励玉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转移,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生产,减少陈化损失。

  5)降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节本增效。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

  6)补短板: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农业环境保护,包括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

  根本途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改造和提升农业传统动能,培育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动力。1)激活市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2)激活要素,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3)激活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等。

  2.4 2017年改革亮点举措: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突出位置”前增加“更加”二字。2017年中央1号文件分6个部分,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解读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两大板块: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产业体系三大结构调整,和市场、要素、主体激活三大改革。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有两个思路:1)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文件通过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2)整合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整合,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撬动,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

  亮点举措:1)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打造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投资机会

  从宏观上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缓解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减少农产品贸易逆差、减轻国家农业财政压力,中长期利好经济增长。从投资机会上看,建议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主题:1)畜禽养殖产品价格或因环保整治在2017年上半年走高。2)土地流转主题或受益地价重估,农垦改革释放红利。3)现代种业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政策支持力度大。4)农田水利等基建因节水、补短板、PPP等空间广阔。5)化肥农药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受益零增长政策、环保压力去产能。6)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受益土地流转、化肥农药零增长。

  3.1 畜禽养殖产品价格或因环保整治在上半年走高

  环保整治或推高上半年的畜禽养殖产品价格,规模化经营或致中长期价格波动减缓。2015年以来,环保整治成为常态,生猪等禽畜养殖环保压力持续,2016年南方地区出现大量退养和猪场关停情况。《“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并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要求,到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提高至65%,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在中长期,禽畜养殖的规模化经营或将使得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变小。

  3.2 土地流转主题或受益地价重估,农垦改革释放红利

  土地流转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而适度规模经营则是农业机械化、推进农田水利基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有利于促进节本增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要求,到2020年,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提高至40%,较2015年上升10个百分点。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发布,有利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此外,2017年1号文件的一个亮点是盘活集体建设用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效益有望改善,土地价值有望重估,利好土地流转主题。

  在土地流转主题中,农垦领域值得期待,不仅有望受益于地价重估,农垦改革也有望释放红利。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2016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深化农垦改革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试点垦区应加快推进集团公司直属企业整合重组和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和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等。目前,中央层面上,相关部委已出台办社会职能改革配套、农垦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等文件;地方层面上,10个省份贯彻实施方案已经出台,20项改革试点任务已经在35个垦区的186个点上展开。2016年12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2017年农垦改革要在垦区管理体制、办社会职能、土地确权登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等四方面取得“新突破”。2017年1月,《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布,要求到2020年,农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更加完善。

  3.3 现代种业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政策支持力度大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品种结构调整,需要种业从源头上进一步优化作物品种布局,保证优质种源;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也需要种业从良种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潜力。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之后系列文件密集出台。2016年1月,新《种子法》正式实施。《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要求,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包括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2017年1号文件指出,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目前我国种业企业约4000多家,较2011年减少一半,但企业多、创新弱仍未根本扭转,与国际巨头比差距仍然明显。预计大型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仍将继续,效益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3.4 农田水利等基建因节水、补短板、PPP等空间广阔

  作为人均水资源偏少的国家,因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等,我国农业用水长期粗放,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利好农田水利基建。《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十三五”时期,中央提出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4亿亩,力争要建成6亿亩,预计通过约6000亿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574号)规定,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其中,高标准农田在农业PPP重点支持领域位居第一,这意味着农田水利等基建发展空间广阔。

  3.5 化肥农药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受益零增长政策、环保压力去产能

  目前,我国化肥、农药产品结构还不太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先进适用的施肥施药机械推广较为滞后。农业部于2015年2月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这不仅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的需要。同时,当前环保核查趋严,也将促使化肥农药行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行业产能过剩局面。在此情况下,化肥农药行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效肥、低毒农药龙头企业有望受益,剩者为王、强者恒强。

  3.6 绿色环保农机受益土地流转、化肥农药零增长

  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供巨大市场需求。并且,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任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有助于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将“农业机械化”列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十大重要领域,制定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到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至70%,较2015年上升7个百分点。《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要求,扩大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包括积极推广先进施肥施药机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