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终于出手了 竟然变相加息!

央行终于出手了 竟然变相加息!
2016年08月25日 11:20 傻瓜理财网

今天(8月24日),央行进行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时隔半年,在一个非节假日的月末做这件事,背后的信号不容小觑。

出乎意料,央行变相加息?

央行此行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向来“和谐”的分析们却出现很大分歧。

九州证券分析师指出,央行此次重启14天逆回购,其实是政策层在供需两端对债券市场做出调控,14天回购提高资金成本,可能等于变相加息,与市场预期货币宽松完全相反。可能与降杠杆目标密切相关。

而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则指出,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去杠杆”既不现实,也不可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细微调整来释放“去杠杆”的意图,或者来边际收紧流动性,如果引起债券市场“去杠杆”,进一步导致债券融资“冻结”,会加速“融资跳水”和“经济跳水”,在“去杠杆”的同时放弃了“稳增长”,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对于央行此次重启14天逆回购,中信证券指出,这将使降准的概率和必要性进一步下降。

金融市场遭遇“血案”

其实,央行在昨天(8月23日)就重启14天逆回购询量。意思就是问商业银行,这个价格的钱,你要多少?

此举引发了市场忧虑,这是否意味着央行希望锁短放长,以控制债市杠杆,避免债市过热。昨日,国债期货大幅下跌,今年火得发烫的债市遭遇“血案”。今日国债价格继续下降,同时,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大涨逾11个基点至2.5169%,创3月末来盘中高点。

既然问了,就说明要再度重启,果不其然,今天真的重启了。此外还有一件事是国库定存中标利率,一年来第一次上调。直白了说,就是财政的钱存银行,所要的利息提高了。

说到逆回购,其实就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债券抵押),每隔一段时间央行就会公布,大家习以为常。不过这次值得注意的是逆回购的时间,从历史上看,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对跨节资金的临时性需求,所以通常在春节及十一长假前开展。而这次是14天而不是7天。

两者相比,区别在于14天逆回购的利率,要高于7天逆回购。而这两件事,无疑都是在提升资金的成本。

债券江湖炸开了锅

这场14天期逆回购重出江湖引发的“血案”也让债券江湖炸开了锅,市场很快分成三大阵营。

空头认为这则消息背后反映的是央行引导资金成本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图,金融去杠杆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华创证券屈庆认为,下半年很难再给债市带来惊喜。

但以中金固收陈健恒、国信董德志和国君徐寒飞为首的多头派对货币政策的意图与市场理解的相反,认为央行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去杠杆”不现实、不可行,另外货币政策尽管不是“稳增长”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债市调整只是“看空不做空”的机构的一次小规模抵抗而已。趋势不可逆,珍惜牛市中的调整带来的上车机会。

谨慎派则认为利率债调整可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要观察利率的调整会否传导到信用债市场。

除非万不得已,央行不会出手!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M2增速是13%左右,但持续走低的M2增速,终于引发了市场反应!从周一(8月22日)下午开始,银行间市场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迹象,利率持续上行。此时,市场预期要么降息,要么降准。

而从此前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可以得出,除了房地产外的实体经济都没有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当整个市场只剩下房地产还在不断地拉升,只有房地产在扩张,一业兴而百业衰的时候,天知道,它能维持多久。这个时候放多少的水,都会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吸纳一切的漩涡不终止之前,放水,只会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恐惧无限度地放大。

知名财经传媒人刘晓博表示,央行一直避免降准,因为降准是“强刺激”,会引发货币政策转向的猜测,刺激资产价格。而逆回购、PSL和MLF不太引人注目,无非就是央行麻烦一点而已。所以,央行仍然会走一步看一步。除非万不得已,降准仍然不是首要的选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